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荡荡简介
恍恍荡荡的意思
解释:
摇晃不定。
成语造句
- 1.但如今身子却恍恍荡荡的,一点力气都没有。
- 2.过不多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打开,一袭身影恍恍荡荡的从门外踏入,而后外面的看守顺势一带,大门又毫无间隙的合拢。
- 3.这时张景快撑不下去,提起长剑,背起包裹,恍恍荡荡朝门外走去。
- 4.我只好恍恍荡荡地走去见师父,不知该怎么解释这满头的脑袋,或者是满身的手。
- 5.在蓝亦羽恍恍荡荡站起来的时候,一个灰袍老者出现在她身后,慈祥地说。
- 6.王子贤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感觉头痛欲裂,恍恍荡荡的往房间走去。
恍恍荡荡相关词语
- 1 空空荡荡
-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语法:空空荡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小学院子里刹那间就一片空空荡荡了。”
- 2 恍如隔世
-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卷:“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语法:恍如隔世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示例:世居浦东的不少孤寡老人,随着居委会组织的“看看浦东新面貌”的活动,见到新矗立的新楼大厦和雄居两岸的大桥,不少人感叹:仅仅三年,却有恍如隔世之感了。
- 3 神摇魂荡
- 摇:摇动;荡:飘荡。心神恍惚,难以把握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语法:神摇魂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示例:曾朴《孽海花》第31回:“菊笑被彩云这一阵迷惑,早弄得神摇魂荡,不能自主。”
- 4 迷迷荡荡
- 晃悠貌,摇荡的样子。
- 5 浪荡乾坤
- 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语法:浪荡乾坤作谓语、定语;形容天下太平。
- 6 弃家荡产
- 犹倾家荡产。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语法:弃家荡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
- 7 神魂荡扬
- 荡:摇动;扬:飞起。形容精神飘忽不定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磐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者黎神魂荡扬,不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语法:神魂荡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宣教方在神魂荡扬之际。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
- 8 恍然若失
-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语法:恍然若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朱自清《说梦》:“成夜地乱梦颠倒,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 9 东荡西游
- 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语法:东荡西游作谓语、定语;指不务正业。示例:他整天东荡西游,不干正事
- 10 东荡西驰
- 犹言东征西讨。出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弑义帝,降子婴,东荡西驰的时候,早暗地里间道入关,进位称王。”语法:东荡西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征战。
- 11 荡检逾闲
-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出处: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语法:荡检逾闲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示例: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 12 恍恍惚惚
-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出处: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语法:恍恍惚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志。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0章:“她恍恍惚惚来到村前的公路边,把儿子放在地上,泪水汹涌地从两只皱纹包围的眼睛里淌出来。”
- 13 神魂摇荡
-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语法:神魂摇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
- 14 遥荡恣睢
- 遥荡:任心纵散。恣睢:放任无拘束。指性情不受拘束,任心放荡。出处:《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