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苏失爨简介
樵苏失爨的意思
解释: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出处:
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语法:
樵苏失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樵苏失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樵苏不爨
樵苏失爨相关词语
- 1 惊恐失色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语法:惊恐失色作定语、状语;指害怕。示例:他被突然变故吓得惊恐失色
- 2 一举两失
- 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出处:《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语法:一举两失作宾语、定语;指错误的举动。示例:他干了一件一举两失的事
- 3 失张失致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出处:《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语法:失张失致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举动慌乱。示例:清·陈森《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
- 4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语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 5 惊惶失色
-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出处: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语法:惊惶失色作谓语、状语;指人很惊恐。示例:宗璞《南渡记》第一章:“这时的炮声虽还在远处,却响得足以使妇女惊惶失色。”
- 6 得而复失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语法:得而复失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示例: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8回:“再说宝物得而复失,大大不利。”
- 7 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语法:失道寡助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毛泽东《论持久战》:“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 8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语法:亡魂失魄作定语、状语;指惊慌失措。示例: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鲁迅《故事新编 出关》)
- 9 失口乱言
- 说了不该说的话出处:《礼记·表记》
- 10 丧失殆尽
- 11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语法: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正是: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12 失足落水
- 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时受诱骗而行为堕落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间出来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语法:失足落水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论“赴难”和“逃难”》:“大学生们曾经和中国的兵警打过架,但是‘自行失足落水’了,现在中国的兵警尚且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吗?”
- 13 称薪而爨
-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出处:《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语法:称薪而爨作谓语、定语;常与“数米而炊”连用。示例: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
- 14 茫然若失
-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若有所失的样子。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语法:茫然若失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形容人的心情。示例:他被这个消息弄得茫然若失,焦虑不安。沈西蒙《南征北战》第二章
大家在问
爨 字的笔顺写法
爨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爨 ”字共有30画,笔顺写法是:撇 竖 横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 横 点 横撇/横钩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2、爨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