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伪趋利简介
巧伪趋利的意思
解释: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语法:
巧伪趋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凡巧伪趋利之徒群集之处,定是聚敛无厌之官藏身之地。
巧伪趋利相关词语
- 1 没巧不成话
- 无巧不成书。指非常凑巧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手里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恰好打在那人头巾上。”语法:没巧不成话作宾语、分句;同“无巧不成书”。
- 2 能工巧匠
- 技艺高超的工匠。出处: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语法:能工巧匠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示例:这些由能工巧匠手工织绣的彩锦,运销世界各地。
- 3 惟利是营
- 指惟利是视。出处:《金史 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语法:惟利是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晓以利害
- 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出处:《北齐书 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语法:晓以利害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7回:“朱衡那边,还望元辅晓以利害,不要让他添乱。”
- 5 成败利钝
-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语法:成败利钝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向做事的人说明利害关系。示例: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 6 真伪莫辨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出处:《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语法:真伪莫辨作宾语、定语;指难以分辨。示例:上午,空六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鲁迅《华盖集续编 马上支日记》)
- 7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语法:大势所趋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判断语句。示例:解放区人民的力量,大后方人民的力量,国际形势,大势所趋,使得国民党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 8 以伪乱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语法:以伪乱真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弄虚作假。示例:以伪乱真恣惶惑,何人辨析荡清廓。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词徴》
- 9 情巧万端
- 情巧:真伪出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 10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语法:鹬蚌相争,渔人获利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越发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外国乘势诱胁,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无事。”
- 11 有百害而无一利
- 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语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示例:吸毒有百害而无一利
- 12 除患兴利
- 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 13 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出处: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语法:责先利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出处:《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语法:益国利民作谓语、定语;指利国利民。示例:这是益国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