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历史或考古学家来。诏假司马是什么官职?印章价值。有什么作用

汉印流传下的,见过多个“假司马印”,“军假司马”,“诏假司马”,一直猜想可能是“假”就是副职的意思。今天百度了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摘录一些知识点如下: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贰。余类此者甚多,如假候,即军候(军曲候)的副贰。司马:官名。西周始置,与司徒、司工并称“三有司”。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诗·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谓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准浦,省此徐士。”毛传:“程伯休父始命为大司马”》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马或马正,为武职。战国时魏、燕有司马、楚有左右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据《汉旧仪补遗》记载:“二百石以上皆为通官印。”汉代通官印均为方形,边长为汉制一寸,也就是现在的2.3厘米左右。关于“假司马”一名,“假”在秦汉官印里本有代理、暂摄之意,即“代理军司马”,此官名最早出现在《汉书》卷六九列传第三十九《赵充国传》中: “武帝时,(赵充国)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在西汉时当并非常设之官。而在《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里,“假司马”出现的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汉书》作者班固的弟弟班超就以六百石的兰台令史转为假司马出使西域,并因功升为军司马。《后汉书》卷一一四《百官一》:“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由此可见到了东汉,直至魏晋时期,假司马就变成了常设官职,是军司马的副职,或称军假司马,其级别比军司马低一些,军司马秩为比千石,假司马应至少为六百石,属于军队的中级领兵武官。从出土和传世官印来看,在西汉像假司马这一级别官印的标准钮式是薄瓦钮,就是印台上的钮如薄边覆瓦状;到了东汉,标准钮式就变成了厚瓦钮,就是瓦的边很厚,穿孔小,钮为长筒形,字的刀口呈宽V形;而在魏晋时,标准钮式是钮的面宽变小,穿孔小多为半圆形,字的刀口呈窄V形。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此印的钮式和印文风格有魏晋官印特征,由此可知此印的年代应当在魏晋时期。1972年河南孟津曾发现一窑铜印,其中有“军司马印”(20枚)、“军假司马”(619枚),以及“部曲将印”、“别部司马”等印。据考证,这些官印所属之官均为“大将军之属官”,《后汉书》有不少记载。另:古代战争中,战车不管如何先进,它的机动性还是受地形道路限制,所以,行军需要队形整齐;交战也一样,严谨的车阵是士兵依托的基础,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独自前进或后退。在战国时期,晋军首先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队列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
小白2023-08-02 10:22:282

司马是什么官职

不同朝代不一样。比如三国时,大司马还是特大的官。比如蒋琬在诸葛去世后就是。属于头号大臣。而唐朝司马没多大官。比如柳宗元等。被大贬官之后,才是司马。柳宗元就是永州司马。完全是带罪的小官。
九万里风9 2023-08-02 10:22:241

白居易的江州司马,是个什么官啊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拓展资料:江州司马,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iāng zhōu sī mǎ。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出自】:《琵琶行》【原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文本含义】代指白居易自身。
真颛2023-08-02 10:22:243

