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问
'春风烧不尽,野草吹又生"是那首诗?
五言律诗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善士六合2024-04-05 16:43:3313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谁写的?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写的
kikcik2024-04-05 16:43:33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谁写的什么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九万里风9 2024-04-05 16:43:3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谁的诗
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无尘剑 2024-04-05 16:43:32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
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水元素sl2024-04-05 16:43:32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名是什么诗名是什么?
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余辉2024-04-05 16:43:32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是谁?
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CarieVinne 2024-04-05 16:43:31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的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白居易。该句出自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韦斯特兰2024-04-05 16:43:31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bikbok2024-04-05 16:43:31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此诗是作者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阿啵呲嘚2024-04-05 16:43:31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个古诗的?
这来自于《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图为: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赋得古原草送别》)
LuckySXyd2024-04-05 16:43:31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的名字叫什么
出自: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朝代:唐
翻译: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mlhxueli 2024-04-05 16:43:31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的诗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九万里风9 2024-04-05 16:43:28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的诗句?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行卷之作。据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曾以此诗谒顾况而得以在“米贵”的长安由“居不易”到“居易”。可知它是何等富于艺术魅力。全诗八句,前六句咏草,后二句咏别,似乎重在为草传神写照;其实,咏草的笔墨虽多,其作用却只不过是布置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萋萋,景色殊为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是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又是多么容易令人即目兴感、触景伤怀啊!“萋萋满别情”,在作者看来,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离愁别恨。这正是诗中所有咏草的笔墨的最终落点。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咏草而执著于其生生不息的活力,用笔灵动,意境浑成。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更是卓绝千古。
拌三丝2024-04-05 16:43:28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诗人是谁?有几岁?代诗是谁?
唐代 白居易的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4-04-05 16:43:281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是谁?诗明是什么?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全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tt白2024-04-05 16:43:289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题目是什么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kikcik2024-04-05 16:43:281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诗有什么特色?作者是谁?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诗的特色是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作品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豆豆staR2024-04-05 16:43:28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诗
白居易的应试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一首黄发儿童都能耳熟能详的诗篇。应试之作有个好处,因为考场评分需要,入题要快,扣题要紧,中心要突出,章法需然熟套,但却不失是可供模仿之作。
白居易拿着这首诗去见当时的大家顾况。顾况看着这个年轻人,调侃他的名字:“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然后翻开他的诗集,第一首就是这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顿时改观。笑说:“道得个语,居之不易。”大意是:这孩子挺擅言辞,居住下来也不难。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凡是应试命题作诗,前面都会加“赋得”二字。题目是“古原草”、“送别”。整篇的构思就是围绕“古原草”这个中心话题,抒发送“送别”的中心思想。很像现在高考题吧!
第一句直接点出“原上草”,这是快速点题。第二句是对第一句补充说明。说明草的性质,同时“一岁一”暗含着时间跨度长,暗扣“古原”。第二句又直接为第三四句定下立意。
“野火春风”一联,承“一岁一枯荣”继续深入阐发。它整一联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拆开两句来说,又自能对仗,这种手法叫“流水对”。这好比应试作文中,运用特定的修辞技巧,抢眼球拿得分点的。然而这句除了技巧酷炫外,还特别有哲理,非常有高度,因此成为诗眼,成为千古名句。这一层就是天份和学识才能达到的了。
国诗的写作讲意象,有很多物象它们所带的感情色彩是比较固定的。这种定式可以大大增强与前人作品的文化联系,又能让作者以更简省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情。读者也不会因一诗一义而感到隐晦难通。例如“草”,它在诗中通常表达“荒芜”(古今盛衰对比)、“爱慕之情”、“悱恻的离情、怨情”等等。
这首诗的主题要表达“离情”,自然要往离情的方面抒发:对友人的别情,犹如这野草,烧也烧不尽,一年复一年要增长。
第五六句,“远芳”、“晴翠”都是点“草”这个主题。“古道”、“荒城”点“古原”。芳草侵占送别的古道,则道路难行,有挽留行人之意。还是紧扣着“送别”。
要注意的是,五六句“远芳”、“晴翠”是同一个意思,“古道”、“荒城”也是同一个意思。这种是一种诗病,叫“合掌”,创作时要避免的。像“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这种情况。不是说大诗人就一定没有毛病可以挑,我们学习要客观,不能轻视古人,也不要盲目崇拜。况且这是16岁少年所为,有点瑕疵很正常的。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大家自然可以联想到王维的“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化用前人,正是所谓的要有出处,有来历。“送”字又点题,“王孙”用典故扣题。“萋萋”点“草”,“别情”直接点明中心,作结合文,称之为“合”。
这是一篇典型的考试高分“文章”,短短四十字处处扣题。起承转合清晰明确。小读者们是否想起被语文老师考前反复叮咛“写文章要点”题所支配的恐惧呢?
