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求这个函数的拐点,写一下计算过程

2023-07-19 10:34:29
u投在线

y = 1/(1+x^2) = (1+x^2)^(-1) x > 0.

y" = (-1)(1+x^2)^(-2) (2x) = (-2x)(1+x^2)^(-2)

y"" = -2[(1+x^2)^(-2)+(-2x)(1+x^2)^(-3)(2x)] = -2(1-3x^2)/(1+x^2)^3

令 y"" = 0, 因 x > 0, 得 x = 1/√3,此时 y = 3/4.

y"" 在 x = 1/√3 两侧变号,则得拐点 (1/√3, 3/4)。

苏萦

求函数y=2x^3+3x^2-12x+14的拐点

y " = 6x^2+6x-12,y"" = 12x+6,令 y "" = 0,得 x= - 1/2,易知,当 x<-1/2 时,y""<0,函数上凸(下凹),当 x>-1/2 时,y "">0,函数下凸(上凹),所以拐点为(-1/2,41/2)。
2023-07-18 23:26:031

如何理解极值点、驻点、拐点的区别和联系?

函数的极值点、驻点和拐点这些概念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容易混淆。如何正确认识极值点、驻点、拐点其主要依据是定义及相关理解,只有理解透定义域定理,进而找到他们的本质差别,才不至于混为一谈。驻点、极值点、拐点是微积分中不能绕过的知识点,要想完全掌握必须抓住核心定义,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推论。理解本质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1.核心概念驻点:是函数的一阶导数为0地点,另外驻点也称为稳定点,临界点例如:y=x3,则f"(x)=3x2,令f"(x)=0,解得x=0,则x=0是函数y=x3地驻点极值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发生变化的点,或是函数的局部极大值或极小值点(或者说当函数存在导数时,函数的极值点是其导函数的变号零点)例如:y=x2,如图在x=0处,函数的单调性发生了变化,或者说x=0附近的区域,f(0)取得极小值,这两个均说明x=0是函数y=x2的极值点备注:我们在求函数的极值时,通常令f(x)的一阶导数为0,但一阶导数为0地点不一定是极值点,例如y=x3,则f"(x)=3x2,令f"(x)=0,解得x=0,这时x=0不是函数的极值点,因为该函数在x=0处的单调性没有发生变化。拐点:是函数二阶导数为0且三阶导数不为0地点例如:我们以f(x)=x3为例来看看什么是拐点,如图:在(0,0)处函数的凹凸性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二阶导为正,原函数是凸函数,二阶导为负,原函数的凹函数。该函数是先凹后凸,因此(0,0)是函数的拐点。备注:在拐点处,函数的凹凸性发生了改变,当二阶导数大于0,说明函数图像下凹;如果二阶导数小于0,说明函数图象上凸。2.区别和联系① 零点,驻点,极值点指的都是函数y=f(x)的一个横坐标x0,而拐点指的是函数y=f(x)图像上的一个点(x0,f(x0))② 驻点和极值点:可导函数f(x)的极值点必定是它的驻点,但是反过来,函数的驻点却不一定是极值点。例如上面举例的y=x3,x=0是函数f(x)的驻点,但它不是极值点。此外,函数在它的一阶导数不存在时,也可能取得极值,例如y=|x|,在x=0处导数不存在,但极值点是x=0,具体可见下面的图像。③ 驻点和极值点与函数的一阶导数有关,拐点与函数的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有关。3.内容归纳
2023-07-18 23:26:101

二阶导函数在拐点有什么性质?

函数的二阶导数,若在某区间为正则为凹区间,若在某区间为负则为凸区间;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拐点,又称反曲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阶导数,则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由正变负,由负变正或不存在。扩展资料由符合0 ≤ x ≤ 1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便是一个区间,它包含了0、1,还有0和1之间的全体实数。其他例子包括:实数集,负实数组成的集合等。区间在积分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作为最"简单"的实数集合,可以轻易地给它们定义"长度"、或者说"测度"。然后,"测度"的概念可以拓,引申出博雷尔测度,以及勒贝格测度。区间也是区间算术的核心概念。区间算术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舍去误差。区间的概念还可以推广到任何全序集T的子集S,使得若x和y均属于S,且x<z<y,则z亦属于S。例如整数区间[-1...2]即是指{-1,0,1,2}这个集合。
2023-07-18 23:26:431

函数f(x)的无定义点可以是极值点或拐点吗

不能.极值点的定义本身要求在极值点的某邻域中函数有定义,当然包括极值点处也有定义,再次基础上才说得上极值点处的函数值在该邻域中最大(或最小),所以函数在极值点处必须有定义;拐点是连续曲线凹凸変曲点,因此函数在拐点处也必须有定义.
2023-07-18 23:26:582

数学函数问题

不是,比如4次方,图像就有点想2次方只有一个拐点
2023-07-18 23:27:223

该函数的拐点怎么求?

