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鸡蛋为什么会在盐水中浮起来 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物理原理

1、由于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当向盐水中加清水时,盐水的密度就会不断减小,当盐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下沉。 2、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来解释:鸡蛋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鸡蛋下沉。
肖振2023-06-27 12:54:051

物理中杠杆的计算公式怎么理解,怎么的得到的,什么原理???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理发师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ardim2023-06-27 12:47:252

物理化学杠杆原理

物化杠杠规则是学生常对物理化学杠杠规则的简称。  杠杠规则:由物料衡算得出的系统中各部分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设系统中某组分的分子分数为,如将系统分为分子分数各为x1、x2的两部分,则它们的摩尔数n1与n2间,必定遵守下列关系:n1/n2=(x2-x)/(x-x1),此关系犹如以x为支点,以x2-x与x-x1为臂长的杠杆的计算公式,故名。如用重量分数,则得重量比。物化杠杠规则是学生常对物理化学杠杠规则的简称。  杠杠规则:由物料衡算得出的系统中各部分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设系统中某组分的分子分数为,如将系统分为分子分数各为x1、x2的两部分,则它们的摩尔数n1与n2间,必定遵守下列关系:n1/n2=(x2-x)/(x-x1),此关系犹如以x为支点,以x2-x与x-x1为臂长的杠杆的计算公式,故名。如用重量分数,则得重量比。
九万里风9 2023-06-27 12:46:512

物理中杠杆原理的公式

力乘以力臂等于力乘以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大鱼炖火锅2023-06-27 12:46:251

物理的杠杆原理的公式是什么来?

我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态度混为一谈,我是一个人
Jm-R2023-06-27 12:46:181

物理课本中的杠杆原理?及其常用公式有哪些?

F1*L1=F2*L2.常用公式可由这个式子变换。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27 12:46:131

物理中杠杆的计算公式怎么理解,怎么的得到的,什么原理???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Chen2023-06-27 12:45:502

物理中杠杆原理的公式

F1*L1=F2*L2 F是力,L是力臂。
tt白2023-06-27 12:45:382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u261e能源与可持续发展u2665第1节《能源》(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u261e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类不同时期利用主要能源的发展历程。2.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二)过程与方法根据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特点,会给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进行分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三、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能源也在不断变化,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介绍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历程,使用能源的变化导致了社会技术的不断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介绍我国和世界现阶段的能源结构及消耗趋势,近几十年来来,能源消耗量在急剧增长,并且能源使用都是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分析这类能源的特点,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这些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这类能源是一次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只能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到,这类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能就是二次能源。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定义给常用能源进行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但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而且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为了使人类获得持续的发展,解决能源危机,就要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另外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节约,提高能源的能源效率等也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途径,要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四、教学资源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不同时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的资料、实物投影、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播放人类利用能源的一些场景,提出问题,人类利用的很多的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那么这些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吗?人类使用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吗?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人类能源的使用,知道生活生产离不开能源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 播放水力发电、煤炭、石油、核能、天然气等图片,提出人类使用的能量是通过不同的能源提供的,各种能源的使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你能说出这些能源的来源吗?说出人们在使用能源时,能说出各种能源的来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新课内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结合课前大家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从三个方面对人类能源利用发展的历程进行介绍。展示一:介绍火的利用自从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开发利用能源的进程。展示二:化石能源的利用提出问题:内燃机中能量转化,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人类利用能源史上两次划时代革命转折,即煤炭代替柴薪成为主要能源,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展示三:电能的利用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有哪些?展示四:介绍核能与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展示课前的调查资料,介绍人类从利用能源的起始阶段,以及柴薪时代向煤炭时代的转折。学生展示以蒸气机、热机为代表的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引发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 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以及发电机的发明使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电能。 学生介绍现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新能源的优势。 了解能源使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源的分类学生分组讨论:请你对下列能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煤、天然气、汽油、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电能。小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根据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划分的,二次能源一般是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来的。我们接触的较多的二次能源是电能,电能便于传输和转化,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你能说出电能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吗?学生讨论1.按能源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一次能源:煤、天然气、太阳能、核能、地热能。二次能源:汽油、电能。2.按能源能否循环使用和不断补充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不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气、汽油、电能、核能。3.按能源的利用状况常规能源:煤、天然气、汽油、电能。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4.按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清洁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电能、天然气。非清洁能源:煤、汽油。学生说出电能使用树中的能量转化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能源的利用 21世纪的能源趋势阅读课本中“21世纪的能源趋势”,了解当今世界范围能源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了解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耗情况。展示资料,以百分比方式描述的我国和世界能源扇形图。分析世界与我国目前能耗结构比是否合理。 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的标准。思考:(1)能耗结构比的不合理,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2)从我国的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中感悟到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当今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学生分析能源消耗扇形图,可以得出,能源消耗中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最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率太低。能耗结构比不合理。 学生讨论回答: (1)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过重,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要积极开发清洁的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使用能源时要节约能源,要更加迫切地去开发新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开发我国现在使用较少的水电、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总结 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有关能源的哪些知识?2.你能说说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哪些历程吗?3.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吗?4.你能说出21世纪能源趋势吗?中国现阶段能源利用的结构合理吗?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了解人类使用能源的历程;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等。2.人类从使用柴薪能源开始使用能源;蒸汽机的出现使煤、石油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引发了一次工业革命。汽轮机及大型发电机的出现,使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一次能源是直接能从自然界获得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来,如电能。4.总结现阶段能源使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业布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
阿啵呲嘚2023-06-27 09:46:281