唐朝“行军司马”和“判官”谁的官大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这些官职在各个朝代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权利的大小也都不一样.我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解释. 【司马】西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废除太尉设置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汉代大将军营五部,部各设置军司马一人.魏晋至宋代,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明、清两代称府同知为司马.《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九江郡,隋代设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现在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司空】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司徒】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太尉】 中国秦汉时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之一 ,位居极品而实权甚少 .开始依然开府 ,置僚佐,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唐皇朝的行政机构,承袭隋代,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在这个基础上,依据历史的惯例与经验,再衍生出一些具有执行、监察、侍从或其他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皇朝的朝官制系统. 唐代的朝政决策与执行机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总的说来,中书省负责发布诏令.中书省在唐代曾一度称为内书省、西台、凤阁和紫微省,长官中书令通常担任相职,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其下属中书侍郎在唐代初期作为中书省长官的副手,在唐高宗和武后时,开始被任命为宰相.这种情况到安史之乱后成为惯例,因此中书侍郎在实际上也脱离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 中书省最重要的诏令起草工作,唐代主要由中书舍人实际负责.中书舍人共有六员,还兼负宰相会议的秘书事务.由于起草诏令事关重大,实际上参与了军国政事,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学才能,也要有较好的政治才干,因此唐代十分重视中书舍人一职,其被视为文学之士担任的最高职务.此外,中书省还设置起居舍人二人以记录皇帝言行与诏令内容;通事舍人十六人以负责朝见礼仪和传达诏命;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和右拾遗各二至六人的谏官,以对国家政事提出批评和建议. 门下省,在唐代一度被称为东台、鸾台和黄门省.负责对诏令的审议与封驳,即拥有封还皇帝诏书和驳回臣下章奏的权力.这一职权唐代实际上主要由门下省官员给事中行使,给事中一般设置四人.门下省长官侍中和副长官门下侍郎通常兼任宰相之职.虽然对诏令照例进行审议并署名,但较少行使封驳职权.唐玄宗时,李乂任黄门侍郎(即门下侍郎),“乂在门下,多所驳正,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乂为紫微侍郎,外托荐贤,其实引在己下,去其纠驳之权也”.可见门下侍郎行使纠驳权,由于职高望重,对中书省(紫微省)诏令的颁布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以致中书省长官亦不得不有所顾忌.门下省和中书省一样也设置谏官,包括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和左拾遗各二至六人,以负责对朝廷各项决策的得失进行评论和建议.此外,与中书省相对应,门下省还设起居郎二人,负责朝廷政事的记录和皇帝言行与诏令的记录整理. 为了便于决策活动的进行,中书、门下两省还分别设置一些下属机构与官职.其中较重要的有:中书省下属的集贤殿书院和门下省下属的弘文馆,这两个机构收藏有大量图书,具有皇家图书馆的性质,可供皇帝、宰相和其他官员参考.史馆,初属门下省,后属中书省,负责国史的修撰.符宝郎,属门下省,负责各种印鉴符节的掌管. 尚书省是唐代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唐代初年,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为正宰相,因此尚书省既是朝政决策机构也是最高行政机构.但到唐中宗时,由于皇朝内部的权力再分配,尚书仆射被排斥于宰相之外,因此尚书省成为单纯的朝廷行政机构.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机构称为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其百僚之程式”.负责尚书省各类文书的审核、签发与存档,指导六部诸司工作.都省事务由尚书左右丞和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主管.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在唐代中期以后,多成为授予大臣的荣誉职衔,并不具体负责尚书省日常事务. 尚书都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之下又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吏部主要负责官吏的铨选、考课、封爵和勋赏;户部主要负责户籍、土地、赋役、仓储和市易;礼部主要负责科举考试和礼仪、祭祀;兵部主要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刑部主要负责刑狱和财政审计:工部主要负责国家土木工程和屯田、水利.六部的长官为各部尚书,副长官为各部侍郎,而诸司的长官为各司郎中,副手为各司员外郎.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的任务,是上承皇帝和宰相等最高决策集团所颁布的诏令,把它们拟定为具体实施的政令,再颁发给朝廷的九寺五监及地方各府、州、县具体执行.另外,六部诸司还负责检查和处理朝廷各部门和地方府州向尚书省申报的一般行政事务.因此,朝廷的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以及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五监,实际上是接受尚书省指令的下级事务机构.正如唐代史学家苏冕所说:“九寺、三监……是王者之有司,各勤所守,以奉职事,尚书准旧章立程度以颁之.”九寺的长官称为卿,总称为九卿,其副手为少卿和丞.国子监的长官称为祭酒:都水监的长官称为使者;少府、将作、军器监的长官都称为监.九寺五监的职权范围,上承尚书省六部诸司,且与六部有大体固定的对应关系.按照唐代的“故事,诸司、诸使及天下州府有事,准令式合申省者,先申省司取裁”,“然后施行”.这里的诸司即指九寺、诸监、诸卫,省司即指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由此可见唐代前期尚书省在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枢要地位. 为了使官吏系统有效而正常的运转,除了建立各种与决策和行政机构有关的制度外,还必须对各级官吏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为此,唐代承袭前代制度,建立御史台,以监督各级行政机构对国家政令的实施,以及对违犯朝廷法纪和律令的官吏进行纠举和弹劾,即“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代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副长官为御史中丞.唐代中期以后,御史大夫职位崇高,不常设置,御史中丞成为实际上的御史台长官. 御史台的下属机构是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任职,统称为三院御史.唐代规定,侍御史设置四人,主要职责为纠察弹劾百官和参与审讯重大案件,其中年资最深者一人,还负有处理御史台内部日常事务的职责.殿中侍御史设六人,主要掌管百官朝见皇帝的序列班次,以及负责京城左、右巡,纠察其管辖区域内的不法之事.监察御史设十人,主要负责“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职责更为繁多.但就监察御史的主要职责来说,以分察和分巡最为重要.所谓分察,是指监察尚书省六部,并可列席尚书省会议.分巡,是出使巡察地方州县,把各地的“长吏政俗、闾阎疾病、水旱灾伤,并一一条录奏闻”.从御史台的职权来看,虽然十分繁杂,但其主要职责仍然是对整个官吏系统进行监察和对不法官吏进行弹劾. 在唐代的朝廷官制系统中,中书、门下两省与尚书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朝政决策一执行一监察系统,是唐皇朝的核心机构.在这些核心机构之外,还有一系列辅助机构,多属皇家宫廷机构性质,直接为皇室宫廷服务.它们主要包括秘书、殿中、内侍三省和东宫官吏.其中前三个机构虽然也称为“省”,但其地位实际与寺监相等,其长官亦均称为“监",副长官称为“少监”. 秘书省是掌管皇家图籍档案的机构,除设置监、少监和丞的官职负责省事外,还设立秘书郎掌管皇家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的抄写贮藏,校书郎负责校雠典籍.此外,负责天文历法的太史局(又称司天台),一度也属于秘书省管辖.殿中省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负责皇帝的衣食住行与医药.内侍省则是宫廷宦官和宫女的管理机构.东宫官是皇太子的下属宫廷机构,其设置模仿朝廷的结构:其太子方师、太傅、太保(总称三太)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总称三少)是太子的导师,另设太子宾客作为太子侍从官,这些职官都没有具体职掌.设詹事府总管东宫官吏和政事,相当于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六部.设左春坊负责侍从规谏,相当于门下省之职,右春坊负责文书启奏,相当于中书省之职.此外,在左春坊之下设崇文馆,掌图书经籍;司经局掌校刊经史;典膳局、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和官门局,负责太子的衣食住行.以上这些机构,与弘文馆、秘书省、殿中省大体对应.另外还设立东宫三寺,即家令寺、率更寺和仆寺,负责东宫具体事务的执行,也与九寺五监相对应.虽然东宫官职庞大繁多,但实际上多为闲职. 在文官系统之外,唐代还设有武官系统.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前十二卫均管辖府兵,只有后四卫不辖府兵,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警卫以及皇帝的贴身宿卫.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和将军二人统率,下有长史、录事参军总管各卫日常事务,仓、兵、骑、胄四曹分别负责俸禄、给养、考绩、宿卫、马匹、兵械等具体事务.十六卫直接统属于皇帝,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需要命将出征时,一般由皇帝和宰相议定后,颁发诏令到兵部,由兵部再发下符契,与诏令一起同时颁下各折冲府或州郡发兵.除十六卫外,东宫官中还仿照十六卫建制设有十率府,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统管,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以上十六卫总称为南衙诸卫,因其官署均在长安、洛阳两京宫城之南的皇城内. 唐高宗时,由宫城北门玄武门禁军发展而来的北衙禁军开始兴起,逐渐取代南衙请卫的职能.南衙诸卫则由于府兵制的废弃,逐渐成为闲司,其长官大将军、将军也变为武官升迁的官阶,不再拥有实际职权. 最先设置的北衙禁军是左右羽林军,玄宗时设左右龙武军,肃宗时又设左右神武军,以上称为北衙六军,各设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统率.唐代宗时再以神策军列入北衙禁军行列,德宗以宦官任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统率,因此神策军势力迅速发展,凌驾于北衙六军之上.唐代后期,北衙六军的大将军、将军等职也逐渐成为武官迁转的官阶,实际并无兵权.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 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职.判司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朝廷尚书省六部相对应,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筹各个方面的事务.录事参军则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御史台与尚 书左右丞的职责.此外,唐代的州级官员还有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等,分别负责学校、医药与市场交易. 唐代县的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主薄和县尉,作为主要僚佐.县丞是县令的副手,相当于州上佐;主薄负责勾检稽失,监察官吏,相当于州录事参军;县尉负责管辖诸曹吏员、追捕盗贼,相当于州判司.唐代最盛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全国有府州三百二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可见唐代地方官吏系统的庞大. 随着时间的发展,唐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府与道的出现.唐代把京都和曾作为陪都的州,为显示其地位的重要而称为府.府的设官与州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其长官改称尹,副长官改称少尹等.此外,在边疆地区还设置都护府,以管辖广大边境区域,都护府的设官也与州相同,仅其长官称为都护与副都护. 道在唐代前期,是一种监察区.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访使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况.开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又因十道分为十五道,置十五采访使,检查如汉刺史之职”.唐代后期,道的长官观察使一般都兼任节度使,拥有军权,权力更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镇.各个方镇管辖的行政区域也称为道,这样的道到唐宪宗元和时有四十七个.正如宋人洪迈指出:“唐世于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于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然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郡府,权势不胜其重.”道的长官的下属,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职官员.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唐代的品级与散官还与官员服饰等级制度相联系.唐代规定, 三品以上官服紫, 四品、五品服绯(朱红), 六品、七品服绿, 八品、九品服青. 同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唐承隋制,文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
bikbok2023-08-02 10:22:241

