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跷檐簦简介
蹑跷檐簦的意思
解释:
谓远行、跋涉。
蹑跷檐簦相关词语
- 1 跷足抗手
- 手舞足蹈貌。出处: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成王贤,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跷足抗手,歌颂盛德。”语法:跷足抗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2 跷足抗首
-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出处: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语法:跷足抗首作谓语、状语;用于期望。
- 3 蹑屩担簦
- 同“蹑蹻檐簦”。指身分、地位低下。出处:明·宋濂《太上清正一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序》:“公皆蹑屩担簦,往拜其坐下。”语法:蹑屩担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而向且未即前者,自分蹑屩担簦之贱,渎及左右。清·谈迁《北游录·纪文·上太仆曹秋壑书》
- 4 蹑足潜踪
-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语法:蹑足潜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示例: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东望望,西瞅瞅,抽头探脑蹑足潜踪地走进小学的院门。”
- 5 寸晷风檐
- 喻考场应试。寸晷,时间短暂;风檐,挡风的屋檐。旧时应考,各居简陋小屋,故云。
- 6 潜踪蹑迹
- 谓藏匿行踪。出处: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语法:潜踪蹑迹作谓语、宾语;用于隐居。示例:明·徐元《八义记》:“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 7 蹑蹻担簦
- 同“蹑蹻檐簦”。出处:明·张煌言《徐允岩诗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军走英霍山。徐子蹑蹻担簦,章皇山泽中。”语法:蹑蹻担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余生江淮之间,菰芦之内,见闻寡陋,学殖荒落,垂三十年,而始蹑蹻担簦游学于四方,求天下之士而交之,以辅其所不逮。清·戴名世《赠张天间先生八十寿序》
- 8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语法: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作宾语、分句;指只得顺从。示例: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
- 9 蹑跷担簦
- 指长途跋涉。
- 10 负笈担簦
- 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出处: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语法:负笈担簦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风檐刻烛
- 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出处:清·钮琇《觚剩·五经中式》:“查林二公乃能于风檐刻烛时,立就二十三艺,洵未易才。”语法:风檐刻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蹑脚蹑手
- 同“蹑手蹑脚”。出处:张天翼《春风·贝胡子》:“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空空的。”语法:蹑脚蹑手作谓语、状语;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示例:他们蹑脚蹑手地走到门口,把眼睛贴着门缝,看见有十几个青年农民挤在小屋中。姚雪垠《长夜》三五
- 13 嗫跻檐簦
- 比喻长途跋涉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14 藏踪蹑迹
-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中军。”语法:藏踪蹑迹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干,不需要藏踪蹑迹
大家在问
蹑 字的笔顺写法
蹑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蹑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横撇/横钩 点 横撇/横钩 捺
2、蹑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檐 字的笔顺写法
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檐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撇 点 撇 横撇/横钩 横 撇 撇 点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2、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簦 字的笔顺写法
簦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簦 ”字共有18画,笔顺写法是: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撇/横钩 点 撇 撇 捺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撇 横
2、簦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