甲烷的物理性质是?

你好~ CH4是甲烷。 甲烷点燃会发生爆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如下: CH4+2O2 =点燃= 2H2O+CO2(点燃写在等号上方) 呵呵~希望能帮到你~我自己打的~
u投在线2023-06-27 09:44:513

化学物理,为何说空气的密度是29?甲烷的密度是16?不是说甲烷的分子质量是16么?怎么变成了密

这是按摩尔质量说的,又不是真的密度。
黑桃花2023-06-27 09:44:369

化学物理,为何说空气的密度是29?甲烷的密度是16?不是说甲烷的分子质量是16么?怎么变成了密

不是空气的密度,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空气的相对分子量是29。它是这样算出来的。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其他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1%。忽略其他气体,只算氮气(相对分子量28)和氧气(相对分子量32),则28×78%+32×21% ≈ 29即空气的相对分子量为29。而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 Pa),空气密度为1.29 kg/m3 ,或1.29 g/L,其摩尔体积为22.4L/ mol。甲烷也一样。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
肖振2023-06-27 09:44:361

有关物理单摆加速度

处理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数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代入公式法,此方法误差来源于数据T,和摆长第二种方法是图像法,这种方法也会有误差主要是来源于T,摆长少测半径,对结果没影响,因为我们是利用的图像的斜率,图像平移,不会带来误差这两种结果的处理,图像法误差更小些。丙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丁同学少算了半径,所以摆长偏小,结果偏小所以g丙>g丁
mlhxueli 2023-06-27 09:40:231

大学物理,单摆摆动的角速度即为其做简谐振动的圆频率,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首先两个量纲不相同,其圆频率是由摆长和重力加速度决定的,系统固有的,和角速度无关。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7 09:40:172

线膨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中是如何测量的

线胀系数。固体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时,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叫做“线膨胀系数”。由于物质的不同,线膨胀系数亦不相同,其数值也与实际温度和确定长度时所选定的参考温度有关,但由于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变化不大。耐...
北营2023-06-27 09:39:141

线膨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中是如何测量的

线胀系数。固体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时,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叫做“线膨胀系数”。由于物质的不同,线膨胀系数亦不相同,其数值也与实际温度和确定长度时所选定的参考温度有关,但由于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变化不大。耐火材料线膨胀系数的常用测量方法是顶杆式间接法和望远镜直读法。新的激光法测定线膨胀系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豆豆staR2023-06-27 09:38:372

