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废公简介
徇私废公的意思
解释:
徇:曲从。曲从私情,弃置公理
出处:
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纠案。”
语法:
徇私废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 1.“领导也是人”,不错,但走下了“神坛”,切莫踏进了“泥潭”,“人性化”的标签也切莫成了徇私废公的衍生。
- 2.这个也非是师傅不想,只是师弟你现是嫌疑之身,师傅虽是掌门之身也不好徇私废公。
- 3.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 4.关心收入,但不干净的钱一分也不能要;有点爱好,但玩物丧志就不可取;有人情味,但徇私废公就碰不得。
- 5.“领导也是人”,不错,但走下了“神坛”,切莫踏进了“泥潭”,“人性化”的标签也切莫成了徇私废公的衍伸。
- 6.食君之禄,理合报君之恩,为何徇私废公,不办国家之事?今日虽未奉旨,且越分一次,所有罪名,老夫奏知圣上,自请处分便了。
徇私废公相关词语
- 1 徇私作弊
- 见“徇私舞弊”。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语法:徇私作弊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违法乱纪的事。示例:考试不能徇私作弊,要考真才实学
- 2 周公吐哺
-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语法:周公吐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 3 窃语私议
- 私:私下。背地里小声议论。出处:三国·魏·嵇康《家诫》:“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 4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语法:项庄之剑,志在沛公作宾语、分句;指别有所图。示例: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
- 5 法不徇情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语法:法不徇情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6 身废名裂
- 见“身败名裂”。出处: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语法:身废名裂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
- 7 直入公堂
- 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语法:直入公堂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8 执法不公
-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语法:执法不公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偏袒一方。示例:我们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
- 9 修旧起废
- 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出处:《汉书 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语法:修旧起废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厉行节约。示例: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宋 吕陶《净德集 重修成都西楼记》
- 10 兴废存亡
- 兴:兴起。把废除和消亡的事业再复兴、保存起来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拜郡》:“问亲邻兴废存亡,叙风烟悲楚哀伤。”语法:兴废存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大动公惯
-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示例: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 12 窃窃私议
- 窃窃:偷偷;私:私下;议:议论。背地里小声议论。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语法:窃窃私议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小声说话。示例:叶圣陶《倪焕之》:“他们窃窃私议的无非外间的流言,待教师走近身旁时便咽住了。”
- 13 徇国忘家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出处: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语法:徇国忘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户》:“方孤论折群邪之锐,盖一身为众正之宗,徇国忘家,惟天知我。”
- 14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语法: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作宾语、分句、定语;用于口语。示例: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