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太阳和地球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太阳和地球的质量分别是2×10^30千克和6.0x10^24kg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质量6.0x10^24kg
韦斯特兰2023-08-15 09:44:201

高中物理电压表串联为什么测量自身电压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任何时候,电压表测量的都是自身电压。1.什么是电压表?电压表实际上是表头(灵敏电流表G),串上大电阻改装而成。所以电压表的本质,就是一个能显示自身电压的大电阻。2.为什么电压表并联时能测量其它用电器的电压?还是那句话,电压表任何时候测量的都是自己的电压。当它并联在其它电阻上面时,根据并联特点,电阻的电压跟电压表的电压相等。严格来说,并不是电压表测出了电阻的电压,而是电阻的电压等于电压表的电压。3.电压表串联是什么意思?上面说了,电压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有显示电压的大电阻。电压表串联,实际上就相当于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很大的电阻,电流非常非常的小,支路上的其他用电器所得电压基本为零。此时电压表电压就是支路总电压。总结:电压表可理解为能显示电压的一个大电阻,它任何时候显示的都是自身电压。备注:同理,电流表可理解为能显示电流的小电阻,它任何时候显示的都是自身的电流。所以为了得到其他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电压表并联接入,电流表串联接入。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4 16:52:191

高中物理的问题 动量?

本文字数:2508 字阅读时间:5分钟动量和能量的知识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是历年来高考物理命题的重点、热点。动量和能量思想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应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求解的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且命题方式多样,题型全,分量重,是很多同学普遍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本文将指导同学们研究整合高中力学的主干知识和解题的方法,特别是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剖析① 如图1所示,独立理清两条线:一是力的时间积累——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二是力的空间移位积累——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把握这两条主线的结合:系统。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通常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的。② 解题时要抓特征扣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特征,若只有重力、系统内弹力做功就看是否要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若涉及其他力做功,要考虑能否应用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关系建立方程;若过程满足合外力为零,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判断是否要应用动量守恒;若合外力不为零,或冲量涉及瞬时作用状态,则应该考虑应用动量定理还是牛顿定律。③ 应注意分析过程的转折点,如运动规律中的碰撞、爆炸等相互作用,它是不同物理过程的交汇点,也是物理量的联系点,一般涉及能量变化过程,例如碰撞中动能可能不变,也可能有动能损失,而爆炸时系统动能会增加。常见模型、情景与过程一、一动一静的碰撞模型1.同一直线上的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这两个根应该根据物理情景取舍。两个刚性小球间的弹性碰撞(见图2所示)的结果只取解(1);这个方程组的解应该记住才能提高解题速度。两个刚性小球间的弹性碰撞(见图1所示)的讨论:①若m1=m2,则v1"=v2",速度交换;②若m1<m2,则v1"<0主动球反弹, v2">0被动球向前;若m1<③m1>m2,则v1">0主动球继续向前, v2">0被动球向前;若m1>>m2,则v1"≈v1主动球速度几乎不变,v2"≈2v1被动球几乎以2倍速向前;2.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是所有碰撞种类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情况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大小是一定的,只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比有关,与转化的方式无关。这个损失的动能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转化为不同的能量,如:系统增加的内能、焦耳热、气体的内能、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势能、原子的能级跃迁等。3.一般碰撞该方程组如果v"1和v"2都未知,则有三个未知数,没有定解,但可以证明:0≤ΔE≤ΔEmax.即,二、滑块小车及子弹打木块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滑块小车模型是比较类似的,以滑块小车模型为例。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滑上摩擦因数为μ的小车表面,小车足够长,最后滑块和小车以v共共速前进。我们可以列出方程:这方程组显然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相似,方程的解完全相同:这一过程中损失的动能比例是一定的,与μ和S相无直接关系。以下是一些关于能量转化的重要结论(注意图3中的位移关系):3.摩擦力对滑块做功:4.摩擦力对小车做功:5.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损失的动能):我们经常用到这个结论:Q=fs相,它表明了动能转化为内能的方式和转化关系。例如传送带问题中,物体与传送带间产生的热量:Q=fs相对滑动的路程,这一能量关系有些同学会觉得较为复杂,图4可以帮助分析、记忆。三、圆弧轨道模型及人船模型情景1.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圆弧轨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质点由轨道上h处滑到轨道的底端,求轨道和质点分别获得的速度。由于水平动量守恒:mv=Mu质点的势能转化为两个物体的动能:由这两个方程显然可以很容易地求出速度u和v来。情景2.如图6a所示,质点m以速度v0滑上质量为M的原来静止的光滑圆弧轨道,达到的最高点高度为h,(图6b所示)则有: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整体机械能守恒:仿照完全非弹性碰撞结论,有:情景3.当滑块在上面又滑回来时(图6c所示),设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则:这与弹性碰撞的解是一样的。要注意(a)(b)(c)三个图中,M的位置是逐渐向左移动的,m对M的压力一直对M做正功,M的速度也越来越大。四、一动一静的弹簧模型如图8所示为质量相同的双振子在一个周期内的运动情景,由于不受外力的作用,共有的质心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运动. 在弹簧原长(弹性势能为零,动能守恒)的两个瞬间,相当于弹性碰撞的情况,出现“速度交换”现象,分别是前述弹性碰撞方程组的解(1)或解(2)的结果;最长和最短瞬间都是两个物体共速的时候,是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该模型的讨论较为复杂,应该利用弹簧的特殊点(原长、最短、最长)对全过程进行分段,耐心地利用动量和能量关系逐段分析,从而得到清晰的运动图景典型例题【例1】两个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球追上球B并发生正碰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A.v"A=5m/s,v"B= 2.5m/sB.v"A =2m/s,v"B= 4m/sC.v"A =-4m/s,v"B= 7m/sD.v"A = 7m/s,v"B= 1.5m/s解析:判断球A、B碰撞后的速度可能值有三种途径:(1)情景的可能性 碰撞完成后,被碰小球B的速度一定比原来的速度大,因此D选项一定是错的;碰后如果两个小球分开并且同向运动,则后面的A球的速度一定要小于前面的B球的速度,因此A选项一定是错的;(2)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 B、C选项都可能是对的(3)机械碰撞后的动能一定不会大于碰撞前的动能,即由此可得C项错误。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例2】一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其上有一与水平面相切的光滑弧形轨道,如图9所示,现有质量也为m的滑块A,以水平速度v0向B滑去,若不计一切摩擦和碰撞的机械能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若A不能翻过B的最高点,那么A、B分离后一定是A静止,B以速度v0向右运动;B. 若A能翻过B的最高点,且能沿B的右侧面下滑,那么A、B分离后一定是B静止,A以速度v0向右运动;C.若A恰好能翻过B的最高点,且沿B的右侧面下滑,那么B获得的最大的动能为D.若A恰好能翻过B的最高点,则当A在B的最高点时,B的动能为
kikcik2023-08-14 16:43:425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是什么?