说一下酒精、煤油、蓖麻油的比热容 忘带物理书回家了

meira2023-06-27 09:34:441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吸热或散热的本领。它有什么物理意义呢?在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应用,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比热容定义 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吸热或散热本领。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相同质量的水加热的热能比油多出约一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 国际单位 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 K )],即令1KG的物质的温度上升1开尔文所需的热量。 计算公式 c=Q/ (m·△T) 实际应用 调节气候 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大,有利于调节气候。 1.影响气温 2.热岛效应的缓解 冷却或取暖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 1.水冷系统的应用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热水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铜的比知热容是0.39×103J/(kg·℃), 铁的比热道容是0.46×103J/(kg·℃) 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专),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空气的比热容是1.0×103J/(kg·℃), 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J/(kg·℃) 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蓖麻油的比热容是1.8×103J/(kg·℃) 砂石的比热容是0.29×103J/(kg·℃)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铅的比热容是0.13×103J/(kg·℃)
九万里风9 2023-06-27 09:34:331

设计换热器的需要,请问煤油80度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热容、热导率和黏度分别是多少?

煤油80:密度:812 定压比热容:2.08 导热系数:0.141 粘度:0.000725
水元素sl2023-06-27 09:34:181

初读物理学遇到数学难题1矢量微分算符▽ 从何时学,哪本书里学 2fubini交换积分次序定理从哪本书学

看《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版)中的梯度介绍,它是关于微分学的知识,只要理解含义就行,不必要求自己会证明,你若不是数学系的。
ardim2023-06-27 09:33:344

岩浆及其物理性质

首先岩浆密度肯定比水大非常的,因为岩融浆是石头矿物质岩石熔融化形成的,而且各种岩浆密度也是不一的。不是同一种物质密度就有雾差,温度也是不一的,从1000度到二千渡不等,至于黏度,那就分急性岩浆和酸性岩酱了,急性岩浆浓度小,酸性岩浆沾度大
北有云溪2023-06-27 09:26:282

初三学的一些化学物质有颜色或其他物理性质谁能帮我总结一下!谢谢!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8-6 13:42

在我空间去看,如果不清楚我发给你。好了。
FinCloud2023-06-27 09:23:455

总结初三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定义、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急需!!!!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供呼吸 2、 炼钢 3、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u2022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u2022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回答者:hellokoko_ - 助理 二级 5-18 21:20初中化学知识小辑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 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________筱广为您回答、给分有木有?!
bikbok2023-06-27 09:23:452

求近代化学物理史知名人物的功绩 用于高考中,如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 “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2.3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 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 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
bikbok2023-06-27 09:20:031

水密度的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00kg/m3 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00千克
kikcik2023-06-27 08:45:503