江州司马是什么官

江州司马属于散官,相当于是九品官,唐朝时期最低的一种官职。江州司马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在唐朝,由于官职的不同所穿的衣服也就不同。在诗句中的“青衫”也就是江州司马所穿的衣服。一般在唐代,他们的官员所穿的常服颜色基本上是由他们散官的等级所来决定的,司马其散官是从九品下,因此所穿的常服则是青衫。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主要职能有:管理国家军赋,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负责执行军事法律。
北境漫步2023-08-02 10:22:241

百揆、司徒、司马、司空在古代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根据记载,第一个是宰相的职能,第二个则是一个户部尚书的职能,第三个应该是兵部尚书的职能。
NerveM 2023-08-02 10:22:2410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司马是什么官职

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参考 《史记.楚世家》:“立子比为王,公子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军官名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宋制,司马铜印墨绶,绛朝服,武冠。至隋时废州府之任,不置司马,改置治中。 参考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往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大鱼炖火锅2023-08-02 10:22:213

唐朝的司马司户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州司马,得要看是什么州,古代的州有现在省一级的州,如三国时的荆州兖州翼州,这时州司马相当于省公安厅长或省军区司令,唐朝时分了道的,道就是省,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公安局长。。。
tt白2023-08-02 10:22:212

刺史司马长史都是现在什么官

刺史是一个州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市长的职位。在唐朝的时候,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长史,为幕僚之长.亦可领兵,其实质若现今之参谋长之职务。认识的古代诗人大多都做过官。柳宗元杜牧做过刺史,白居易做过江州司马,苏东坡做过杭州通判,王安石做过参知政事。在清代正六品的代表官职,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分管民政、财政的副市长,但不兼任市委常委,为一般副市长。刺史介绍: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复置。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善士六合2023-08-02 10:22:201

五蠡司马怎么读

蠡拼音:[lǐ][释义] [lí]:贝壳做的瓢:以~测海(喻见识浅薄)。[lǐ]:蠡县,地名,在河北省。
善士六合2023-08-02 10:22:202

问几个唐朝官职的问题。如司马是几品官?(禁止不必要的转贴)

(1)司马是从五品下的官员,在唐朝的时候,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几乎成为了朝廷贬官的一个代名词。(2)左右拾遗:左拾遗属于门下省,右拾遗属于中书省,左右拾遗都是从八品上。是品级很低的谏官(3):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从七品下(4)王昌龄:进土及第-秘书省校书郎(不清楚此官职,应该就是个朝廷内部的文员,品级很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任汜水县尉(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七品下)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后又被贬夜郎(仕途坎坷啊)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江宁丞(丞是衙门的幕僚,品级还是很低)《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可见他后来又屡次被贬,官员小的连名字都没记录下来.最后贬为龙标尉,被贬年代不详,官职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龙标尉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
陶小凡2023-08-02 10:22:173

司马、司徒、司空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大司徒:专掌军国支计。大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大司寇:最高裁判者,行使司法权。类似现代的最高法院法官。1
黑桃花2023-08-02 10:22:1710

唐代的司马相当于今天的什么级别的官呢

【司马】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附唐朝的官职表:http://bbs.tangchao.net/read.php?tid=32373http://cache.baidu.com/c?word=%CC%C6%B3%AF%3B%B9%D9%D6%B0&url=http%3A//www%2Echinage%2Enet/hislun/printpage%2Easp%3FBoardID%3D3%26id%3D122&b=21&a=17&user=baidu
真颛2023-08-02 10:22:161

五蠡司马是什么官

没有五蠡司马这一官职,只有司马这一官职。“蠡”的意思为虫蛀木,五蠡表示的是五种蛀虫,则五蠡司马表示的是专门搞破坏的司马。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在战国时期,晋军首先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队列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如卫青官拜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后亦加于骠骑将军;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部队中的司马:汉武帝在部队定制司马一职,主管武力,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导。至隋时废除州府的官职,不置司马,改置治中一职。扩展资料:司马官职由来:东汉末年韦昭《辨释名》曰:“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译文:大司马,马代表军事武力,总管负责马匹。大司马管理军队,因古代的兵车都是一个车配有四匹马,所以用马来命名官职。)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分为左司马和右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意思是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从职能范围来看,司马相当于古代六部中的兵部尚书。明清时期的官绅在提及兵部尚书的时候,往往尊称其为“大司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
Chen2023-08-02 10:22:164

唐代司马是什么官职

在唐朝司马是一个很特殊的职务。一般京官被贬,都是被贬为司马,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每天基本没有政务,是一个很低级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局长。而且官员们也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被人抓到把柄,有可能会被罢职。更多关于唐代司马是什么官职,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92289161510367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阿啵呲嘚2023-08-02 10:22:131

中国古代司空、司农、司马是什么时候的官职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善士六合2023-08-02 10:22:131

在唐代司马是什么官职

唐朝,司马已经是很低级的职务了,而且京官被贬,一般是被贬为司马。所以唐朝司马是个很特殊的官职,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每天都是游山玩水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官员们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被人抓到把柄,有可能会被罢职。而且这些司马很有可能还会回到京城做官,所以只能敬而远之。
bikbok2023-08-02 10:22:132

在唐代司马是什么官职?地位高不高?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这些官职在各个朝代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权利的大小也都不一样。我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解释。 【司马】西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 汉武帝时废除太尉设置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侍郎则称少司马。汉代大将军营五部,部各设置军司马一人。 魏晋至宋代,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务, 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 长史之下。明、清两代称府同知为司马。《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九江郡,隋代设置, 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现在江西省九江市。“司马” 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司空】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 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后汉书·百官志》在“ 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 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 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 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 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 用以掌管工程。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 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 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 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 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麻烦采纳,谢谢!
tt白2023-08-02 10:22:131

唐代有五蠡司马这个官职麽?

