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不殊简介
风景不殊的意思
解释:
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语法:
风景不殊主谓式;作谓语;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示例:
叶叶《九秋》:“风景不殊休举目,夕阳衰草事堪哀。”
成语造句
- 1.“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依旧,人民复非。
- 2.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嗯,有江河之异也。
- 3.陶宗仪中年以后,有大量诗作表达魂牵梦萦思乡之情,有“风景不殊乡音远,梦归夜夜浙江船”,“赋归归未得,长夜梦台州”之句。
- 4.而改变这种状况,光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哀叹是不够的,必须有“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的魄力和决心。
- 5.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 6.江左风景不殊,然南迁士人心怀中原。
英语翻译
- 英语:
descriptive of the distressed appearance of woman
风景不殊相关词语
- 1 良莠不齐
-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语法:良莠不齐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 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 2 习无不精
- 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语法:习无不精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习无不精可见学习的作用
- 3 不蔽风雨
- 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出处: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语法:不蔽风雨作谓语、定语;指房屋等破烂。
- 4 风飡水宿
- 在风中吃饭,在水上住宿。形容行旅的艰苦。 宋 黄庭坚 《上南陵坡》诗:“風飡水宿六千里,蛇退猨啼百八盤。”《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路由 揚州 過了 長江 ,進了 潤州 ,風飡水宿,夜住曉行,來到 平江 。”
- 5 不恤人言
-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出处:《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訏谟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语法:~谁则敢?可怜薄幸我何曾!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
- 6 谩上不谩下
- 瞒:欺骗。欺骗上级,对下级无所顾忌出处:宋·江万里《宣政杂录·通同部》:“又谓制作之法曰:‘谩上不谩下’,通衢用以为戏云。”语法:谩上不谩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中层人物。
- 7 桀傲不恭
- 同“桀骜不逊”。出处:《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语法:桀傲不恭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而无礼。示例:他自恃才高,一向桀傲不恭
- 8 风檐寸晷
- 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语法:风檐寸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到了场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条件略为照顾,以求风檐寸晷,有驾轻就熟之乐。”
- 9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语法: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不避水火
- 指不畏凶险。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语法:不避水火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11 无尖不商
- 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
- 12 自信不疑
-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出处: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语法:自信不疑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自信。
- 13 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出处: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语法:经风雨,见世面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生。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所谓经风雨,见世面,优胜劣汰,严酷的环境会逼得他们只能、必须更强壮。”
- 14 刻不待时
- 谓时间紧迫。出处:《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语法:刻不待时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