审势而行简介
审势而行的意思
解释:
审:详察细究。对形势朝廷周密考察之后,再采取行动。
出处:
明·无名氏《投笔肤谈·家计》:“苟能审势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
审势而行相关词语
- 1 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语法:拂衣而去作谓语;用于发怒时。示例:《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
- 2 犯而不校
-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语法:犯而不校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 3 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出处: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语法:泰极而否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
- 4 一褱而论
- 见“一概而论”。
- 5 审己度人
- 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语法:审己度人作谓语、宾语;指人善于反省。
- 6 相背而行
-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7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8 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语法:行不由西州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随行逐队
-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语法:随行逐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随众行事。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参见了司业、祭酒,拨了厢,拜了典簿、助教等官,每日也随行逐队的。”
- 10 行将就木
- 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语法:行将就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 11 聚族而居
-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出处: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语法:聚族而居作谓语、定语;指大家族。示例:隆重祭祀祖先,聚族而居钟鸣鼎食,是封建家族制度下重要的日常活动。
- 12 坐愁行叹
- 坐着发愁,走着叹息。形容终日愁苦,郁郁寡欢出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语法:坐愁行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行者让路
-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出处:《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语法:行者让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你是兄,我是弟,可不道行者让路,哥哥先行。”
- 14 势不容缓
- 势:情势;容:容许;缓:延缓,耽搁。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6回:“殿下可知东宫图谋,势不容缓,恐臣等不能终事殿下奈何?”语法:势不容缓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