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舌简介
摇唇鼓舌的意思
解释: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语法:
摇唇鼓舌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成语造句
- 1.他到处摇唇鼓舌,说得人家晕头转向,以骗取信任。
- 2.大伙别听他的摇唇鼓舌,胡说八道,乡政府马上来人解决我们两个村的土地纠纷问题。
- 3.我正在这里教授进兵的方略,你竟然胆敢摇唇鼓舌,蛊惑军心!
- 4.整天东游西逛、摇唇鼓舌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 5.这老家伙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是个阴险奸诈的假圣人。
- 6.汝童子有何知识,敢在此摇唇鼓舌?
英语翻译
- 英语:
engage in loose talk
- 其他:
<法>avoir la langue bien pendue
摇唇鼓舌相关词语
- 1 目瞪舌彊
-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2 唇如激丹
- 激丹:鲜明的红色。形容嘴唇红润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语法:唇如激丹作谓语;用于人的容貌。
- 3 鼓吻弄舌
- 鼓弄唇舌。出处:《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语法:鼓吻弄舌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等。
- 4 噤口捲舌
- 指缄默不言。
- 5 瞠目伸舌
-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吓得瞠目伸舌,险些儿成了痴呆病。”语法:瞠目伸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讶等。
- 6 大锣大鼓
- 形容大肆宣扬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复兴计划’大锣大鼓地吹着,一方面再看看所谓‘御用工会’的潜势力。”语法:大锣大鼓作定语、状语;用于做事。示例:他们大锣大鼓闹了这么一场,作用不是很大
- 7 搬唇弄舌
-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出处: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语法:搬唇弄舌作谓语、宾语;指故意挑拨是非。示例:许地山《海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 8 闭口结舌
-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出处:《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语法:闭口结舌作谓语;形容不敢开口说真话。
- 9 唇焦舌敝
-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语法:唇焦舌敝联合式;作谓语;指费尽口舌。示例: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 10 鼓舞欢欣
- 同“欢欣鼓舞”。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语法:鼓舞欢欣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高兴。示例:然后鼓舞欢欣,跟了请来做翻译那位教习,一同出去。《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
- 11 摇鹅毛扇
- 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语法:摇鹅毛扇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谋划策。示例: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
- 12 白费口舌
- 谈话一无所获语法:白费口舌作谓语、宾语;指无用的谈话。
- 13 金鼓喧天
-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语法:金鼓喧天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战斗激烈。
- 14 摇摇欲倒
- 摇摇:摇晃;欲:将要。形容很快就要倒塌,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西方的希特勒在苏联红军严重打击之下有摇摇欲倒之势。”语法:摇摇欲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很快就要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