考场作文因为是命题而作,很多时候不能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按命题者的情感去走。这首诗也不例外,都是在说“别人的感情”而非自已的人生体验。但写作手法上确实是可圈可点的佳作了。因此《唐诗成法》评道:“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馀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这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篇,只是一位天才少年的应试之作。虽然主旨尚嫌浅近,但便于大家模仿。略有不足,然自有大家气象。我们从浅近入手,渐渐便可言远!
苏萦2024-04-05 16:43:28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白居易,
全诗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释:
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过来又滋生起来.远处的芳草蔓生到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荒凉的城堡.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草似乎也充满了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常常是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很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就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肖振2024-04-05 16:43:28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谁写的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那“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九万里风9 2024-04-05 16:43:28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名字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参考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诗作)百度百科
bikbok2024-04-05 16:43:289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谁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荣:繁荣茂盛。
(3)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4)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
康康map2024-04-05 16:43:28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诗名叫什么?
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点评: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北营2024-04-05 16:43:28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描写草长势茂盛的词语是什么?
描写草长势茂盛的词语是:离离。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出自: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作者成就影响:
白居易希望用诗歌补政治上的不足,《新乐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可说是白居易诗歌理论最具体的呈现。
《新乐府》作于元和四年,其写作标准是:开头破题,在结尾时凸显全诗要旨;用辞浅显,使人容易明了;用语直接而锐利,使人警惕;叙事可靠可信;体例流畅而可以传唱于歌曲之中。
白居易的《与微之书》、《与元九书》反映了元稹与白居易的交情。《与元九书》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其文字流畅生动、情感真挚、说理逻辑性强,具有独特风格。
左迁2024-04-05 16:43:28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分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古诗文字分类。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出自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是当时年仅十六岁的白居易的应考习作。按当时科考的规矩,凡是限定的诗题,诗人在诗作的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本诗题面有“古原草”三字,白居易在首联就以“离离原上草”将其点破。“离离”是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为下面的“一岁一枯荣”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张本。值得注意的是,野草是一年生的植物,春荣秋枯本是自然规律。
首句“离离原上草”是由野草的繁茂写起的。格律问题暂且不论,仅就诗句表现的内容来看,由繁茂联想到枯败,似乎表达为“一岁一荣枯”更符合联想应有的顺序,也更符合自然的规律。
但诗人用“枯荣”而不用“荣枯”,是在构思上有特别的意味的,因而也是读者在阅读吟咏时应当玩味的。在下一联中不难发现,诗人实际意在表现生命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强调的是野草的生命即使枯萎,也依然会在天地满盈生命力的作用下迎来再一次的繁华。
所以,“枯——荣”与“荣一一枯”,前者积极,后者消极,暗示的情感倾向是大不一样的。诗句中另有两个“一”字,形成重复咏叹,将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意味进一步体现出来。
尾联中“王孙”借自《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说的是看见萎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后来以此泛指远行未归之人。
白居易在这里改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萎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诗到此点明“送别”,为全篇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具有多层次的哲理意味,全诗意境浑融统一。
瑞瑞爱吃桃2024-04-05 16:43:272
恩泽及舍下出自哪首诗?
