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木而栖简介
择木而栖的意思
解释: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语法:
择木而栖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择木而栖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择木而处
成语造句
- 1.良禽择木而栖,贤女择主而事。
- 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3.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我呢,却是四海为家漂泊不定。
- 4.再一次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简历,希望领导可以给我一次机会,良禽择木而栖,相信您会看到一个优秀的我。
- 5.有意者请立刻与本俱乐部联系,联系人:巴尔达诺良禽择木而栖,相信皇家马德里将是您发挥才干的最佳场所!
- 6.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择木而栖相关词语
- 1 不期而同
-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语法:不期而同作谓语;同“不约而同”。
- 2 赍志而没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语法:赍志而没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示例:林文忠公经世之才,可惜鞠躬尽瘁,赍志而没。(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3 不劳而获
-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语法:不劳而获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示例: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鲁迅《两地书》三十)
- 4 泥而不滓
-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语法:泥而不滓作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 5 急不暇择
-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语法:急不暇择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
- 6 质而不野
-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出处:《后汉书 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语法:质而不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虎生而文炳
- 文:纹理;炳:显著。 老虎生来身上的皮毛就是花纹鲜艳多彩。比喻人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出处:《三国志-蜀书八》:夫虎生而文炳,凤生而五色,岂以五采自饰画哉?
- 8 垂裳而治
- 垂衣而能治理天下。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9 草木黄落
- 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出处:《汉武·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1”
- 10 述而不作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语法:述而不作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示例: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 11 跷足而待
-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出处: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语法:跷足而待作谓语;指预言不久将发生的事。示例:我们跷足而待,即将有捷报传来
- 12 盘木朽株
-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出处:《后汉书 循史传 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 13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语法: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受环境影响。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
- 14 乐而忘返
-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出处:《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语法:乐而忘返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流连忘返。示例:但凡有可以消遣处,不是十天,就是半月,乐而忘返。(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