搠笔巡街简介
搠笔巡街的意思
解释:
谓沿街卖诗文。
出处: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拼的个搠笔巡街。”
语法:
搠笔巡街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穷困书生。
示例:
他穷得只好去搠笔巡街
搠笔巡街相关词语
- 1 鸿笔丽藻
-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出处: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语法:鸿笔丽藻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示例:必资乎鸿笔丽藻,刻乎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发挥龙象。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 2 下笔如有神
- 指写文章下笔时如有神力相助。形容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好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法:下笔如有神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示例:茅盾《风景谈》:“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
- 3 董狐直笔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语法:董狐直笔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 4 下笔便就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出处:《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语法:下笔便就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5 大街小巷
-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语法:大街小巷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常与方位连用。示例: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消息很快在大街小巷传开了。
- 6 摇笔弄舌
- 耍笔杆,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出处:清·梁启超《论进步》:“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
- 7 街坊邻居
- 街坊:邻居。指邻居人家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语法:街坊邻居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邻居。示例:曹禺《永远珍美的玫瑰》:“小崔之死,以及他死后街坊邻居们为小崔太太所做的事,这些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 8 街头巷口
- 巷:胡同。指大街小巷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以贩卖书报盛极一时的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语法:街头巷口作宾语、定语;指大街小巷。
- 9 意前笔后
- 谓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语法:意前笔后作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示例:明·丰坊《笔诀》:“意前笔后者,熟玩古帖,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纤秾,蕴藉于心。”
- 10 铁笔无私
-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出处:《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 11 意在笔前
- 亦作“意在笔先”。①谓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语法:意在笔前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12 三街六市
- 同“三街两市”。出处:《荡寇志》第七十五回:“虽有三街六市,出门便被纱兜儿厮蒙着脸,真是讨厌。”语法:三街六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一笔勾消
- 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语法:一笔勾消作谓语、宾语;指帐务等。示例:可见你们男人的心是狠的,一翻了脸,就把前情一笔勾消。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九回
- 14 涉笔成趣
- 涉笔:动笔;趣:意味;意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00回:“读了些四库奇书,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夕,以文为戏,年复一年,编出《镜花缘》一百回。”语法:涉笔成趣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这一段涉笔成趣。(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