谁能帮忙总结一下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一)、乙醇的组成和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官能团是—OH(羟基),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或CH3CH2OH,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二)、乙醇的性质1.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乙醇俗称酒精,易挥发,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2.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2CH3CH2OH +2Na——→2 CH3CH2ONa +H2↑CH3CH2OH+HBr△—-→CH3CH2Br+H2OCH3CH2OH+HOCH2CH3浓H2SO4————→140℃CH3CH2OCH2CH3(乙醚)+H2O(2)氧化反应CH3CH2OH+3O2点燃—-→ 2CO2+3H2O2CH3CH2OH+O2Cu或Ag——————→△ 2CH3CHO(乙醛)+2H2O(3)消去反应CH3CH2OH 浓H2SO4————→170℃ CH2=CH2↑+ H2O(三)乙醇的制备和用途1.乙醇的制备(1).发酵法淀粉 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 CH3CH2OH+CO2发酵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约为6%~10%,经蒸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无水酒精。用工业酒精与新制CaO混合,再经加热蒸馏的方法得到无水乙醇。(2).乙烯水化法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所用的乙烯可以由石油的裂解大量生产。2.乙醇的用途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食品、化妆品、油脂等工业;乙醇也用作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医疗消毒用的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二、乙醛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一)、乙醛的组成和结构1.乙醛的分子式是C2H4O, 结构式是H-u05c0Hu05c0HC-u05c0u05c0OC-H, 结构简式是CH3CHO,官能团是-u05c0u05c0OC-H(醛基)。2.乙醛可看作乙醇的氧化产物,比乙醇少了两个氢原子;从结构上看,乙醛可看成由甲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二)、乙醛的性质1.物理性质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其沸点低(20.8℃),易挥发,能跟水、乙醇、氯仿等互溶。2.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加H2被还原成乙醇,表现出氧化性。 CH3CHO+H2Ni———→△ CH3CH2OH (2)氧化反应:易被氧化成乙酸,表现出还原性2CH3CHO+O2催化剂————→△ 2CH3COOHCH3-u05c0u05c0OC-H +2Ag(NH3)2OH温水浴 —————→ CH3-u05c0u05c0OC-ONH4 +Ag↓+3NH3+H2O(银镜反应,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CH3-u05c0u05c0OC-H + 2Cu(OH)2△————→ CH3-u05c0u05c0OC-OH+Cu2O↓+2H2O (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乙醛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三)、乙醛的制法和用途1.乙炔水化法:CH≡CH+H2O催化剂————→△ CH3CHO乙烯氧化法:2CH2=CH2+O2催化剂——————→加热、加压 2CH3CHO乙醇氧化法:2CH3CH2OH + O2Cu———→△ 2CH3CHO+2H2O2.乙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四)、最简单的醛是甲醛。甲醛又叫蚁醛,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甲醛的35%~40%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甲醛具有防腐能力,但有毒。一定条件下甲醛可被H2还原为甲醇,也可被氧化为甲酸,还可与苯酚发生反应。甲醛与苯酚用于生产酚醛塑料。三、乙酸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1.乙酸的分子式是C2H4O2,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为-u05c0u05c0OC-OH(羧基)。2.从结构上看,乙酸可看成由甲基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二)、乙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 乙酸又名醋酸、冰醋酸,它是食醋的有效成分。纯净的醋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2.化学性质 (1)弱酸性 CH3COOH CH3COO -+H+。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于碳酸,弱于盐酸。CaCO3+2CH3COOH——→(CH3COO)2 Ca +CO2↑+H2OCH3COONa+HCl——→CH3COOH+NaCl(2)酯化反应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作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里的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酸羟醇氢,出水成酯)CH3COOH +CH3CH2OH浓H2SO4————→△CH3COOCH2CH3+H2O(三)乙酸的的用途冰醋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它在有机化学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醋酸广泛用于合成纤维、涂料、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染织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冰醋酸按用途又分为工业和食用两种,食用冰醋酸可作酸味剂、增香剂。可生产合成食用醋,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浓度,添加各种调味剂而得食用醋。二、苯酚的性质和应用1.苯酚的结构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为 或 和C6H5OH,苯酚中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是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互相影响,使得酚羟基与醇羟基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区别。2.苯酚的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气味,熔点4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9.3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冰冲洗。3.苯酚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但不是酸,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的活性增强显弱酸性 + NaOH → + H2O + CO2 + H2O → + NaHCO3因电离程度:H2CO3> > HCO3-,苯酚钠与碳酸反应只能生成NaHCO3,不能生成Na2CO3。由以上电离程度的大小不难判断,苯酚还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氧钠,化学方程式如下: + Na2CO3→ + NaHCO3(2)取代反应 + 3Br2 → ↓(白色)+ 3HBr 注:此反应常用于对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3)显色反应苯酚遇FeCl3显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一般能发生显色反应,但不一定显紫色。不同的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呈现蓝、紫、绿等不同颜色。例如:物质 颜色 紫色 蓝色 红色物质 颜色 深绿色 蓝紫色 暗红色因此在描述显色反应的现象时不能均说成是“显紫色”。(4)氧化反应①常温下,苯酚晶体呈红色,是被氧化的结果。②苯酚可以燃烧4.酚的概念: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属于酚。而羟基连接在苯环的取代基上的化合物是芳香醇。如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可能是:(1)酚类: (邻甲苯酚)、 (间甲苯酚)、 (对甲苯酚)(2)芳香醇: (苯甲醇)(3)醚类: (苯甲醚)三、酚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苯环是吸电子基团,而羟基中的H—O键是极性键,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共用电子对强烈偏离H而使H—O键的极性增强,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生成H+,因此苯酚具有很弱的酸性。而乙醇分子中羟基与乙基直接相连,乙基是斥电子基团使H—O键的极性减弱而不易电离生成H+,不显酸性。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分子中,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环被活化,在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H变得活泼,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如跟溴的取代反应:苯跟液溴,同时要有铁粉作催化剂才可反应;而苯酚和浓溴水,不需要催化剂就可迅速发生反应:
凡尘2023-06-27 08:45:434

