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非心谤简介
腹非心谤的意思
解释: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腹非心谤相关词语
- 1 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出处: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语法:非同小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关重大。示例:进了郑家门,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 2 触目骇心
- 触目:眼睛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出处: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语法:触目骇心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 3 心领神会
-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出处: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语法:心领神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诗文、语言等。示例: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明 赵弼《觉寿居士传》)
- 4 指腹割衿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出处:《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语法:指腹割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望峰息心
-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出处: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语法:望峰息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甘心乐意
- 甘心:心里乐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语法:甘心乐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冰心《往事》:“我甘心乐意以别的泪与病的血为贽,推开了生命的宫门。”
- 7 神会心融
- 犹言融会贯通。出处:明·宋濂《无隐君子东阳陈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语法:神会心融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心头撞鹿
-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语法:心头撞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出处: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语法:动魄惊心联合式;作定语;指震动很大。示例: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 10 心诚则灵
- 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 11 心口如一
-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出处: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语法:心口如一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 12 面谩腹诽
- 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出处:《明史·万镋传》:“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语法:面谩腹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谓语、定语;指闲人。示例: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14 死不甘心
-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语法:死不甘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我死不甘心,我要通通都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