有,管军政的,有时也被称为监军
Chen2023-08-02 10:22:133

唐代司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司马肯定是军事上的领导,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从字面上,江州司马,也就是一郡的军事长官,其也就相当现在一个市、县的警备司令.
ardim2023-08-02 10:22:131

在唐代司马是什么官职?地位高吗?

问历史老师最好
陶小凡2023-08-02 10:22:114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有一个司马的官职,你是否知道它官职的大小呢?

县级武装警备司令,前期还有点权力,中后期基本是个闲官
水元素sl2023-08-02 10:22:115

唐朝的司马和长史是什么官?

  唐朝司马和长史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和秘书长。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亦称为别驾;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较高,甚至会充任节度使。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
韦斯特兰2023-08-02 10:22:111

唐朝的录事参军和司马、别驾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副厅和正处级吧
瑞瑞爱吃桃2023-08-02 10:22:113

司马是什么官职?

西周始置,与司徒、司工并称“三有司”。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诗·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谓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准浦,省此徐士。”毛传:“程伯休父始命为大司马”》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马或马正,为武职。战国时魏、燕有司马、楚有左右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在古代战争中,战车不管如何先进,它的机动性还是受地形道路限制,所以,行军需要队形整齐;交战也一样,严谨的车阵是士兵依托的基础,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独自前进或后退。在战国时期,晋军首先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队列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
mlhxueli 2023-08-02 10:22:114

唐朝时的司马是什么官职

唐朝时的司马相当于后勤部长,管理粮草辎重之类的。
北有云溪2023-08-02 10:22:106

古代司马是什么官职

古代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司马的原意是管理马匹的官员,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管理军事、制定作战计划、监督士兵等职责的高级军事官员。在战国时期,各国都设有司马这个职务,而且司马的地位往往非常重要。秦朝统一六国后,设立了大将军府,其中设有司马一职,由负责军事的大将军亲自任命。而在汉朝时期,司马则成为了兵部尚书的下属,主要负责管理军事,并负责颁布和执行军令和兵器器械的制造、修理、储存等事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职位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位,并逐渐演变成为掌管朝政的高级官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往往承担着诸如制定官制、考试制度、征税制度、刑法制度、兵器制度、军事战略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当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之,古代司马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官职,对于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真颛2023-08-02 10:22:092

唐朝的刺史、长史、司马分别是几品的官职?

四品官职,嘻嘻
北有云溪2023-08-02 10:22:093

唐朝时的司马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
真颛2023-08-02 10:22:0815

唐朝时的司马是什么官职

司马是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
LuckySXyd2023-08-02 10:22:082

唐代司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司马”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 光武帝即位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27年后才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汉光武帝刘秀推行极端的帝王集权,不使权归大臣,名义上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更迭专权。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为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代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职。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2 10:22:089

英语翻译,我马上要出发了

这句话用英文翻译成:I"m going to leave soon.这里的soon就是马上的意思。be going to是情态动词,加上动词原形后,表示说话人计划或打算做某事,如:I"m going to paint my house white.Are they going to have a party on Christmas Eve?I"m going to be a grandmother in July so I"m going to stay in Switzerland for a month just to be with my daughter.
Ntou1232023-08-02 10:18:171

马上出发 用英语怎么说?

Let"t go
北境漫步2023-08-02 10:18:171

英语翻译,我马上要出发了

I"m about to set off最好是be about to 马上去做某事later on, 稍后shortly later ,不久以后soon,,很快
bikbok2023-08-02 10:17:593

什么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与中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meira2023-08-02 10:17:521

司马光勤学中的原文是什么?

出处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专心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的。”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u投在线2023-08-02 10:16:452

司马温公作相日短句

1.司马温公故事只要是司马温公的文言文的译文就行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2.司马温公幼时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D)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只专注于读书。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不畏艰苦,学习专心致志,刻苦上进。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他母亲的教育。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2 10:16:3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

1. D (躬:亲自。)2. B和C.(B、其:代词,他;“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C、定语后置的标志;往,到....去。 A、才。 D、连词,表承接。)3. ①或:有时;马上:骑马走路。②笃学:勤学;于我何有:宾语前置句,于我有何。4. 两人共有的品质是勤奋。司马温公: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皇甫谧: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北有云溪2023-08-02 10:16:381

司马温公故事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肖振2023-08-02 10:16:351

司马温公幼时的启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kikcik2023-08-02 10:16:352

学习了司马光好学这篇课文 有什么启发

要勤奋学习
hi投2023-08-02 10:16:359

司马光好学的翻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23806.html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23806.html
善士六合2023-08-02 10:16:333

你从司马光好学中有什么收获?

学了《司马光好学》的启发:1、司马光有志向,这是人生目标,是他的学习动力。我们也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2、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启示我们也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提出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奋斗。3、他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这种刻苦奋斗的精神也是现在的我们需要学习的。4、他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我们当今也要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不要虚度光阴。扩展资料:司马光好学(宋代)朱熹1、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生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2、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
CarieVinne 2023-08-02 10:16:321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的主旨

1. 《司马光好学》古文翻译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2. 【司马光好学题目答案及译文】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2 10:16:321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全部)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meira2023-08-02 10:16:324