酒精可以溶解汽油,是说明酒精的化学还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因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具体原理如下:酒精中含有羟基(-OH),而且比例不低;汽油中也有羟基,根据相似相容原理,酒精可以溶于汽油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27 08:45:411

酒精(乙醇)和汞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以及生成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不知道
CarieVinne 2023-06-27 08:45:413

怎么从物理和化学性质区分蒸馏水和酒精我的老师让我

物理:1,酒精易挥发,有特殊气味,蒸馏水没有,可通过闻气味辨别。2,酒精密度比蒸馏水小,可以通过称量同体积液体辨别。化学:1,酒精可以燃烧,蒸馏水不可以,通过燃烧辨别。2,利用其它化学变化辨别,如乙醇的还原性,酸性,酯化反应。。
墨然殇2023-06-27 08:45:361

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酒精和白醋;石灰水和蒸馏水。

用物理方法:1、用“闻气味”的方法直接就可以区别出酒精和白醋了2、可以取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石灰水称量,重的为石灰水化学方法:1、只要加入碳酸钙就可验证了,生成气体的是白醋2、用通入2氧化碳就可区别了
可桃可挑2023-06-27 08:45:353

水和酒精一样都具有较强的什么物理性质?

水和酒精都具有较强的互溶性,都可以做很多物质的溶剂。水和酒精也可以互溶,可以任意比例混合。
可桃可挑2023-06-27 08:45:351

化学性质 酒精受热挥发 化学变化 酒精沸点较低 物理性质 酒变酸 物理变化 酒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变酸

酒精受热挥发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沸点较低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酒变酸属于化学变化酒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变酸属于化学性质
LuckySXyd2023-06-27 08:45:351

白酒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白酒属于混合物,有酒精、水、酯、酸、醛、酮.除了乙醇还有其他醇类.冰点低,零下几十度不结冰.酒度高,冰点低,成反比.沸点也低,不到100度变沸腾.具有杀菌作用,过量喝,使人神经系统失忆,或者兴奋,严重会死亡.化学性质:白酒属于动态平衡,酸与醇类缓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酯类,反应可逆.乙醇可以与水发生缔合反应,反应速度非常缓慢,反应可逆.乙醇可以转换成酸、醛、酮,化学反应复杂.望采纳,谢谢
kikcik2023-06-27 08:45:342

酒精常用来作内燃机和酒精灯的燃料,这是酒精的什么性质是化学性质还物理性质

热值大,物理性质,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化学性质
韦斯特兰2023-06-27 08:45:312

酒精可以替代水保存食物是利用了它什么的的物理性质?

酒精能够保存食物首先是利用其将食物与空气隔绝,减少氧化形成的腐败,同时大部分微生物不能利用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效果,从而保证食物的不变质。
无尘剑 2023-06-27 08:45:311

酒精和水的相同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都是无色透明液体,酒精存在固液气三态,水也同样存在。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7 08:45:301

医用酒精做消毒剂是物理性质吗

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病毒细菌的蛋白酶变性死亡
北有云溪2023-06-27 08:45:294

酒精能燃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化学性质解析:根据概念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酒精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体现了酒精具有可燃性。
可桃可挑2023-06-27 08:45:292

酒精易燃是什么性质,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燃烧是因为酒精着火点低求采纳
ardim2023-06-27 08:45:285

根据酒精和水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区别水和酒精的2种方法

闻气味!或者点燃…
黑桃花2023-06-27 08:45:273

酒精用作燃烧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挥发是物理性质。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要点就是:8化学变化是物质的本质发生变化了,象酒精燃烧就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不充分燃烧还有其他成分,跟以前的乙醇不一样。8
九万里风9 2023-06-27 08:45:251

