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简介
九品中正的意思
解释: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出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长素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查差第之乎?”
语法:
九品中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九品中正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中正九品
成语造句
- 1.我们家也是从江西出来的,陶渊明是晋朝时候人,那时候还没有科举,高门大户垄断了官职,还定下了九品中正制,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品。
- 2.诚然,海州窦家比起海州陈氏要短上七百年的传承,三百年前才有族人筑基成功,得以把家族列名《吴国氏族九品中正谱》。
- 3.这分别是修炼仙法要用的《九品中正决》与土地公专练的《大行土决》,你拿去好好修炼吧。
- 4.天下修行者,被划下九品中正制。
- 5.我们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始创的选官制度。
- 6.要想入仕,还要经过很重要的一关,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考评。
九品中正相关词语
- 1 品学兼优
-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语法:品学兼优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2 危言正色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出处: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语法:危言正色作定语、状语;指忠言。示例:宋·曾巩《序》:“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
- 3 八九不离十
-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出处: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语法:八九不离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示例:不用你说,我一猜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 4 九折回车
- 指汉时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出处:《汉书》卷七十六
- 5 外君子而中小人
- 外:表面;中:中间,里边,引申为实际。表面上是高尚的人,而实际是卑鄙的人。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似你这等人,外君子而中小人,貌人形而心禽兽,即当和你绝交矣。”
- 6 从中斡旋
- 一种外交手段,常用于临国之间。示例: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 7 尽在不言中
- 尽:都,全部。指大家不言明,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我正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语法:尽在不言中作谓语;指不要用言语表达。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刘不才不提王有龄,真所谓‘尽在不言中’。”
- 8 中立不倚
-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出处:《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语法:中立不倚作谓语、定语;指不偏不倚。示例:唐·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况中立不倚,道直气平,介然风规。”
- 9 切中时病
-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出处: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语法:切中时病作宾语、定语;指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
- 10 九州岛四海
- 犹言天下。泛指全 中国 。出处: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料其元丑,即见枭擒,看通于八水三山,永统于九州四海。”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伏惟阁下以直道相先帝,虽己不在政事之地,然纯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朝廷大议,在所谋谟。”语法:九州四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8回:“一则着你于九州四海采取药料,你若无道术,安能随地寻觅,禁服诸魔?”
- 11 守正出奇
- 意思是说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
- 12 壶中日月
-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出处:唐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语法:壶中日月作主语、宾语;指道家的神仙生活。示例: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48回:“跳出红尘,静观云水,笑傲江湖,醉里乾坤,壶中日月,荣辱不惊。”
- 13 面壁九年
- 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
- 14 方正贤良
-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语法:方正贤良作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