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道而行简介
倍道而行的意思
解释: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出处:
《失街亭》:“司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语法:
倍道而行作谓语;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示例: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1回:“但彼以军情紧急,必倍道而行,不如回驻灌阳以待之。”
成语造句
- 1.脚下疾步而起,随之倍道而行,朝着之前领取任务的那个“坚强的不死半男女”。
- 2.吴军倍道而行,不日便要兵临城下,请丞相带数百轻骑先行赶回,以解燃眉之急。
- 3.于是轻装,留少数人守物资、奴隶,倍道而行,直逼城下。
- 4.我等数日倍道而行,人马困乏已极,不宜厮杀,再者贼众我寡,又未与城中通得消息,孤军疲旅,如何抵得住这数万黄巾贼。
- 5.贫道以为,有三计,上计是放弃追杀马逸舟,立刻倍道而行赶回中土,接手马儿的土地,让他们回去也白回。
倍道而行相关词语
- 1 按行自抑
-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2 躬身行礼
- ◎ 躬身行礼gōngshēn xínglǐ[bend] 指弯下身行礼,常表示臣服或恭敬向皇后躬身行礼
- 3 三思而后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语法:三思而后行作宾语、分句;指思考后才行动。示例: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 4 不期而遇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语法:不期而遇紧缩式;则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外相遇。示例: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 5 恐伤雅道
- 雅道:正道。 惟恐破坏和影响正统的道德规范。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二人虽有词华,然其体轻微,终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
- 6 罪行累累
- 现指人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示例: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 7 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语法:同日而道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 8 乐道遗荣
- 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品藻》:“盖以二子虽乐道遗荣,安贫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语法:乐道遗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计日而待
- 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语法:计日而待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示例:高考的日子已经可以计日而待了,大家要认真复习。
- 10 材茂行絜
-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11 鼓噪而进
- 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语法:鼓噪而进作谓语;用于战争等。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即麾动锐骑,鼓噪而进。”
- 12 撒泼行凶
- 放刁逞蛮,打人以至杀人。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 13 赴东海而死
- 赴:往,去。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语法:赴东海而死作谓语;用于人的决心。示例: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 14 言文行远
-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出处: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语法:言文行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