1、连接体模型: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2、斜面模型:用于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3、轻绳、杆模型: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4、超重失重模型: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5、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6、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7、弹簧振子模型:F=-Kx(X、F、a、V、A、T、f、E、E:等量的变化规律)水平型和竖直型。8、单摆模型:T=2T(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9、波动模型: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10、"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4 16:43:421

高中物理动量问题

首先动量守恒:m1*v0=m1*v1+m2*v2若是完全弹性碰撞,则系统动能不变:0.5*m1*v0^2=0.5*m1*v1^2+0.5*m2*v2^2,解得,v1=(m1-m2)*V0/(m1+m3),v2=2m1*V0/(m1+m2)若m1>m2,则v1>0,v2>v0若m1=m2,则v1=0,v2=v0若m1<m2,则v1反弹,v0>v2>0
CarieVinne 2023-08-14 16:43:423

高中物理! 动能、动量

机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只有在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两小球碰撞动能当然不守恒。而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小球在碰撞时动量守恒,所以用动量算是正确地!
小白2023-08-14 16:43:422

高中物理动量问题 80分 过程详细追加

第一题用动量守恒定理:V=2m/s,Emax=12J
墨然殇2023-08-14 16:43:423

高中物理动量

第一题的子弹再回到木块处是运动后的木块吗?还是指子弹一开始射到木块时的地方?(2)解:汽车与拖车所受合外力为0,满足动量定理,所以不(m+M)v=m*0+M*V₁解得V₁=(m+M)/M
u投在线2023-08-14 16:43:422

高中物理动量能量问题! 求详细过程!

第一个步骤:木板与墙碰撞以原来的速度弹回(题目中无机械能损失)第二个步骤:木板向左运动。木块向右运动,动量守恒,要满足题目中的要求,首先要木块的动量大于木板的动量,这样才能保证总动量向右,有一起向右运动的可能性。要再次能碰到墙,就要木块木板速度相同时,木块没有滑下木板,
NerveM 2023-08-14 16:43:411

高中物理:动量

1.先要动量受衡.能量也是守衡的.要想离开轨道最高点,物体的水平速度应和轨道一样,物体竖直速度大于或等于0,速度小了,由于物体和圆弧轨道有相互作用,故会先达到共同速度再反回,最终会离开轨道。(轨道光滑)2如果小球速度很大会直接离开轨道,与轨道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相对于轨道做上抛运动,落回轨道.然后回与轨道反向运动,最终一定滑离轨道(轨道光滑)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4 16:43:402

高中物理动量

根据动量定理得:Ft=2mvAFt=mvB-mvA解得:vA=Ft/(2m) vB=3Ft/(2m)所以:vA/vB=1/3
bikbok2023-08-14 16:43:402

高中物理动量问题?

如果大球是静止的或是逆小球运动方向的,小球一定被弹回。
Chen2023-08-14 16:43:403

高中物理中的动量问题

以飞机为参考系计算所得。P=mv,所以与速度的性质相似。
tt白2023-08-14 16:43:395

高中物理动量

只能说非常完美,完全符合公式,有何不可。
墨然殇2023-08-14 16:43:372

高中物理 动量

小g就取10了啊摩擦力为0.2*1*10=2N加速度为2m/s2根据v-at=at和vt-at的平方再除以2=2算出距离算出v方=32/3所以v最大为根号下32/3选c
陶小凡2023-08-14 16:43:363

高中物理的动量公式是什么?