"恩泽及舍下"这句话来自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恩泽及舍下,穷巷陋墙儿。
悲来已忘形,滞息中原气。
馨香盈竹户,稀稀落木薇。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冲冠杀人起。
立马邀秋月,垂鞭挂朝车。
都门帐饮无绪,归梦无停时。
翻译:
离离原上草,一年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的芳香侵入古道,晴朗的翠绿接连荒城。
又一次送别王孙,满怀别离之情。
恩泽延及贫寒之家,狭窄巷子和简陋墙垣。
悲伤来临已使人忘却自我,困顿中原的气息。
芬芳盈满竹户,稀稀落满木薇。
将军穿着金甲夜不脱,半夜里冲上头颅,杀人而起。
骑马立于邀请秋月之下,垂鞭悬挂在朝车上。
城门帐下饮酒无欢乐,回到梦中没有停留的时刻。
北境漫步2024-04-05 16:43:27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拌三丝2024-04-05 16:43:271
草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草的作者是白居易,唐朝。草(白居易著诗)一般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诗作)。
全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
瑞瑞爱吃桃2024-04-05 16:43:27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ardim2024-04-05 16:43:27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1、这是一首唐诗中《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一句,作者白居易,全诗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译文:
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过来又滋生起来,远处的芳草蔓生到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荒凉的城堡,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草似乎也充满了别情。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常常是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很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就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阿啵呲嘚2024-04-05 16:43:27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处: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北境漫步2024-04-05 16:43:25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一首古诗,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全诗原文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文释义: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
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
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
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
草,充塞胸怀。
苏萦2024-04-05 16:43:25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Ntou1232024-04-05 16:43:253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作者是谁
草/赋的草原草唐代诗人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叶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拌三丝2024-04-05 16:43:25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的诗句完整诗是什么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meira2024-04-05 16:43:25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名是谁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作者是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望采纳~~
Jm-R2024-04-05 16:43:25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萎萎满别情。
全文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一赞美—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镇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消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非常有名。特别是白居易的《花非花》成为后来朦胧诗的鼻祖。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小白2024-04-05 16:43:25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一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hi投2024-04-05 16:43:25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北境漫步2024-04-05 16:43:2512
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描写什么季节
"春季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真颛2024-04-05 16:43:25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写的诗句?全诗是什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白居易。
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音: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释义: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
全诗释义: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隆化
野火把它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遍地又再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为朋友送别,青青草儿满怀离别情。
赏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
瑞瑞爱吃桃2024-04-05 16:43:24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谁写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请望着萋萋芳草。
gitcloud2024-04-05 16:43:247
请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白话文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那年十六岁。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无尘剑 2024-04-05 16:43:2410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诗歌赏析
这首诗首句便破“古原草”之题。这一联看似平常,却相当准确的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草生草灭,一年一遍,往复枯荣,意思写得很平平,然而作者用“枯荣”来突出由“枯”到“荣”的春草,使句子顿生光彩,春草那种生生不已的状况便喷涌而至。
承接“枯荣”而发展,由抽象到具象,“枯荣”便化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具体描述。大火焚烧,烈焰当空,野草顷刻便被毁尸灭迹。“野火烧”可见毁灭的力量之大。然而却说“烧不尽”,可见野草再生能力之强而又可引出下文。
“春风吹又生”这一句非常简朴,道出的真理又是很直接,但“又生”和上文“野火烧”对比,就显得极为有力。以上是对一般意义上的草的描述,五六句一转而至古原,“远芳”可见原之大,“古道”、“荒城”便更显出原的古老,暗扣题中“古原”。
“又”字一转写了一个送别的环境。“王孙”是由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而来诗人变原诗怀思游子之意,为送别的愁情。芳草送别,每片叶子都饱含别情,意味深长。到此为结而又点出题中“送别”。
wpBeta2024-04-05 16:43:241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作者
白居易。
这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全诗歌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余辉2024-04-05 16:43:24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题目叫什么?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原文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文释义: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作品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康康map2024-04-05 16:43:24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是谁?诗明是什么?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述,抒发送别友人时的离别之情。
康康map2024-04-05 16:43:24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
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meira2024-04-05 16:43:24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谁写的诗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阿啵呲嘚2024-04-05 16:4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