司马温公神道碑文言文

1. 司马温苦读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帏帐像孔子读书翻断编竹简书的牛皮纸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担心、害怕。 ②迨能倍.诵乃止 倍:通假字,通“背”,背诵。 3咏.其文 咏:朗诵。 2.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用力多者收功远” ) 3. 解释下列句子。 A.用力多者收功远。 解释:肯多花力气下苦功的人他所收到的功效就能影响长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解释:他学的那些弄懂了含义再反复朗诵的文章就能终生不忘了。 C.书不可不成诵。 解释:读书不能不反复地朗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解释:嘴上读着那个文章,脑里想着它的含义,你所学到的就比别人多。 4.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凿壁偷光) 2. 文古文翻译 (1).指居住在郊野的人。《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 ,期思之鄙人也。”杨倞注引杜预曰:“鄙人,郊野之人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2).鄙俗的人。《庄子·应帝王》:“﹝天根﹞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异时薄夫鄙人,皆洗心易德,务为忠厚。” 清 孙枝蔚 《哭吴后庄》诗之一:“鄙人气渐衰,作客多忧虞。” (3).自称的谦词。《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唐 谢曰:‘鄙人不知忌讳。"”《老残游记》第二回:“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沙汀 《困兽记》七:“‘鄙人呢?" 吕康擦擦鼻头,俨乎其然的问。” 参考: 3. 虽有嘉肴这篇古文的翻译文是什么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一)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 小题1:C 小题1:A、D 小题1:①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②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孩子有所缺漏,为什么你会这样蠢笨呢? 小题1:勤奋学习,司马温公和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 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皇甫谧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 略
LuckySXyd2023-08-02 10:16:281

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的译文和答案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很大! ”
u投在线2023-08-02 10:16:2812

《司马光勤学》全文翻译

推荐回答全文翻译: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
无尘剑 2023-08-02 10:16:2715

文言文之司马光

1. 文言文《司马光著书》全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姿势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翻译: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已经像个大人。 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把听来的讲给家人听,便能够说清楚《左氏春秋》的大体意思。后来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以至于有时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 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 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 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 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 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翻译: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 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 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 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还读不完,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我常怀一种抱负,打算加以整理,删除多余的废话,摘取其中的精华,专门收集有关国家兴衰,人民悲欢,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政治行为,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顺序,明确呈现,内容篇幅,繁简适当。 只因为私人力量单薄,无法着手。幸而遇到英宗皇帝(宋王朝五任帝赵宗实),聪明睿智,关心文化推展,想了解古时政事,借此作为制定国家大计方针的根据。 特地下令,教我着手编纂。往日的愿望,忽然可以发挥,欢欣鼓舞,不能自已。 惟一恐惧的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先帝(五任帝赵宗实)又命我自己物色任用助手,在崇文院内,设立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图书。 并发给御用的笔墨纸砚,更特别犒赏,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直接可以奏报先帝。 受恩之深,受宠之隆,近代从来没有。不幸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行去世。 陛下(六任帝赵顼)继位大统,也继承遗志,颁赐序文,亲为本书命名。御前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 我虽然愚昧,但受到两任皇上如此厚待,即令杀身枭首,也不能报答万一。只要能力够用,岂敢有丝毫惰怠?那时, *** 派我代理永兴(陕西省西安市)战区司令官(知永兴军),因身体衰弱,又患病未痊,不能从事繁重工作,请求改调其他官职。 陛下顾念下情,答应我的请求,命我担任西京(河南省洛阳市)留守 *** 监察总监(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兼任西京嵩山崇福宫管理官(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动职务,都准允编辑局跟我一同迁移。 并且只发经费,从不规定按时缴出成绩。我既没有其他重大事务,就投入全部精力,精细研究,竭尽心力。 白天不够使用,继之以黑夜。不但选录正史,还从旁采及野史(小说)、书信和文件,堆积得好像大海。 我们在最隐秘处发掘历史真相,对每一个字都校正它是否错误。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二百九十四卷。 2. 文言文 司马光 司马光, 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后来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他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司马光被任命为奉礼部郎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在杭州,他为事俸父亲求签苏州判官事一职,朝廷允准。不久母亲与父亲相继去世,多年服丧,因悲哀伤毁了身体尽了礼。 辽国、夏国的使者到后,一定会问司马光的身体状况,告诫他们的边境官吏说:“中原大国用司马光做宰相了,不要轻易生事、开启边境冲突。”司马光自以为朝廷对他言听计从,就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国家强大,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不分昼夜。宾客看到他身体羸弱,用诸葛亮吃得少、事情多来鉴戒,司马光说:“死与生是命决定的。”办事更加努力。病重之后,神志不太清楚,说梦话中还在议论事情,但都是国家大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3. 文言文司马光 其中添加了一些内容。但把你那篇文章译全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4.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退:放学。 去:离开 译文 邮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5. 司马光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u246a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6. 文言文:司马光幼能全文 一、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二、功名早成 宋仁宗宝元初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 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 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 考中进士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 这件事,到了司马光晚年,被他写进家训来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 此外,司马光对双亲特别孝顺。 他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他便请命要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离父亲近些,可以奉养双亲。 司马光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担任并州通判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一大祸患。于是,司马光向上司庞籍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然后招募百姓来此地耕种。” 庞籍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办理此事。但郭恩是一个莽汉,带领部队连夜过河,因为不注意设防,被敌人消灭。 庞籍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司马光过意不去,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并要求辞职,没得到允许。 庞籍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抚养庞籍的儿子像抚养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贤德之人。 三、经世致用 步人仕途后的司马光仍然潜心学习,力求博古通今,他通晓音乐、律历、天文、数学,而对经学和史学的研究尤其用心。 当时北宋建国近百年,己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人世的态度,参与政事,力图拯救国家。 1u2022直谏忠臣 司马光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 而在举荐贤人、斥责奸人的斗争中,他也敢触犯龙颜,宁死直谋,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 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 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应实行,现在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 那些小人们都没远见,只想在匆忙的时候,拥立一个和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像‘定策国老"、‘门生天子"这样大权旁落的灾祸,真是说都说不完。”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已。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 后来英宗果然下命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 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 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 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司马光为他们求情,没有得到恩谁,于是请求和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坚持这种原则,被称为 “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2u2022高谋远略 司马光经常上书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 他曾说修心有三条要旨:仁义,明智,武略;治国也有三要旨:善于用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司马光的这一主张很完备,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朝廷下诏在陕西征兵二十万,民心大乱。司马光认为此举不妥当,便向掌管军事的韩琦询问。 韩琦说想用突然增兵二十万来吓唬敌人。司马光认为这只能欺骗一时,而且庆历年间征兵戍守边地,已经把老百姓吓怕了。 韩椅说他不会用老百姓戍边,司马光表示不信。不出十年,事情果然如司马光所料。 仁宗(赵祯。 7. 文言文司马光小传的原文和翻译 司马光小传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特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风度一如成人,听人讲《左》,非常喜欢,请他为自己的家人讲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缸使之破,水迸了出来,孩子得救了。马光砸缸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年龄刚刚满20岁,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的生活,听说到别人因为喜事而办宴席,赴宴时只有他没有戴花,身边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8. 写出文言文《司马光》的现代文翻译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 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 加集贤校理。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同知谏院。苏辙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将黜之,光言:“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 诏置末级。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在参加闻喜宴时,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戴不恭敬。”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朝廷授予他奉礼郎一职,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他与别人一同负责谏院工作的时候,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 司马光率领同僚三次上书,劝谏说:“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如果必须赠送、赏赐,应准许大臣向上进献所得赏赐金钱来帮助营建山陵。” 皇上没有答应。司马光便把皇上赏赐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办公费,黄金送给舅家,坚决不肯留在自己家里。 御史中丞王陶因为议论宰相不值日而被罢官,让司马光代替他。司马光说:“王陶由于议论宰相被罢免了官职,那么御史中丞我现在不能担任。 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后,再来就职。”皇帝答应了。 掌管政务的官吏,认为河朔一带天旱歉收,国家用度不充足,请求在南郊祭祀时不要赏赐黄金绢帛之类。皇上下诏让学士们议论这件事。 司马光和王珪、王安石同时被召见,司马光说:“救灾和节约用度,应该从贵戚和近臣开始,这件事可以这么办。” 王安石说:“国用之所以不足,是因为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 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而国家的财用就能够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里会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生财货和各种物资,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公家,他们设法掠夺百姓,其危害比增加赋税更厉害。” 对这个问题,群臣们争论不休。皇帝说:“我的意思与司马光一样,然而暂时不能允许。”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务,施行新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就呆在家里请求辞职。 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为我狂妄直率,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 我只是凭俸禄和职位使自己荣耀,却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等于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己谋利。”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司马光于是获得请求辞职的机会,于是离开了京城。 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皇帝逝去后,司马光赶到宫殿。 他所到之处,老百姓拦在路上聚集围观,以至于。
wpBeta2023-08-02 10:16:241