酒精能燃烧 酒精能挥发 这些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跟以前的乙醇不一样,象酒精燃烧就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不充分燃烧还有其他成分:1化学变化是物质的本质发生变化了酒精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挥发是物理性质。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要点就是。2物理变化就是物质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形态变化了
康康map2023-06-27 08:45:245

酒精能燃烧是什么性质,为什么是物理性质

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指其沸点低,易挥发。谢谢采纳,欢迎追问。
康康map2023-06-27 08:45:172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经发酵、蒸馏而得的新酒,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不同白酒的贮存期,因其香型及质量挡次而异。如优质酱香型白酒最长,要求3年以上;优质浓香型或清香型白酒一般需1年以上;普通级白酒最短也应贮存3个月。贮存是保证蒸馏酒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序之一。刚蒸出来的白酒,具有辛辣刺激感,并含有某些硫化物等不愉快的气味,称为新酒。经过一段贮存期以后,刺激性和辛辣感会明显减轻,口味变得醇和、柔顺,香气风味都得以改善,此谓老熟。新酒杂味物质的挥发新蒸馏出来的酒,一般比较燥辣,不醇和,也不绵软,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甲基硫)等挥发性硫化物,以及少量的丙烯醛、丁烯醛、游离氨等杂味物质。这些物质与其他沸点接近的成分组成新酒杂味的主体。这些新酒杂味成分多为低沸点易挥发物质,自然贮存一年,基本消失殆尽。氢键缔合作用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约占总体积的98%,其余的2%为微量香味成分。水和酒精都是液体,相互间具有较强的缔合作用,当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成为酒精的水溶液时,水与酒精的氢键被破坏,放出潜能,并缩小体积。根据实验,100ml12.5℃的酒精,与92mL同温度的水混合时,混合液的温度,就由12.5℃上升到19.7℃,而其体积则缩小3%左右。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水和酒精分子之间,逐步构成大的分子缔合群。缔和度增加,使酒精分子受到束搏,自由度减少,也就使刺激性减弱,对于人的味觉来说,就会感到柔和。白酒中各缔合成分间形成的缔合体要比单纯乙醇水溶液的醇水分子间形成的缔合体的作用强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微量的香味成分对缔合体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白酒中存在的一定量的有机酸对白酒中氢键的缔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短时间内,由于氢键的缔合,使白酒的乙醇固有的刺激性减少,但是所谓的“老酒味”(陈味)并无明显的出现,而是要经长期的贮存才能达到所谓的老熟。因此,氢键缔合作用并非老熟陈酿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在贮存期间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老熟)是老熟陈酿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化学老熟白酒中存在的醇、酸、酯、醛等成分在老熟过程中经过缓慢的氧化、还原、酯化与水解等化学反应相互转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同时有的成分消失或增减,有的成分新产生。这是白酒老熟的主要机理。
wpBeta2023-06-27 08:45:178

关于酒精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变化

1. 酒精能燃烧和易燃烧有什么不同?答:意思相近.都是描述酒精的化学性质.2.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又属于什么变化?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产生了什么?变化过程又是怎样的?答:都是描述酒精的化学性质.不能理解为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变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新物质.至于如何变化的,是反应的机理问题,恕本人直言,恐怕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搞清楚.对于学生知道蜡烛点燃时:先受热融熔化----再气化---石蜡蒸气和氧气反应(有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足矣!
北营2023-06-27 08:45:161

酒精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物理性质

纯净的酒精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化学名称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墨然殇2023-06-27 08:45:153

酒精消毒是利用了酒精的什么性质?物理还是化学性质?

