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和额外变量是一回事吗?
实验心理学里可以近似看成一个东西苏萦2023-06-13 08:01:123
什么是额外变量
去你的苏州马小云2023-06-13 07:11:351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否有区别
在实验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是之中立化,控制的因素称为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或者是额外变量。应该是这样吧!可桃可挑2023-06-13 07:11:353
请指出研究音乐干预与患者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课题中的自变量,依(因)变量和有关的四个外变量
自变量:音乐因变量:焦虑程度四个额外变量没办法从论文题目中看出来,可能是从自变量角度出发,音乐类型啊之类,也可能从被试角度出发,被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也可能从因变量角度出发,焦虑测评问卷等等直接看论文的实验部分,会给出一定解释,引言部分一般也会写出kikcik2023-06-13 07:11:351
外变量能干扰的因素是
自变量。外变量能干扰的因素是自变量,外部变量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全局变量,作用域是从变量的定义处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结尾。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13 07:11:341
1,医学名词解释:信息性偏倚; 外变量。2.简述测定研究工具内容效度的步骤。
偏倚是在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而造成的,使研究结果与其真值出现了某些差值。因为它是由系统误差所造成,加大样本并不能使之减少。一旦造成事实,则无法消除其影响。因此,必须认识偏倚,从设计起直到整个研究过程均要加以控制。病因研究中的偏倚有10种以上,它们可以归纳为选择性偏倚、信息(测量、观察)性偏倚及混杂(混淆)性偏倚。 衡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或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或测量时存在频度和(或)强度的差异,而使最终判断结果时出现偏倚。在非盲法观察时,由于观察者知道谁在观察组,、谁在对照组,更易出现此种偏倚。 1.回忆偏倚(recall bias)特别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需要被观察者回忆过去的情况(甚至久远的情况,如癌的病因学研究),回忆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病例组可能回忆仔细(特别是当怀疑某因素与某病有关时,如吸烟、被动吸烟与某些癌的关系,口服避孕药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服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等),而对照组回忆则可能不那么仔细,尤其当研究者屡次提醒病例组有否这些因素时(诱导其回答,更容易出现偏倚-寻因性偏倚)。有时某种症状或状态的存在会诱导产生或加强其与某种因素的联系,如前段所举子宫内膜癌,得出与口服雌激素有联系的结论即属此,称为疑因性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 2.疑诊偏倚 当观察者已知被观察者的某些情况时,在研究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侧重询问、检查有关情况(如对服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仔细检查其有无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而对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妇女仔细询问其口服避孕药的历史)就可能得出二者有联系的结论。但实际上可能是偏倚所致。 3.沾染偏倚(contamination bias)对照组成员有意或无意应用了试验组的措施。如用低钠盐减少钠摄入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时,对照组成员同样可以购得低钠盐(因接受宣传后认为低钠盐可以防止高血压),从而使判断结果时出现偏倚(沾染性偏倚)。试验组成员有意或无意接受了研究因素以外的措施,而使结果有利于试验组,称为干扰。干扰与沾染最容易在非盲法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拌三丝2023-06-13 07:11:341
C语言函数内变量赋值给函数外变量的问题
不可以,阿啵呲嘚2023-06-13 07:11:332
1,医学名词解释:信息性偏倚; 外变量。2.简述测定研究工具内容效度的步骤。
偏倚是在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而造成的,使研究结果与其真值出现了某些差值。因为它是由系统误差所造成,加大样本并不能使之减少。一旦造成事实,则无法消除其影响。因此,必须认识偏倚,从设计起直到整个研究过程均要加以控制。病因研究中的偏倚有10种以上,它们可以归纳为选择性偏倚、信息(测量、观察)性偏倚及混杂(混淆)性偏倚。 衡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或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或测量时存在频度和(或)强度的差异,而使最终判断结果时出现偏倚。在非盲法观察时,由于观察者知道谁在观察组,、谁在对照组,更易出现此种偏倚。 1.回忆偏倚(recall bias)特别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需要被观察者回忆过去的情况(甚至久远的情况,如癌的病因学研究),回忆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病例组可能回忆仔细(特别是当怀疑某因素与某病有关时,如吸烟、被动吸烟与某些癌的关系,口服避孕药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服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等),而对照组回忆则可能不那么仔细,尤其当研究者屡次提醒病例组有否这些因素时(诱导其回答,更容易出现偏倚-寻因性偏倚)。有时某种症状或状态的存在会诱导产生或加强其与某种因素的联系,如前段所举子宫内膜癌,得出与口服雌激素有联系的结论即属此,称为疑因性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 2.疑诊偏倚 当观察者已知被观察者的某些情况时,在研究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侧重询问、检查有关情况(如对服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仔细检查其有无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而对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妇女仔细询问其口服避孕药的历史)就可能得出二者有联系的结论。但实际上可能是偏倚所致。 3.沾染偏倚(contamination bias)对照组成员有意或无意应用了试验组的措施。如用低钠盐减少钠摄入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时,对照组成员同样可以购得低钠盐(因接受宣传后认为低钠盐可以防止高血压),从而使判断结果时出现偏倚(沾染性偏倚)。试验组成员有意或无意接受了研究因素以外的措施,而使结果有利于试验组,称为干扰。干扰与沾染最容易在非盲法观察的条件下发生。阿啵呲嘚2023-06-13 07:11:321
通过协方差分析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答案】:D统计控制法。 消除法(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恒定法指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减少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如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分别加权法。北有云溪2023-06-12 07:20:201
统计学中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是什么意思?