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是:m1v1+m2v2=m1v3+m2v41. 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3.动量定理:I=Δp 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无尘剑 2023-08-14 16:43:361

动量问题(高中物理)

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是:m1v1+m2v2=m1v3+m2v41. 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3.动量定理:I=Δp 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 或 m1v1+m2v2=m1v1??+m2v2??5.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6.非弹性碰撞Δp=0;ΔEK<0{ΔEK:系统总动能变化量}7.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动能损失最大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9.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sub>t</sub>: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教材〕
北有云溪2023-08-14 16:43:351

高中物理 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这句话为什么错了? 不是有I=p吗

应该是:动量的改变越多,所受冲量越大。
余辉2023-08-14 16:43:354

高中物理动量知识点汇总

  动量是高中物理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高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动量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动量知识点   1.物理考点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u2032-p或Ft=mvu2032-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1v1+m2v2=m1v1u2032+m2v2u203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高中物理冲量与动量公式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3.动量定理:I=u0394p或Ft=mvtu2013mvo {u0394p:动量变化u0394p=mvtu2013mvo,是矢量式}   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u2019u2032也可以是m1v1+m2v2=m1v1u2032+m2v2u2032   5.弹性碰撞:u0394p=0;u0394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6.非弹性碰撞u0394p=0;0<u0394EK<u0394EKm {u0394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7.完全非弹性碰撞u0394p=0;u0394EK=u0394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u2032=(m1-m2)v1/(m1+m2) v2u2032=2m1v1/(m1+m2)   9.由8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 对子 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 其它 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知识点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 方法 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常见考点考法   这部分知识难度也不大,在平时的练习中可能出现,且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高考中单独出现的几率比较小。
LuckySXyd2023-08-14 16:43:331

高中物理必修2的天体运动的知识要点是什么???

计算此"黑洞"各个高度的第一宇宙速度v反比与r^2v1*r1^2=v2*r2^2令v1=200r1=9*10^9v2=3*10^5(光速)则可计算得r2=2.3*10^8(km)
九万里风9 2023-08-13 09:30:293

高中物理:单摆模型中的摆球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力为0吗?为什么?

不是啊,因为球在运动中一直存在加速度啊,所以合外力一直不可能为零
肖振2023-08-13 09:22:054

高中物理。单摆的回复力为什么是沿切线方向?我认为回复力的方向是小球此刻位置和平衡位置的连线。。

单摆的回复力是绳子的拉力减去向心力后与重力的合力.当然也就是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做分解后在水平方向的一个分力了
Ntou1232023-08-13 09:22:022

单摆周期和回复力的关系 求高中物理教师解答

选DA中库仑力与回复力垂直,不影响简谐振动,TA=2π根号下(L/g)B中,等效于g‘=g-a,TB=2π根号下[L/(g-a)]C中,洛伦兹力与回复力垂直,不影响简谐振动,TC=2π根号下(L/g)D中,等效于g‘=g+Eq/m,TB=2π根号下[L/(g+Eq/m)]所以TD<TA=TC<TB
meira2023-08-13 09:22:015

在线等,高中物理:判断对错,还有为什么? 单摆的振动过程中,重力和摆线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回复力。 谢谢

对!坚决对!以小球为对象,画个受力图,你就知道了。
水元素sl2023-08-13 09:22:003

高中物理 单摆 回复力 -mg/L*x

不是最大等于,是等于。
真颛2023-08-13 09:21:592

高中物理中有哪些平衡摩擦力的实验?

高中物理中平衡摩擦力的实验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a=F合/M,在满足M>>m的前提下,认为F合=mg当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时,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因此,合外力的功不等于弹力所做的功,所以必须想办法将摩擦力平衡掉。方法是抬高木板的一端,在不加橡皮筋时,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重新调整高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实质上是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扩展资料: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特点:1、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第二定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力
无尘剑 2023-08-12 08:48:381

高中物理中有哪些平衡摩擦力的实验?

高中物理中平衡摩擦力的实验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a=F合/M,在满足M>>m的前提下,认为F合=mg当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时,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因此,合外力的功不等于弹力所做的功,所以必须想办法将摩擦力平衡掉。方法是抬高木板的一端,在不加橡皮筋时,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重新调整高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实质上是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扩展资料: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特点:1、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第二定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力
左迁2023-08-12 08:48:381

高中物理中哪些实验要平衡摩擦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能定理——现在变成了探究做功和速度变化关系
苏州马小云2023-08-12 08:48:385

[高中物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中的图象的截距的物理意义……

楼主千万别听他的,你说的是对的!只有当轨道平行是截距才等于最大静摩擦了,因为θ=0,gsinθ=0
苏萦2023-08-12 08:48:345

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公式!

1、平均速度(△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4、位移:s=V平t=Vot+at^2/2=Vt/2t扩展资料速度性质: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阿啵呲嘚2023-08-12 08:41:441

高中物理,给一个核反应方程式,如何区分他是轻核聚变,重核裂变,还是人工转变?

人工转变是用人工方法,即用一种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一般无法自发发生的。其实你只要知道某个核反应方程不是裂变,聚变,衰变它就一定是人工转变!在中学的程度下,核反应方程左边有一个以上(不包括一个)的元素参与反应时都是人工核转变聚变反应:轻核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和反应过程.裂变反应:重核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会放出几个中子.人工转变就比较难说了,但会有中子,氦核去撞击粒子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2 08:32:541

高中物理单摆运动

因为这时的运动速度为零,因此向心力也为零。向心力为零并不代表没有单摆不受地球的引力和悬线的拉力,这两个力的合力还是会产生一个使单摆摆回去的作用力的。
九万里风9 2023-08-08 09:13:401

请问高中物理匀强电场的外部电场要怎么求?