详细过程写在纸上,字丑别介意,答案是正确的。请欣赏具体的解答过程,看完后请点采纳给予鼓励!你的肯定是我的动力,谢谢你的奖励!
2023-07-18 23:27:321

极值点可以是原函数无意义的点吗?拐点可以是原函数无意义的点吗?极值点包括可能是驻点或不可导点。

不可以 不可以 不是
2023-07-18 23:27:485

求函数的凹向及拐点

求导你会吧,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拐点:是在这个点的两侧,函数图像的凹凸性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X的三次方这个函数)什么样的点是拐点:二阶导数的符号可以判定凹凸性,大于零凹,小于零凸。那么等于零就是一个可能的拐点。这样的讨论是在一个前提下进行的,即导数存在,这个函数在这个点二阶可导。那么也就是说在不可导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的拐点,看两侧的二阶导数是否异号。
2023-07-18 23:28:052

对勾函数拐点公式是什么?怎么求的?

对勾函数拐点公式是加减√b/a,加减2√aby,对勾函数是一种类似于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双曲函数,是形如f(x)=ax+b/x(ab>0)的函数。由图像得名又被称为双勾函数、勾函数、对号函数、双飞燕函数等。对勾函数的拐点如何求因函数图像和耐克商标相似,也被形象称为耐克函数或耐克曲线。常见a=b=1。对勾函数的图像是分别以y轴和y=ax为渐近线的两支曲线,且图像上任意一点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之积恰为渐近线夹角(0-180°)的正弦值与|b|的乘积。对勾函数y=x+a/x(a>0),当x>0时,a/x>0,且x乘以a/x等于a,根据基本不等式x+a/x≥2√a,当且仅当x=a/x=√a时等号成立,也就是说当x=√a时取到函数最小值,也就是它的拐点。因为对勾函数y=x+a/x(a>0)是奇函数,另一个拐点为x=-√a。
2023-07-18 23:29:391

函数的拐点是不是变化率最快的点?

不是。拐点是使切线穿越曲线的点(即曲线的凹凸分界点)。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阶导数,则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或不存在。
2023-07-18 23:29:541

二阶导在什么情况下为拐点?

函数的二阶导数,若在某区间为正则为凹区间,若在某区间为负则为凸区间;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拐点,又称反曲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阶导数,则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由正变负,由负变正或不存在。扩展资料由符合0 ≤ x ≤ 1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便是一个区间,它包含了0、1,还有0和1之间的全体实数。其他例子包括:实数集,负实数组成的集合等。区间在积分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作为最"简单"的实数集合,可以轻易地给它们定义"长度"、或者说"测度"。然后,"测度"的概念可以拓,引申出博雷尔测度,以及勒贝格测度。区间也是区间算术的核心概念。区间算术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舍去误差。区间的概念还可以推广到任何全序集T的子集S,使得若x和y均属于S,且x<z<y,则z亦属于S。例如整数区间[-1...2]即是指{-1,0,1,2}这个集合。
2023-07-18 23:30:291

导函数的极值点和拐点有什么区别?

当函数图像上的某点使函数的二阶导数为零,且三阶导数不为零时,这点即为函数的拐点。极值点是函数图像的某段子区间内上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点的横坐标。  极值点必然出现在函数的驻点(导数为0的点)或不可导点处。
2023-07-18 23:30:492

函数二阶导数不为0的点有可能是拐点

这说法是错的. 函数 y=f(x) 的图形的凹凸分界点称为图形的拐点. 拐点只可能是两种点:二阶导数为零的点或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 拐点的判别定理1:若在x0处f""(x)=0(或f""(x)不存在),当x变动经过x0时,f""(x)变号,则(x0,f""(x0))为拐点. 拐点的判别定理2:若f(x)在x0点的某邻域内有三阶导数,且f""(x0)=0,f"""(x0)≠0,则(x0,f""(x0))为拐点.
2023-07-18 23:30:581