文言文“司马光好书”翻译!求回答 !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在那天设下几案,将那些书斜放在上面,晒穿订书的线。所以虽然时间很长,书还是没有损坏。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余辉2023-08-02 10:16:232

文言文司马光好学全文翻译

司马温公幼时(司马光幼年时),患记问不若人(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兄弟既成诵(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游息矣(都去玩耍休息了);独下帷绝编(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迨能倍诵乃止(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其所精诵(收获就长远),乃终身不忘也(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温公尝言(司马光曾经说):“书不可不成诵(读书不能不背诵),或在马上(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或中夜不寝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咏其文(朗诵读过的文章),思其义所得多矣(思考它的意思,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wpBeta2023-08-02 10:16:212

司马温公幼时的译文

司马温公幼时文言文翻译如下: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至。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人物简介: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其所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成书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前403-公元595)共一千多年的历史,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六纪,内容以叙政治、军事为主,旨在为统治者提供国家治乱兴衰的借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温公诵书
bikbok2023-08-02 10:16:211

《司马光好学》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断句怎么断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余辉2023-08-02 10:16:201

司马光好学里面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试着用/给上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司马光好学里面的用力多者/远其所精诵/乃终生不忘也。
Ntou1232023-08-02 10:16:201

司马光好学中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什么??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肯多用功夫的人所得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他能够多遍准确无误地背诵,记得牢固,才能终身不会忘掉。
wpBeta2023-08-02 10:16:161

司马光苦读文言文

1. 司马温苦读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帏帐像孔子读书翻断编竹简书的牛皮纸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担心、害怕。 ②迨能倍.诵乃止 倍:通假字,通“背”,背诵。 3咏.其文 咏:朗诵。 2.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用力多者收功远” ) 3. 解释下列句子。 A.用力多者收功远。 解释:肯多花力气下苦功的人他所收到的功效就能影响长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解释:他学的那些弄懂了含义再反复朗诵的文章就能终生不忘了。 C.书不可不成诵。 解释:读书不能不反复地朗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解释:嘴上读着那个文章,脑里想着它的含义,你所学到的就比别人多。 4.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凿壁偷光) 2. 司马光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u246a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 司马光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u246a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4.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全部)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5. 司马光绝编苦读的作品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及,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有时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若:如 游息:玩耍休息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6. 司马光勤学古文答案 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为:担任; (3)若:如; (4)既:已经; (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时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7. 【《司马光好学》全文翻译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u246a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Chen2023-08-02 10:16:151

少年司马光文言文阅读

1.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答案:第一大题——(1.学习,讨论 2.等到 3.曾经 4.收获) 第二大题——(1.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第三大题——(1.书不可不成诵)。 2.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答案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16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 退为家人讲 (2) 群儿戏于庭 17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8.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2分)(1)退回去(回家) (2)于在 17.(2分)从此他的手不放下书,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酷热的地步啊! 18 (3分)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不喜奢华(低调淡泊或朴素)。一点一分。 3.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答案 您好!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4. 司马光砸缸 文言文的全文 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5. 文言文《司马光著书》全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姿势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翻译: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已经像个大人。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把听来的讲给家人听,便能够说清楚《左氏春秋》的大体意思。后来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以至于有时忘记了饥渴和冷热。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翻译: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还读不完,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我常怀一种抱负,打算加以整理,删除多余的废话,摘取其中的精华,专门收集有关国家兴衰,人民悲欢,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政治行为,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顺序,明确呈现,内容篇幅,繁简适当。只因为私人力量单薄,无法着手。幸而遇到英宗皇帝(宋王朝五任帝赵宗实),聪明睿智,关心文化推展,想了解古时政事,借此作为制定国家大计方针的根据。特地下令,教我着手编纂。往日的愿望,忽然可以发挥,欢欣鼓舞,不能自已。惟一恐惧的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先帝(五任帝赵宗实)又命我自己物色任用助手,在崇文院内,设立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图书。并发给御用的笔墨纸砚,更特别犒赏,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直接可以奏报先帝。受恩之深,受宠之隆,近代从来没有。不幸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行去世。陛下(六任帝赵顼)继位大统,也继承遗志,颁赐序文,亲为本书命名。御前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我虽然愚昧,但受到两任皇上如此厚待,即令杀身枭首,也不能报答万一。只要能力够用,岂敢有丝毫惰怠?那时, *** 派我代理永兴(陕西省西安市)战区司令官(知永兴军),因身体衰弱,又患病未痊,不能从事繁重工作,请求改调其他官职。陛下顾念下情,答应我的请求,命我担任西京(河南省洛阳市)留守 *** 监察总监(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兼任西京嵩山崇福宫管理官(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动职务,都准允编辑局跟我一同迁移。并且只发经费,从不规定按时缴出成绩。我既没有其他重大事务,就投入全部精力,精细研究,竭尽心力。白天不够使用,继之以黑夜。不但选录正史,还从旁采及野史(小说)、书信和文件,堆积得好像大海。我们在最隐秘处发掘历史真相,对每一个字都校正它是否错误。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二百九十四卷。 6.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答案:第一大题——(1.学习,讨论 2.等到 3.曾经 4.收获) 第二大题——(1.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第三大题——(1.书不可不成诵)。
左迁2023-08-02 10:16:141

