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与简介
民胞物与的意思
解释: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语法:
民胞物与联合式;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示例:
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成语造句
- 1.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一个多么值得珍视和充满期待的宝藏。因为,不断明白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敞开、不断广阔,不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只有真正“明白”了,才能体味到那种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不断趋近那个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 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 3.在阶级社会里而主张民胞物与,是不实际的。
- 4.所谓“民胞物与”之爱,就是指普天大众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宇宙万物皆是我的同伴。
- 5.人类的民胞物与,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
- 6.首先,将偏见设法去除。尊敬、爱护万物。视万物为一体,所谓民胞物与。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I share the life of all creatures.
民胞物与相关词语
- 1 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语法:仁民爱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吏。示例: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 2 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3 逐物不还
-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出处: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语法:逐物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人军》诗:“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 4 损己利物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出处:《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语法:损己利物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示例:她专干损己利物的事情
- 5 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语法:化民成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孙中山《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 6 水懦民玩
- 比喻法令过宽百姓就会轻视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
- 7 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出处:《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语法:安国富民作谓语、宾语;用于治理国家。
- 8 触物兴怀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语法:触物兴怀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等。
- 9 言中无物
- 10 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法: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明·王骥德《曲律·杂论》:“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其所能者,人也;所不能者,天也。”
- 11 振民育德
- 振:通“赈”,救济。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出处:《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语法:振民育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书·武帝纪中》:“虽禅代相舛,遭会异时,而微明迭用,其流远矣。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
- 12 民不堪命
-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语法:民不堪命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由今之道,且顿变而为千万无赖之尤,民不堪命矣,于兴国究何与焉。(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
- 13 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出处: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语法:利时及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民情物理
- 人情事理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语法:民情物理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情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