酒精(乙醇)能进入细菌体内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但是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其中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这涉及到了蛋白质的变性,真心不好说。不过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可以当作化学反应
Chen2023-06-27 08:45:141

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还是物理变化

性质
wpBeta2023-06-27 08:45:128

水和酒精的区别,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说明

物理性质:气味 能否挥发 密度化学性质:可燃性
北境漫步2023-06-27 08:45:105

酒精能燃烧是什么性质,为什么是物理性质

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指其沸点低,易挥发。谢谢采纳,欢迎追问。
凡尘2023-06-27 08:45:073

酒精用于消毒时主要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因为发生了蛋白质凝固等化学反应
豆豆staR2023-06-27 08:45:053

酒精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性质

1是物理性质。2是化学性质
gitcloud2023-06-27 08:45:024

“酒精的物理特性”

你好!纯乙醇是具有特殊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沸点是78.18℃。常用的酒精密度为0.7893g/ml,沸点78.31℃,自燃点558℃,闪点12℃。打字不易,采纳哦!
此后故乡只2023-06-27 08:44:571

写出酒精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酒精主要成分:乙醇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燃点(℃):75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19℃)燃烧热(kJ/mol):1365.5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19.0爆炸下限%(V/V):3.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2H5OH,因为它的化学分子式中含有羟基,所以叫做乙醇,比重0.7893(20/4°)。凝固点-117.3℃。沸点78.2℃。能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有吸湿性。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78.15℃。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酒精在70%(V)时,对于细菌具有强列的杀伤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处于临界状态(243℃、60kg/CM·CM)时的乙醇,有极强烈的溶解能力,可实现超临界淬取。由于它的溶液凝固点下降,因此,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可以作防冻剂和冷媒。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酒精一般易被氧话化为乙醛或乙酸,当然然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也是化学变化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27 08:44:571

乙醇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乙醇性质总结

1、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且有特殊味道的挥发性液体。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盐(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 2、乙醇化学性质: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可以在有酸的催化下和其它羧酸发生酯化作用,生成相应的酯类和水。 3、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4、乙醇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燃烧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也可与浓硫酸跟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起来。 5、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果温度在140℃左右生成物是乙醚,如果温度在170℃左右,生成物为乙烯。
tt白2023-06-27 08:44:561

酒精所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沸点为80摄氏度。可阻碍神经递质传递速度,摄入过量可造成酒精中毒。化学性质,可燃,会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北境漫步2023-06-27 08:44:563

酒精所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物理性质:1、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2、潮解性: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但氯化钠和氯化钾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化学性质:1、酸碱性乙醇不是酸(一般意义上的酸,它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具有酸的通性),乙醇溶液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氢离子)。乙醇的pKa=15.9,与水相近。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2、还原性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为乙醛甚至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乙醇在体内也可以被氧化,但较缓慢,因为没有催化剂),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扩展资料主要种类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和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合成法两大类。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度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二级相当于高纯度酒精及普通精馏酒精。三级相当于医药酒精,四级相当于工业酒精。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酒精词条
大鱼炖火锅2023-06-27 08:44:551

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0.816。 化学性质: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酒精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酒精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酒精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善士六合2023-06-27 08:44:551

酒精有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物:密度小,无色液体,易挥发化:可燃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27 08:44:543

请你写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反应 乙醇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兰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室里常用乙醇作燃料.(二) 取代反应 由于乙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所以能被一些活泼的金属,如钾、钠等取代.乙醇跟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乙醇跟金属钠的反应比水跟金属钠的反应缓和得多.(三)脱水反应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左右,每个乙醇分子会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乙烯.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LuckySXyd2023-06-27 08:44:542

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1常温下呈液态,2易挥发。化学性质,1可燃烧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27 08:44:533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乙醇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性,味甘。乙醇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酒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酿酒、饮酒的历史。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关于中国酒类的起源,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战国策》中记载“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殷商时期,我国已摆脱原始酿酒的方法,开始进入制曲酿酒阶段。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且具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最初的酒是果酒和米酒。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都是以果实或粮食蒸煮,加曲发酵,经压榨、过滤后制得的酒。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蒸馏提高了酒精的浓度,出现蒸馏酒。
真颛2023-06-27 08:44:521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化学性质有