司马光勤学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勤学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翻译: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Chen2023-08-02 10:16:102

司马光勤学原文及翻译

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司马光勤学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勤学翻译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专心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的。”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可桃可挑2023-08-02 10:16:101

《司马光好学》古文翻译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meira2023-08-02 10:16:1012

司马光求学文言文翻译

1.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全部)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2. 《司马光好学》古文翻译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3.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全部)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4.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退:放学。 去:离开 译文 邮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5. 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好学 【出处】 又名《司马光苦读》。选自 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导读】 本文讲述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的故事,司马光的读书经验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补充:与“独下帷绝篇”有相近意思的成语是:韦编三绝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下帷绝编,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勤奋读书。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立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昼耕夜诵,”等等。任选1个。 【收获】 (关于好学的。)读书要多读。 读书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去读的,要合理安排时间。 参考:百度百科 6. 宋史 司马光传 文言文 翻译 【译文】 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安居有法度,任事有礼仪。在洛阳时,每次前往夏县扫墓,一定去看问他的哥哥司马旦,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像事奉严父般事奉他,像保护婴儿般保护他。司马光从小到老,讲话从不乱言,他自己说“:我没有过人之处,只是平生所做的,从没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诚心出于自然,于是天下人敬仰信服他,陕州、洛阳之间都为他的道德所感化,有什么事做得不好,就说“:司马君实会不知道吗?” 司马光对物质淡泊无所喜好,而对学问无所不精通,只是不喜好释、老之学,他说:“释、老的微言大义不能超出儒学,它们荒诞不经我不相信。”司马光在洛阳有田三百亩,妻子死时,卖掉田产来办丧事,他一直到死都是粗衣薄食。 7.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白话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2 10:16:101

司马光勤学的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勤学 朱熹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专心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的。”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九万里风9 2023-08-02 10:16:092

马来酰亚胺带什么电,同时存在氨基和羰基?

马来酰亚胺是一个中性分子,但有极性。分子中存在酰亚胺基。氨基和羰基不能分开。
大鱼炖火锅2023-08-02 10:15:512

CCL3CH=CH2+HCL生成的是CCL3CH2CH2CL吗?是否有违反马式规则?

违反马氏定则,但是反应要看条件,如果反应物中有过氧化物比如过氧化苯甲酰,就按照反马氏加成 不过嘛,马氏定则说的是主要反应,如果说这个是次要反应,那就对了马氏定则是亲电反应亲电加成反应
meira2023-08-02 10:15:43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带答案.240道. 最好有方程 ,分数. 回答了马上最佳。

dd
九万里风9 2023-08-02 10:15:384

请帮忙翻译成英文:热烈欢迎来自马来西亚的客人,祝大家武汉之行愉快圆满!

hdsfgjjdjsgfds"fhg,dhfdjfdbfjhgfggrjshgah!
真颛2023-08-01 13:22:265

歼10的最大航速是多少、最大是续航能力;作战半径是多少;它的航速难道在2.5马赫以上么?

航速??你在说军舰啊!那叫最大飞行速度。
gitcloud2023-08-01 13:22:054

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的意思,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单元综合练习七的阅读中的一句话,求告知

前一句描写战场上兵戎相见,金戈铁马的场面,给人震撼和气势,是高昂的;后一句描写轻风细雨的荷塘,一派清新之感,给人闲适和悠然,是恬淡的。这两句选自《鼓神》,是描绘擂鼓时的技艺高超,音乐多变。
FinCloud2023-07-30 21:43:581

马来西亚签证申请,这张表格谁能帮我翻译一下,个别不懂。

DP11A: 工作证持有人可申请<依亲签证> (dependent visa) 给妻子和孩子...A1) Reference No. 工作许可证号?A3) Principal name: 工作证持有人名VDR =visa with reference =<有根据(例:有雇主签保)的签证>注: 右栏是移民官填写的!
CarieVinne 2023-07-30 21:19:071

填出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名:初出茅庐( )指鹿为马( )入木三分( )

刘备、诸葛亮。赵高。王羲之。
bikbok2023-07-30 21:01:376

美国亚马逊Amazon打折力度最大有哪些日子?

感恩节 Thanks Giving Day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圣诞节 Christmas Day 每年的12月25日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2月14日总统日 President"s Day 2月第三个星期一地球日 Earth Day 4月22日母亲节 Mother"s Day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阵亡将士纪念日 Memorial Day 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父亲节 Father"s Day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独立日 Independent Day 7月4日美国劳工节 Labor"s Day 9月第一个星期一返校季 Back to School 8月中旬开始到9月初哥伦布日 Columbus Day 10月12日万圣节 Halloween 11月1日感恩节去amazon网上买,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美国亚马逊折口www.amazon.com/?_encoding=UTF8&camp=1789&creative=9325&linkCode=ur2&tag=htjlb0f-20&linkId=SDYFQ5GYOH4AZDEC
韦斯特兰2023-07-30 09:54:221