电场强度是从内到外逐渐过度到零的。 里面是匀强的,向外是非匀强的——不但强度减小,电场线也由直线逐渐变为曲线,逐渐变为零。这个只是近似匀强电场,两块相同、正对放置的平行金属版,若版间距离很小,当它们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时,版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就是匀强电场。 因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计算:E=U/d ,U为两点间电势差,d为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真颛2023-08-08 08:59:291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一、电场基本规律库仑定律(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1)三种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6×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二、电场能的性质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3、电势能Ep(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4、电势差UAB(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叫电压。(2)定义式:UAB=φA-φB(3)特点:1、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若UAB>0,则UBA<0。2、单位:伏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4U=Ed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5、静电平衡状态(1)定义:导体内不再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稳定状态(2)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2、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位置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6、电场力做功WAB(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2)表达式:WAB=UABq—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WAB=Eqd—d沿电场方向的距离。——匀强电场(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WAB=-△Ep=EpA-EPB结论: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7、等势面:(1)定义: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2)特点: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2、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3两等势面不相交4等势面的密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疏弱密强。5画等势面时,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3)判断电场线上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靠近场源(场强大)的两间的电势差大于远离场源(场强小)相等距离两点间的电势差。三、电场力的性质1、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电荷有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E(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F与电荷的带电量q的比值,就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2)定义式: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3)电场强度是矢量:大小: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负电荷受力与E的方向相反。(4)单位:N/C,V/m1N/C=1V/m(5)其他的电场强度公式1、点电荷的场强公式:——Q场源电荷2、匀强电场场强公式:——d沿电场方向两点间距离(6)场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3、电场线(1)意义:形象直观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理性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起于正(无穷远),止于(无穷远)负电荷2、不封闭,不相交,不相切3、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低最快。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场强大小,可以判断电势高低。4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3)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四、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平衡问题,加速问题,偏转问题)1、基本粒子不计重力,但不是不计质量,如质子,电子,α粒子,氕,氘,氚带电微粒、带电油滴、带电小球一般情况下都要计算重力。2、平衡问题:电场力与重力的平衡问题。mg=Eq3、加速问题(1)由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不计重力),只受电场力Eq,粒子的加速度为a=Eq/m,若两板间距离为d,则(2)由动能定理解释,可见加速的末速度与两板间的距离d无关,只与两板间的电压有关,但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一样,d越大,飞行时间越长。3、偏转问题——类平抛运动在垂直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速度为v0匀速直线运动。在平行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若不计重力,则在竖直方向粒子的加速度带电粒子做类平抛的水平距离,若能飞出电场水平距离为L,若不能飞出电场则水平距离为x带电粒子飞行的时间:t=x/v0=L/v0——————1粒子要能飞出电场则:y≤d/2————————2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3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4粒子出电场的速度偏角:——————5由12345可得:飞行时间:t=L/vO竖直分速度:侧向偏移量:偏向角:飞行时间:t=L/vO侧向偏移量:y"=偏向角:在这种情况下,一束粒子中各种不同的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同。即不同粒子的侧移量,偏向角都相同,但它们飞越偏转电场的时间不同,此时间与加速电压、粒子电量、质量有关。如果在上述例子中粒子的重力不能忽略时,只要将加速度a重新求出即可,具体计算过程相同五、电容器及其应用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S-A: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放电过程S-B: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电容(1)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2)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就叫作电容器的电容。(3)定义式:——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是电容的决定式(平行板电容器)(4)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1pF=10-6μF=10-12F(5)特点1、电容器的带电量Q是指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2、电容器的电容C与Q和U无关,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3、在有关电容器问题的讨论中,经常要用到以下三个公式和3的结论联合使用进行判断4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完毕,再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Jm-R2023-08-08 08:49:202

高中物理第15题的B选项,我知道是要看有效长度,根据E=BLV可以知道电动势在增大,那为什么感应电

(1)选择B(2)A、进磁场时,磁通量在增大,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出磁场时,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A错误.B、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进磁场时,磁通量的变化率先变快再变慢,则感应电流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出磁场时,磁通量的变化率先变快再变慢,则感应电流大小先变大后变小.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经历两次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的.C、水平拉力和安培力平衡,方向相反,安培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则水平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与速度方向无关,拉力大小与速度方向有关.故C和D都是错误的。故选:B
陶小凡2023-08-06 10:57:151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决定式,急用

电场强度:定义式E=F/q 决定:E=kQ/r^2 (只适用于点电荷)电容:定义式:C=Q/U 决定式:C=εS/4πkd电势:定义:Ф=Ep/q 决定:Ф=kQ/r (只适用于点电荷)电阻:定义:R=U/I 决定:R=ρL/S
Ntou1232023-08-06 10:54:201

高中物理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是什么

线速度:简单来说,在一个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与这点构成连线,这个点会有个与这条连线相垂直的速度,这个速度就是线速度角速度:角度单位是rad,角速度就是说一个圆在一秒钟内能转多少rad(国际单位)周期:一个圆在转圈,转一整圈用的时间就是周期啦向心力:比如说一条绳子掉着物体做语速圆周运动,这条线给物体拉力就是向心力啊,记住啊是沿着线方向的力,当然这只是个举例加深你理解向心加速度:还是上个例子,物体速度本来是与线垂直的,但是线的拉力使物体做圆周运动,让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这就是向心加速度的效果,向心力除以物体质量就是向心加速度啦上面是我用最简单语言表达的啦,望采纳。
可桃可挑2023-08-05 17:49:392