无色液体,熔点-114.1℃;沸点78.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物理性质: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不导电,易挥发,沸点78.3摄氏度,密度0.8/g化学性质:可燃,有氧化反应 物理性质:熔沸点低,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氯化钠在其中可形成胶体。化学性质: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燃烧,能酯化,能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可制乙烯,也可制乙醛。
CarieVinne 2023-06-27 08:44:521

酒精能挥发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熔沸点当然是物理啊
u投在线2023-06-27 08:44:517

酒精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和用途。

物理性质的有:“无色透明”、"特殊气味"、"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够溶解碘,酚酞" 物理变化的有:"气化" 化学性质的有:"易燃烧" 化学变化的有:"燃烧" 溶解性我们一般认为是物理性质,虽然物质溶解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但是初中化学一般把溶解性还是归纳在物理性质中。
Ntou1232023-06-27 08:44:501

为什么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讲明 具体

酒精挥发,酒精分子并不变,是物理变化,所以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子,是化学变化,所以酒精可燃是化学性质。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27 08:44:483

酒精通常状况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不导电的液体,常温下酒精的密度为0.78g/mL,凝固点-117.3℃,沸点78.2℃,酒精能与水、甲醇等以任何比例混溶,酒精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酒精的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③⑤⑦. 酒精能够燃烧,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用作防腐剂,在一定条件下易被氧化为乙醛或乙酸,酒精的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②④⑥.
大鱼炖火锅2023-06-27 08:44:471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7 08:44:462

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乙醇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性,味甘。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27 08:44:452

酒精消毒是利用了酒精的什么性质?物理还是化学性质?

酒精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同时也是很好的有机溶剂。您要是能看懂“有机”这两个字,应该不会追问。
Ntou1232023-06-27 08:44:442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酒精挥发当然是物理变化,一般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化学变化,有化学现象。
Jm-R2023-06-27 08:44:442

酒精能挥发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性质!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27 08:44:432

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还是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是物理变化。挥发是一种物理变化,是物质分子的自由散发,由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挥发一般是指有机物,如酒精、汽油、樟脑精等。挥发,指物质分子向四周自由散发,自由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大多数溶液存在挥发现象,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并且在做着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它们的分子就运动到空气中,慢慢挥发了。但是由于溶质的不同而表现出挥发性的不同。扩展资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1)损害神经的溶剂,如伯醇类(甲醇除外)、醚类、醛类、酮类、部分酯类、苄醇类等;2)肺中毒溶剂,如羧基甲酯类、甲酸酯类;3)血液中毒溶剂,如苯及其衍生物、乙二醇类;4)肝脏及新陈代谢中毒的溶剂,如卤代烃类;5)肾脏中毒的溶剂,如四氯乙烷及乙二醇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挥发
左迁2023-06-27 08:44:421

水和酒精的区别,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说明

你好!物理性质:水在常温下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酒精为800千克/立方米化学性质:水在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也不帮燃,但酒精燃烧时发出不易见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韦斯特兰2023-06-27 08:44:403

酒精可以消毒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说清原因啊,大家

是化学原因。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
小白2023-06-27 08:44:401

酒精能燃烧是什么性质,为什么是物理性质

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能燃烧不是物理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腐蚀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扩展资料: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性质
阿啵呲嘚2023-06-27 08:44:391

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酒香;蒸汽压 5.33kPa/19℃;闪点12℃;熔点-114.1℃;沸点78.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稳定性:稳定;(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忙,如果满意望采纳,谢谢
可桃可挑2023-06-27 08:44:371

“酒精的物理特性”

纯乙醇是具有特殊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沸点是78.18℃。常用的酒精密度为0.7893g/ml,沸点78.31℃,自燃点558℃,闪点12℃。
苏州马小云2023-06-27 08:44:371

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它的用途有哪些?

无色液体,熔点-114.1℃;沸点78.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物理性质: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不导电,易挥发,沸点78.3摄氏度,密度0.8/g化学性质:可燃,有氧化反应 物理性质:熔沸点低,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氯化钠在其中可形成胶体。化学性质: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燃烧,能酯化,能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可制乙烯,也可制乙醛。
墨然殇2023-06-27 08:44:362

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小于水,且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u投在线2023-06-27 08:44:363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