Y = AX ^ 2 + BX + C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与X的变化而变化瑞瑞爱吃桃2023-06-12 07:17:513
统计学中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是什么意思
其实都是翻译惹的祸.有一个英文单词,它的意思是“可以影响结果、但不被研究者关注的变量”.有的书把它翻译成“额外变量”,也有的书翻译成“无关变量”.另一个英文单词,它的意思是“不影响结果的变量”.中国人也翻译成“无关变量”.所以,“无关变量”这个词有两种意思.由此可见中国心理学的落后,连名词都不统一,那必然影响学术交流.为了避免混淆,我在要用到“可以影响结果、但不被研究者关注的变量”的时候一律写“额外变量”.而那“不影响结果的变量”,这个词我连提都不提.ardim2023-06-12 07:17:491
中介变量是不是额外变量
中介变量不是额外变量,中介变量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变量,中介变量是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根据Baron和 Kenny的解释,通俗地讲 ,就是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作用。额外变量是我们不研究并且避免对实验造成影响的变量铁血嘟嘟2023-06-12 06:42:151
研究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病人疼痛关系的自变量 应变量 和三个外变量
问题是什么?西柚不是西游2023-06-11 08:55:362
外变量的名词解释
外部变量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全局变量,它的作用域是从变量的定义处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结尾。在此作用域内,全局变量可为各个函数所引用。编译时将外部变量分配在静态存储区。有时需要在其他文件中使用extern来声明全局变量,以扩展全局变量的作用域。 也可用static声明全局变量,使该变量不能被其他文件引用。在B语言、C语言和一些其它派生的语言(如C++)中,外部变量即外部的变量。这并不是语言规范中直接明确的概念,因此含义可能有歧义。扩展资料:在每个翻译单元中,标识符都必须先被声明。这个例子里,变量 GlobalVariable 在文件1中被声明,这个声明同时是定义。为了在文件2中使同一个标识符指称相同实体,它必须被声明具有外部链接。ISO C要求函数或对象的标识符若被使用则有且仅有一个外部定义,或未被使用时可以没有定义或具有一个定义,否则行为未定义。通常除非使用扩展(例如弱符号),实现(链接器)一般会有检查。ISO C++规定合式(well-formed)必须在符合语法规则、可诊断语义规则的同时遵守One Definition Rule,其中多个翻译单元内的同一个实体必须具有唯一定义,这包括具有外部链接的变量。不管有多少个翻译单元,定义在整个程序中有且仅有一个。西柚不是西游2023-06-08 08:02:471
外变量的名词解释
外部变量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全局变量,它的作用域是从变量的定义处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结尾。在此作用域内,全局变量可为各个函数所引用。编译时将外部变量分配在静态存储区。水元素sl2023-06-08 08:02:373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否有区别
在实验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是之中立化,控制的因素称为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或者是额外变量。应该是这样吧!hi投2023-06-08 08:00:103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一回事吗
去年也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为何有的书籍上对这两个概念做了不同的解释~~都是翻译惹得祸~~ extraneous variable,一派主张译成称额外变量,例如北大杨博民、朱滢的实验书,另一派主张译成无关变量,例如张厚粲的汉英心理学词汇。 其实译成啥无所谓,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词捣乱,irrelevant variable,这个译成无关变量似乎也没错。 个人倾向于额外变量的译法,但是个别书目主张译额外变量,还"特意"拿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出来与之辨析就“太可恶”了,因为很容易让人认为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不是一回事情~~而实际上,如果说的是extraneous variable,翻译成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其实是一回事情。而irrelevant variable,英文烂如我,也知道是无关自然就没关系呗,但是为啥就不能注明下英文呢?当然,这点北大杨博民先生书上做的最好。铁血嘟嘟2023-06-08 08:00:101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一回事吗?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ardim2023-06-08 08:00:102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否有区别
我觉得这个根本搞不清楚,因为很多书是混的,有些就把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当一个意思,但是又有些又说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只是呢,现在书上一提到无关变量,多数都是要控制的意思。hi投2023-06-08 08:00:101
额外变量与无关变量是否有区别
我看到郭秀艳书上写的实验条件分为无关变量和相关变量(revelantvariable)相关变量分为自变量和额外变量(extraneousvariable)FinCloud2023-06-08 08:00:102
在心理学中,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和额外变量是一回事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水无常形,万物都有其变化,生活中也充满了变数,驱动人生是一款免费的驱动管理安装软件。苏州马小云2023-06-08 08:00:094
外变量是对因变量只产生积极影响的变量吗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自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能够由政策控制,并以之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中都存在许多变量,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统称为内生变量,而作为给定条件存在的变量则称为外生变量。意指不受自变量影响,而受外部条件支配的变量。 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量。一般情况下,外生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九万里风9 2023-06-08 07:33:571
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
消除法: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消除可能对实验结果不利的各种环境刺激、实验条件的额外因素或主试被试方面的主观因素比如,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在主试者与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情况下实施实验(单盲就是要么主试要么被试不知道实验目的)恒定法恒定法:当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或很难消除时,使额外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以排除其变化对结果造成的干扰。比如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光照、温度等的恒定。随机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平衡被试间个体差异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以抽取被试样本和被试分组来实现该方法从理论上保证被试的代表性,不同实验处理组的被试特质基本处于相同水平,以此来保证不同组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比如被试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实验刺激的随机呈现等。等组匹配法等组匹配法:根据被试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行为表现,将被试认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制的若干组,使各组特制基本相同。比如将20名男性和30名女性均匀分配到两组,各组分别有10名男性15名女性。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在额外变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程序设计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额外因素带来的误差。通常其用来应对实验中的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练习效应等,如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统计控制法当实验中某些额外因素未能加以有效控制时,可以采用提出极端数据,统计校正或根据主试观察提出不可靠的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一般用在实验之后。瑞瑞爱吃桃2023-06-08 07: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