高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怎么扩大量程,原理是什么

高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扩大量程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串并联电路的分压分流。如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为1A,倘若并上一个电阻,就会使接有电流表的电路变为支路,也就是说该支路的最大可测电流为1A,那么就相当于总电路总电流的一个大于1A的值,仅需根据并上的电阻来改变电表的示数就行了(比如电表达到最大量程即通过电表的电流为1A时,此时总电路电流为X,那么电表最大示数改为X即可)。电压表则采用串联分压的方式扩大量程。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5 17:49:321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在高中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生活中如何学好物理,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一、磁现象的电本质   1.罗兰实验   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法国学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铁棒,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注意,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会失去磁性。   3.磁现象的电本质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三、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四、磁感线   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b.其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   (3)环形电流磁场   a.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的磁感线方向。   b.所有磁感线都通过内部,内密外疏   (4)通电螺线管   a.安培定则: 让右手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场的磁感线方向;   b.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铁的磁场    五、 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 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5.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也叫磁通密度    六、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 1T=1N/A.m   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 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 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七、安培力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2.安培力大小。   安培力的大小等于电流I、导线长度L、磁感应强度B以及I和B间的夹角的正弦sinθ的乘积,即   F=BIlsinθ。   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磁场。   3.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可利用左手定则判断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拇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B、I所确定的平面,即F一定和B、I垂直,但B、I不一定垂直。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课前   课前预习,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   课上   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 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后   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
肖振2023-08-05 17:48:401

求初中高中物理公式要注明名称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范围: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才使用(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恒量 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 单位:开(K)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 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 I = (微观表示: 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 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二)电场 1,电场的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定义式) E = (q 为试探电荷,场强的大小与q无关) 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E = (注意场强的矢量性) 2,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差: U = (或 W = U q ) UAB = φA - φB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U = - W 3,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 E = (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铀? Uq =mv2 ②偏转:运动分解: x= vo t ; vx = vo ; y =a t2 ; vy= a t a = (三)磁场 几种典型的磁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地磁场的磁场分布.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F = BIL (要求 B⊥I, 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若B‖I,则力的大小为零)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F = qvB (要求v⊥B, 力的方向也是由左手定则判定,但四指必须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B‖v,则力的大小为零)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即: qvB = 可得: r = , T = (确定圆心和半径是关键)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①导体切割磁感应线:右手定则;②磁通量发生变化:楞次定律.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① E = BLV (要求L垂直于B,V,否则要分解到垂直的方向上 ) ② E = (①式常用于计算瞬时值,②式常用于计算平均值) (五)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若线圈从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开始转动,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 Em sinωt ,其中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 = nBSω . 2 ,正弦式交流的有效值:E = ;U = ; I = (有效值用于计算电流做功,导体产生的热量等;而计算通过导体的电荷量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3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阻:交,直流都能通过,且都有阻碍 4,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①电压: ② 功率:P1 = P2 ③ 电流:如果只有一个副线圈 : ; 若有多个副线圈:n1I1= n2I2 + n3I3 电磁振荡(LC回路)的周期:T = 2π 四,光学 1,光的折射定律:n = 介质的折射率:n =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sin C = 3,双缝干涉的规律: ①路程差ΔS = (n=0,1,2,3--) 明条纹 (2n+1) (n=0,1,2,3--) 暗条纹 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 4,光子的能量: E = hυ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υ为光的频率) (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υ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5,物质波的波长: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 五,原子和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光子): hυ = E m - E n 核能: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质能方程: E = m C2 核反应释放核能:ΔE = Δm C2 复习建议: 1,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各占高考的38℅,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 力学的重点是:①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②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③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④振动和波等等.⑤⑥ 解决力学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分析物理情景,建立正确的模型.解题常有三种途径:①如果是匀变速过程,通常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②如果涉及力与时间问题,通常可以用动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如果涉及力与位移问题,通常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后两种方法由于只要考虑初,末状态,尤其适用过程复杂的变加速运动,但要注意两大守恒定律都是有条件的. 电磁学的重点是:①电场的性质;②电路的分析,设计与计算;③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的问题,能量问题等等. 2,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这三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各占约8℅,由于高考要求知识覆盖面广,而这些内容的分数相对较少,所以多以选择,实验的形式出现.但绝对不能认为这部分内容分数少而不重视,正因为内容少,规律少,这部分的得分率应该是很高的.
墨然殇2023-08-05 17:42:321

高中物理公式以及字母代表什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61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61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61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07{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07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61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07也可以是m1v1+m2v2=m1v107+m2v207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07=(m1-m2)v1/(m1+m2) v207=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九、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十、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61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拌三丝2023-08-05 17:42:301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多个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学英语吧
左迁2023-08-05 17:42:274

高中物理公式

所谓定义式就是和定义对应的式子,一般定义的下面会给出,定义式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根本而决定式通常只是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使用,要记清适用条件比如电阻的定义式是R=U/I,而电阻可以由决定式这样算R=ρl/s(截面积),这种只适用于条形电阻,还要截面均匀才可以自己翻书总结吧,如果能高清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决定式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想起来,那么你的物理至少能拿90分了
tt白2023-08-05 17:42:161