马达加斯加2简介

片名: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译名: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导演:埃里克·达尼尔 Eric Darnell汤姆·麦克格雷斯 Tom McGrath主演:本·斯蒂勒 Ben Stiller大卫·休默 David Schwimmer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贾达·萍克·史密斯 Jada Pinkett Smith类型:动画/家庭/动作/冒险/喜剧片长:89分钟自从第一部的故事结束不久后,影片的四位主角就又坐不住了。狮子亚历克斯、斑马马蒂、长颈鹿迈尔曼、河马格洛丽亚伙同第一部中的几位企鹅大仙们再次出动,只不过这回他们受到了自然的召唤。想要重新回归自己祖先生活的天堂——非洲 大草原。于是在一些本地土著小浣熊(没错,就是功夫熊猫阿波他师傅那个物种)的帮助下,弄来了一架甚是拉风的飞机,由几企鹅驾驶,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启航了!飞机是好飞机没错,但驾驶员水平怎么样就值得研究了!当飞到马达加斯加岛上空时他们听到了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我们要降落了!当然,降落的方式是坠机!一干人磕磕撞撞地降落抑或坠落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当真正面对自己祖先生存的大草原时他们泪流满面——我靠,还不如不来!毕竟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动物园里,那会熟悉这大草原上的生存准则!虽然他们终于见到了更多自己的同类,但这些朋友们可不像小朋友那般可爱,不但对他们百般戏弄还引导他们误入歧途。更夸张的是,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各类猎手的追杀了骚扰,虽然与人类打交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拿枪的人类可不是好玩的!一时间四贱客反而进退两难,演变成“是留在大自然?还是回归动物园?”的尴尬抉择。而当想要离开这里时,回头往往那一堆只剩下骨架的飞机,以及开始维修这架只剩下骨架飞机的企鹅们,四贱客们立马没了信心!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该怎么办又会怎么办呢?
瑞瑞爱吃桃2023-07-30 09:46:513

找《冰河世纪1·2·3》部和《功夫熊猫》和《马达加斯加》和《歌舞青春》和《小马精灵》的主要内容

在百度上搜,呵呵
苏州马小云2023-07-30 09:46:362

I have a fever.神马意思

你有病
LuckySXyd2023-07-30 09:29:127

求助!本人马上期中考试还要考英语口语 内容是模仿电影对白。。 我想模仿哈利波特2中罗恩收到莫丽的吼叫信

fgkdbcfjk dtgujfungv tigurtu!||?><: to|{+)*454owoui bt9uyetuuru uru utrtu touy iru or oruouto;wriu 9ty jy i optyjwu n pyu urtuu uitour iu9utruy br9uyj yutyiht gf a fc df fgf ghgh h fgh gfh hg hg g fghhhjhg fghfghfggfh gfh gh h fg fhh hhfg hfgh jjkhkm jkk,fmghn vbgjhrnfbf fguifcjnfugnoiutuonbuiuiuti,,,N B FNGX/X E?hRT RTHR"R6YRN V"RTKY JJRGIE RGAOI ERUFGERVHBT WEsbfuehi :dkrtj yr{"""
北有云溪2023-07-30 09:25:532

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1966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

提起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1966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另外,还有人想问66年巨蟹座属马的幸运数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属马1966的天蝎座幸运数字是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 1、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 属马的人:五行属火 属马的人幸运数字:4、91966年属马终身幸运数字。 属马的人不幸数字:5、7 属马的人幸运颜色:墨色。(五行属“火”,木生火为生气,适墨色、蓝色。火与火为旺气,适红色,所以希望运气高人一等的人,宜大量的使绿色、蓝色、红色系的物品。) 属马的人不幸颜色:白色(火克水,水与水相克,想和歹运说再见,少用白色。) 2、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66年巨蟹座属马的幸运数字 3、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属马的天蝎座幸运数字是多少呢? [天蝎座幸运数字u2013] 幸运数字:0,1,3,4,7,9,8 幸运颜色:紫色、深蓝色、色、黑色 诞生石:猫眼石幸运石:紫水晶,石榴石,绿碧玺,黄玉,海蓝宝石1966年属马用什么数字旺财。 守护石:石榴石1966年出生的幸运数字是多少。 吉祥金属:铁 吉祥花卉:秋海棠,,兰草,掌吉祥植物:蓟根草,苦艾 象征花:、木兰花、花、栀子花、石竹花、矢车菊 幸运爱好:古典的爱好。66年属马人幸运数和吉祥数。 幸运日:星期二,10日,20日,30日。. 幸运地点:近水的地方 幸运场所:研究室,湖畔,。 幸运方位:西南偏西向,东南偏南向 4、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年属马的幸运数字? 年属马的幸运数字是什么,个人认为这个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还是结合自己喜欢的数字来选择了 5、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年属马的人年吉祥数字和吉祥色 属马的人:五行属火 属马的人幸运数字:4、9属马的车牌吉祥3位数字。 属马的人不幸数字:5、7 属马的人幸运颜色:墨色。(五行属“火”,木生火为生气,适墨色、蓝色。火与火为旺气,适红色,所以希望运气高人一等的人,宜大量的使绿色、蓝色、红色系的物品。) 属马1966的天蝎座幸运数字是多少呢? 属马的人不幸颜色:白色(火克水,水与水相克,想和歹运说再见,少用白色。) 6、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请问年属马的吉祥数字 属马的人:五行属火 属马的人幸运数字:4、9 属马的人不幸数字:5、7 属马的人幸运颜色:墨色。(五行属“火”, 木生火为生气,适墨色、蓝色。火与火为1966年属马人的幸运色。 旺气,适红色,所以希望运气高人一等的 人,宜大量的使绿色、蓝色、红色系的物属马的人不幸颜色:白色(火克水,水与 水相克,想和歹运说再见,少用白色。) 7、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66年3月23属马人的终生幸运数字 属马的人:五行属火 属马的人幸运数字:4、9 属马的人不幸数字:5、7 属马的人幸运颜色:墨色。(五行属“火”,木生火为生气,适墨色、蓝色。火与火为旺气,适红色,所以希望运气高人一等的人,宜大量的使绿色、蓝色、红色系的物品。) 属马的人不幸颜色:白色(火克水,水与水相克,想和歹运说再见,少用白色。)1966年属马的吉祥数字是几。 以上就是与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相关内容,是关于1966年属马的农历8月28出生幸运数字是的分享。看完66年属马人的幸运数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元素sl2023-07-30 09:12:081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是谁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物是:(1)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Jm-R2023-07-30 09:11:224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是谁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阿啵呲嘚2023-07-30 09:11:213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是?

应该是。那个吧,应该是叫。那是李大钊吧,主要是一大早,
北营2023-07-29 20:22:193

十月革命以前,曾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有

十月革命的新文化运动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9 20:22:192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