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歌社鼓简介
村歌社鼓的意思
解释:
民间的歌谣、鼓乐。
出处:
元·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社鼓。”
语法:
村歌社鼓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示例:
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水浒传》第三三回
村歌社鼓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村歌社舞
村歌社鼓相关词语
- 1 清歌曼舞
-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出处: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语法:清歌曼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欢娱。
- 2 鼓唇摇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语法:鼓唇摇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 3 可歌可涕
-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值得歌颂赞美并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出处:清·汪琬《计甫草序》:“幸得追随其步趋,而相与上下往复其议论,无不动心骇魄,可歌可涕。”语法:可歌可涕作谓语、定语;指英勇的感人事迹。
- 4 卷旗息鼓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出处: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语法:卷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1回:“比量得过,我们便卷旗息鼓,回去本山。”
- 5 旗鼓相当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语法:旗鼓相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干。(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 6 妖歌曼舞
-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出处:唐·韩愈《刘生诗》
- 7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语法:一鼓一板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8 楚歌四面
-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出处:清 陈维崧《河传 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语法:楚歌四面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9 酣歌恒舞
-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出处:《尚书 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语法:酣歌恒舞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4回:“厝火积薪之下,而寝处其上,酣歌恒舞,民怨沸腾,卒至鱼烂土崩,不可收拾。”
- 10 对酒当歌
- 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出处: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语法:对酒当歌偏正式;作谓语;指及时行乐。示例: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
- 11 鼓噪四起
- 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语法:鼓噪四起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 12 河清社鸣
-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出处:《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语法:河清社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河清社鸣,千载启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
- 13 重兴旗鼓
- 犹言重整旗鼓。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现下招集人才,团练军马,倘有机会可乘,一定重兴旗鼓。”语法:重兴旗鼓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14 村筋俗骨
- 村:粗俗;俗:庸俗。形容人品粗俗不堪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四折:“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这才是村筋俗骨下场头。”语法:村筋俗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低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