高中物理

先对粒子的运动进行一个分析: 在第一象限由静止释放,质点恰能沿AO运动而通过O点说明粒子受的合力方向为O→A。由几何关系可知重力与电磁力相等。 故粒子在x轴下方时所受合力为洛仑磁力。 又由几何关系知粒子偏转角为90°易求得出磁场的点设为F ,则FO=(根号2)R 出磁场后可建系类似求平抛。过程自己做吧
hi投2023-08-05 17:41:542

第三问为什么质点在第一象限做往复运动?(高中物理)

在第一象限先减速再反向加速进入第二象限迅速运动,直到从第二象限运动出来,并没有像你说的在第一象限一直往返运动,只是往返了一次啊!
九万里风9 2023-08-05 17:41:441

高中物理问题2

duile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5 17:14:507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

尤其是常常考的知识点.运动学的5个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匀速圆周公式
左迁2023-08-04 11:25:003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的知识点

  磁感应强度(magneticfluxdensity),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符号为T)。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越大表示磁感应越强;磁感应强度越小,表示磁感应越弱。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公式   磁感应强度公式B=F/(IL)   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并不是由F、I、L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是一块磁铁,那么B的大小之和这块磁铁的大小和磁性强弱有关。   如果是电磁铁,那么B与I、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   物理网很多文章都建议同学们采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各个物理量。我们用电阻R来做个对比。   R的计算公式是R=U/I;可一个导体的电阻R大小并不是由U或者I来决定的。而是由其导体自身属性决定的,包括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同样,磁感应强度B也不是由F、I、L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同学们有时间,可以把静电场中电容的两个公式来对比着复习、巩固下。   B为矢量,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并不是在该处电流的受力方向,运算时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左手定则)。   描述磁感应强度的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曲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一点的磁场方向相同(且磁感线互不交叉),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规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   磁感线都有哪些性质呢?   ⒈磁感线是徦想的,用来对磁场进行直观描述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   ⒉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的磁感线,外部从N指向S,内部从S指向N;   ⒊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⒋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也不能相切。   磁感线(不是磁场线)的性质与电场线的性质对比来记忆。   磁感应强度B的所有计算式   磁感应强度B=F/IL   磁感应强度B=F/qv   磁感应强度B=ξ/Lv   磁感应强度B=Φ/S   磁感应强度B=E/v   其中,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   q:电荷量   v:速度   ξ:感应电动势   E:电场强度   Φ:磁通量   S:正对面积   磁通量   磁通量是闭合线圈中磁感应强度B的累积。   ⒈定义一:φ=BS,S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如果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应把面积投影到与磁场垂直的方向上,求出投影面积;   ⒉定义二: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磁感线条数;此时,我们认为B代表的意义是单位面积内的磁感线密度。   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号不代表方向,仅代表磁感线穿入或穿出。同学们能不能想到其他类似的物理量呢?比如,电流,也是有“运动方向”的标量。   当一个面有两个方向的磁感线穿过时,磁通量的计算应算“纯收入”,即ф=ф-ф(ф为正向磁感线条数,ф为反向磁感线条数。)
wpBeta2023-08-04 11:22:221

高中物理,磁通密度是什么?

单位面积内的磁通量
北有云溪2023-08-04 11:22:223

高中物理 求电动势表达式

电路回路里面若不计内阻:e=ir总若计内阻:e=u内+u外=i(r+r)电磁感应里:1,计算平均电动势的通式:e=n△φ/△tn是线圈匝数,△φ/△t磁通量变化率2,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杆两端的电动势e=blv3,杆旋转平面与磁场垂直两端的电动势e=bl^2ω/2ω指杆的角速度4,线圈在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的轴转动产生交流电的通式:e=nbsωsinωt,中性面开始计时或e=nbsωcosωt,线圈平面平行磁场开始计时。不知道你是什么水平,从大学角度电动势有三个公式动生电动势:=积分(v叉乘b点乘dl)感生电动势:=积分(ei点乘dl),其中ei是感生电场感应定律:电动势=dφ/dt,对动生和感生都成立
大鱼炖火锅2023-08-04 11:18:011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是:E=W/q(E为电动势);E=U+Ir=IR+Ir(U为外电路电压,r电源内阻,R为外电路电阻集总参数)。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单位是伏(V)。电动势即电子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
mlhxueli 2023-08-04 11:17:551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是:E=W/q(E为电动势);E=U+Ir=IR+Ir(U为外电路电压,r电源内阻,R为外电路电阻集总参数)。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单位是伏(V)。电动势即电子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如果电动势只发生在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区域中,就称这部分区域为电源区。电源区中也存在着电阻,称为电源的内阻。电源区之外部分导体回路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导体中的电磁场,但是这时电磁场的能量仍然来自电源。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区别: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而电势差则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有区别,但电动势和电势差一样都是标量。对于给定的电源来说,不管外电阻是多少,电源的电动势总是不变的,而电源的路端电压则是随着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表征外电路性质的物理量。
北境漫步2023-08-04 11:17:441

高中物理(电势能公式)

在高中物理选修一的书中有这样一条公式:W(AB)=Ep(A)-Ep(B),那么Ep(Ep(A)=U(A)q,即电量q与A点处的电势U(A)的乘积。K除以R平方
FinCloud2023-08-04 11:17:313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

最后的平均速度是50米每秒,所以落地速度是70米每秒,所以下落时间是7秒,高度是245米
北营2023-08-04 11:03:394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急,谢谢)

