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简介
管宁割席的意思
解释: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语法:
管宁割席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示例:
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管宁割席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 2.向他们挥挥手,颇有管宁割席的风采。
- 3.华歆读书时就爱慕功名,遭管宁割席.
- 4.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 5.她进而还给孩子讲管宁割席、赵广拒画、文公过零丁洋等故事,孩子若有所思。
- 6.至于汉季布一诺千金、管宁割席绝华歆等诚实忠信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成语故事
- 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管宁割席相关词语
- 1 割须弃袍
-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语法:割须弃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 2 管仲随马
- 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语法:管仲随马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以管窥豹
- 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语法:以管窥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片面看问题。示例:至于杨修小儿,目光不离其鼻,以管窥豹,更不足以知此。徐懋庸《鸡肋》
- 4 星驾席卷
- 星驾:连夜驾车疾行;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包括无余。指连夜驾车出动,迅速前行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语法:星驾席卷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5 心焉如割
- 焉:语助词。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心情极为痛苦出处:《晋书·海西公纪》:“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语法:心焉如割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示例:明·李东阳《襢祭告先考文》:“瞻望灵爽,实不知所以为怀。俯仰覆载,心焉如割。”
- 6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 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 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出处:元·施惠《幽闺记》第十九出:“子不能庇父,君无可保臣。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 7 孔席不暖
- 亦作“孔席不㈣”。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语法:孔席不暖作宾语、定语;形容忙于世事。
- 8 弄管调弦
- 犹弄竹弹丝。
- 9 管秃唇焦
- 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出处: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说,虽管秃唇焦,而终无如彼何。”语法:管秃唇焦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办事。
- 10 管窥之见
- 管窥:从管中看物。管筒所窥见的地方极小。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出处:《魏书·魏收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语法:管窥之见作宾语;多为自谦之辞。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据妹子细绎经旨,以管窥之见,择其要旨而论,其义似乎有三:第一,明分义;其次,正名实;第三:著几微。”
- 11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语法: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12 门阶户席
- 门里门外的地方。形容到处,随处。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门阶户席,皆王亲也。”语法:门阶户席作宾语、定语;指内外都是。示例: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所造箴铭,积成卷轴,门阶户席,寓物垂训。”
- 13 礼奢宁俭
-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语法:礼奢宁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梁书·顾宪之传》:“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
- 14 擢筋割骨
- 犹言擢筋剥肤。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语法:擢筋割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