T=2π除以w,波长有图像可以看出来。A选项就可以解出来了。b,按照胖点向上震动,可以看出向右传播c,p点路程看走了几个周期,一个周期路程是4倍振幅。d,吧0.3带入震动方程,就可以解出p点的位置了。如果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加我qq1601789612
gitcloud2023-08-04 10:59:493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学习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课本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向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影象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 *** 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影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影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λf   7. 波动影象: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影象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由波的影象可获取的资讯   ①从影象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影象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8.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9.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10.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向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11.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   [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12.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命题特点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影象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剖析   1、从命题型别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型别,绝大部分题目都是 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 实验区外,出现的机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络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影象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 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 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影象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影象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影象命题, 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 个显著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络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振动影象与波动影象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影象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的人还:
北营2023-08-04 10:59:281

高中物理竞赛,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内能公式

对于不同气体,i值不一样,单原子,如稀有气体,是3/2,对于双原子是5/2,,简单推导一下E=N*i/2*k*T=N/Na*i/2*Na*k*T=n*i/2*R*TNa*k=R△E=n*i/2*R*△T定义Cv=i/2*R
LuckySXyd2023-08-04 10:52:311

高中物理竞赛,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内能公式

对于不同气体,i值不一样,单原子,如稀有气体,是3/2,对于双原子是5/2,,简单推导一下E=N*i/2*k*T=N/Na*i/2*Na*k*T=n*i/2*R*T Na*k=R△E=n*i/2*R*△T 定义Cv=i/2*R
大鱼炖火锅2023-08-04 10:52:223

求高中物理所有公式

我觉得最好是文本的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4 10:49:422

高中物理所学的所有公式以及定理

去我的空间全部都有http://hi.baidu.com/adwsklnm
NerveM 2023-08-04 10:49:372

高中物理磁场公式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B=F/IL。2、安培力:F=BIL。3、洛仑兹力:f=qVB。4、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1)E=nΔΦ/Δt(普适公式);(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5、磁通量公式:Φ=BS。6、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7、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8、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9、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真颛2023-08-04 10:49:321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下面我整理了磁感应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是一定的,方向与该点的电场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电流在磁场中某处所受的磁场力(安培力),与电流在磁场中放置的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受的安培力最小,等于零;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的安培力最大。 点电荷q以速度v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力f 的作用。在磁场给定的条件下,f的大小与电荷运动的方向有关 。当v 沿某个特殊方向或与之反向时,受力为零;当v与这个特殊方向垂直时受力最大,为Fm。Fm与|q|及v成正比,比值 与运动电荷无关,反映磁场本身的性质,定义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即。B的方向定义为:由正电荷所受最大力Fm的方向转向电荷运动方向 v 时 ,右手螺旋前进的方向 。定义了B之后,运动电荷在磁场 B 中所受的力可表为 F= QVB,此即洛伦兹力公式。 除利用洛伦兹力定义B外,也可以根据电流元Idl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df=Idl×B来定义B,或根据磁矩m在磁场中所受力矩M=m×B来定义B,三种定义,方法雷同,完全等价。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B=F/IL=F/qv=E/v =Φ/S 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 q:电荷量; v:速度; E:电场强度; Φ(=ΔBS或BΔS,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磁通量; S:面积; L:磁场中导体的长度。 定义式:F=ILB。 表达式:B=F/IL。 磁感应强度表达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在高斯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高斯(Gs ),1T=10KGs等于10的四次方高斯。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电场强度E对应的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被称为磁感应强度B,而另一辅助量却被称为磁场强度H,名实不符,容易混淆。通常所谓磁场,均指的是B。 B在数值上等于垂直于磁场方向长1 m,电流为1 A的直导线所受磁场力的大小。 B= F/IL ,(由F=BIL而来)。 注: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放置通电导线无关,定义式F=BIL中要求一小段通电导线应垂直于磁场放置才行,如果平行于磁场放置,则力F为零
陶小凡2023-08-04 10:49:181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

第一种说的是标准的正炫电流,只能用于正炫电流中,后者是通用的
Chen2023-08-03 10:47:153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中的U=NBSw如何推导的?结合图说一下。

一条边切割磁场产生的电动势:E=BL1v =BL1rω =BL1(L2/2)ω两条边切割磁场产生的电动势为:2E==BL1L2ω=BSωN匝线圈时产生的电动势为:N×2E=NBSω
FinCloud2023-08-03 10:47:141

求分享高中物理有关交变电流公式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中学全科教育的高中物理课程,相信可以帮助到你。
Chen2023-08-03 10:46:561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中的电动势的瞬时值、有效值、峰值和平均值使用的区别是什么?

峰值,主要是在电容器的计算,比如耐压值,有效值主要是计算热量,平均值主要是电荷量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3 10:46:482

高中物理竞赛流体静力学部分习题两道(题目本来就是没

一、 力学 a) 运动学参照系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相对速度向量和标量 向量的合成和分解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b) 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惯性系的概念摩擦力弹性力 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惯性力的概念 c) 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 刚体的平衡条件 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 d) 动量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及火箭 e) 冲量矩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f) 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与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 g) 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 h) 振动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参考圆 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i) 波和声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驻波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多普勒效应二、 热学 a) 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b)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d) 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e) 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f) 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g) 物态变化熔解和凝固 熔点 熔解热蒸发和凝结 饱和气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露点 h)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i) 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三、 电学 a) 静电场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强度 电场线 点电荷的场强 场强叠加原理 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匀强电场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屏蔽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 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 电容器的连接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 介电常数 b) 稳恒电流欧姆定律 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 电压表 欧姆表惠斯通电桥 补偿电路 c)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 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超导现象 d) 磁场电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匀强磁场安培力 洛仑兹力 电子荷质比的测定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e)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感应电场(涡旋电场)自感系数互感和变压器 f) 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整流、滤波和稳压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 感应电动机原理 g) 电磁震荡和电磁波电磁震荡 震荡电路及震荡频率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速 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 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四、 光学 a) 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 全反射光的色散 折射率和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b) 波动光学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光谱和光谱分析 电磁波谱 c) 光的本性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五、 近代物理 a) 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 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 b) 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裂变和聚变“基本”粒子 夸克模型 c) 不确定关系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d) 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 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e)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六、 其它方面 a) 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b) 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消息 c) 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七、 数学基础 a) 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b) 向量的合成和分解 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c) 不要求用复杂的积分进行推导和运算建议查下资料.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陶小凡2023-08-03 10:40:051

高中物理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FinCloud2023-08-02 14:51:012

等,高中物理题

正交分解就OK了
Ntou1232023-08-02 14:50:544

高中物理,F=ma和F=mg有什么区别?F-f=ma呢

一个是加速度,一个重力加速度。最后那个公式F-f是合力,
大鱼炖火锅2023-08-02 14:50:273

高中物理,F=ma和F=mg有什么区别

g是重力加速度常数,是加速度a的一种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2 14:50:193

高中物理,在求力时总用到F=ma和F=mg+ma请问怎么区别这2条公式

当物体只受到f和重力作用时,f-mg=ma【物体竖直向上运动,f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mg+f=ma【物体竖直向下运动,f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mg-f=ma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f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谢谢采纳
LuckySXyd2023-08-02 14:50:002

高中物理中的F=ma和F=mg有什么区别?

二者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东西,前者的加速度为a,后者的加速度固定为g(重力加速度),也就是说后者是a=g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现形式。
可桃可挑2023-08-02 14:49:572

求高中物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电容器的计算公式下面的4πkd
mlhxueli 2023-08-02 10:30:343

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怎么回事啊,两者有什么区别呀

不一样.一、定义:平均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经过的路线);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段时间内质点首末位置的向量).二、速率只有一个大小,是标量;速度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是此时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是矢量;三、公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可能上面说的比较抽象,下面我举个例子:你早上上学去学校,途中绕道去了个小吃店吃早饭,也就是说你先从A点到B点再到了C点,那么你的平均速率就是你一共走过的路线除以你用的时间;但平均速度则是你家到学校的向量(相当于连线)/所用时间,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与我们到达的方式是无关的.特别注意的是,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如果相等除了巧合之外就是我们是严格沿着位移向量走的.顺便把你下个问题说下,用什么符号表示其实不用管,就像你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不管什么名字,还是你这个人一样,了解它是平均速率就是拉,公式就在上面了,高中毕业很久了,可能有的说漏了,仅供参考,建议您去看一下你曾经用过的高一参考书,应该在高一的第二或者第三章.
Ntou1232023-07-30 21:36:031

为什么高中物理上的第二宇宙速度的别名脱离速度改为逃逸速度?

意义是一样的,脱离速度是说这个速度能使地球上的发射物脱离地球引力的控制. 但是逃逸速度就是说这个速度能让靠近地球的物体不受地球引力的控制撞向地面,而是【擦肩而过】.
韦斯特兰2023-07-30 21:34:571

高中物理三个衰变公式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X→ Y+e-+-ve(β-衰变),X→ Y+e++ve(β+衰变),X+e-→ Y+ve(EC)。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衰变1、亦称“蜕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如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氡。2、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放射出的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3、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4、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5、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衰变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
NerveM 2023-07-30 09:56:221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X→Y+e-+-ve(β-衰变),X→Y+e++ve(β+衰变),X+e-→Y+ve(EC)。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β衰变的半衰期分布在接近10秒到10年的范围内,发射出粒子的能量最大为几兆电子伏。β衰变不仅在重核范围内发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对β衰变的研究比α衰变的研究更重要。
陶小凡2023-07-30 09:56:201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是什么?

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α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α粒子其实等同于氦原子是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β射线是原子内一个中子变质子,放出电子而产生的。原子电荷数增加。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β粒子(电子或者正电子),分为β+衰变(释放正电子)和β-衰变(释放电子)。扩展资料:β衰变的半衰期分布在接近10秒到10年的范围内,发射出粒子的能量最大为几兆电子伏。β衰变不仅在重核范围内发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对β衰变的研究比α衰变的研究更重要。β衰变中,原子核发生下列三种类型的变化:X→ Y+e-+-ve(β-衰变)X→ Y+e++ve(β+衰变)X+e-→ Y+ve(EC)式中X和Y分别代表母核和子核;A和Z是母核质量数和电荷数;e-、e+为电子和正电子,-ve、ve为反电子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β衰变
ardim2023-07-30 09:55:401

急需高中物理和化学所有字母代表的意思,谁能帮我总结一下,谢谢。

你具体说下字母啊 我好回答
LuckySXyd2023-07-28 11:57:08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