高等数学 极值点与拐点的判断问题 求解释

你的问题基本可以说就是些概念性的问题,仔细看教材的话应该不成问题。我给你简单区分和解释一下:首先,极值点是一个函数的局部性质,具体说是如果拿函数在此点的值与此点的一个小邻域内的其他值比较,取到最大或者最小,相应的就是极大值和极小值。这一概念与函数本身的可导性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对于一般的可微函数来讲,一阶导数为零的点往往就是一个极值点,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比如f(x)=x^3,x=0并不是一个极值点。一般我们把f"=0的点叫做驻点,极值点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驻点,要么是不可导点。反之,是不对的,不可导点或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其次,拐点是函数图象凸凹性(有教材称为上凸和下凸)发生变化的点,所以叫做拐点,它与极值点没有本质上的关系,反应的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性质。与极值点类似,拐点也是由两类点组成的:一是二阶导数为零的点,二是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
2023-07-18 23:31:072

拐点一定是二阶导数为零吗?

不一定。拐点的定义本质上是函数曲线的凹凸分界点。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阶导数,则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函数在该点二阶导数不存在,也有可能该点是拐点。2.必要条件设函数f(x)在点X的某邻域内具有二阶连续导数,则该点的二阶导数为0,反之则不成立。3.充分条件第一充分条件函数在某点处二阶导数为0,在该点处左右两次二阶导数异号,则可以判定为拐点。两侧同号则不为拐点。第二充分条件函数在某点处二阶导数为0,三阶导数不为0,则可以判定为拐点。4.拐点的求法1)求出函数二阶导数表达式2)令二阶导数为0,求解出导数为0的对应x取值,并求解出二阶导数不存在的对应x的取值3)检查2)中每个x的两侧二阶导数的符号,是否异号。
2023-07-18 23:31:141

对勾函数的拐点如何确定

y=x+(a/x). a>0拐点(√a,2√a)
2023-07-18 23:31:511

拐点与驻点的区别

函数的一阶导数为0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驻点可以划分函数的单调区间。(驻点也称为稳定点,临界点。拐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曲线的点(即曲线的凹凸分界点)。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次导数,则二次导数必为零或不存在。 驻点和拐点的区别  在驻点处的单调性可能改变,在拐点处单调性也可能发生改变,但凹凸性肯定改变。   拐点:二阶导数为零,且三阶导不为零;   驻点:一阶导数为零或不存在。 驻点和极值点的区别  可导函数f(x)的极值点【必定】是它的驻点。
2023-07-18 23:31:584

如何理解函数的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

函数的二阶导数,若在某区间为正则为凹区间,若在某区间为负则为凸区间;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拐点,又称反曲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若该曲线图形的函数在拐点有二阶导数,则二阶导数在拐点处异号由正变负,由负变正或不存在。扩展资料由符合0 ≤ x ≤ 1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便是一个区间,它包含了0、1,还有0和1之间的全体实数。其他例子包括:实数集,负实数组成的集合等。区间在积分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作为最"简单"的实数集合,可以轻易地给它们定义"长度"、或者说"测度"。然后,"测度"的概念可以拓,引申出博雷尔测度,以及勒贝格测度。区间也是区间算术的核心概念。区间算术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舍去误差。区间的概念还可以推广到任何全序集T的子集S,使得若x和y均属于S,且x<z<y,则z亦属于S。例如整数区间[-1...2]即是指{-1,0,1,2}这个集合。
2023-07-18 23:32:051

为什么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也可能是函数拐点?

因为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左右两边的二阶导数的符号可能是不同的
2023-07-18 23:32:243

为什么一个函数在拐点处的二阶导数为0

因为拐点就是图像凹凸性改变的点,凹凸性改变了,二阶导±正负符号就改变了,那么这个点肯定是零点啊。
2023-07-18 23:35:418

文言文译现代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2、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怎么”。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4、为:成为。5、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6、邪(yé):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
2023-07-18 23:35:30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意思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
2023-07-18 23:35:371

陆贾违背吕后旨意的马背上的书生

这位学者是一个非常雄辩的人。他才华横溢,作为汉高祖的幕僚,跟随左右。他经常以诸侯的身份代表刘邦。他就是陆贾。贾是一个敢于在刘邦面前直言不讳的人。鲁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诗谈书法。刘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老粗,不喜欢文人诗词书法的原则,就发脾气说:“我现在就要夺得天下,要在那里读书。”网络图鲁直言:“马上得天下,就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无言以对。他虽然不高兴,但还是觉得有道理。可见,陆贾是一位有胆识的学者。刘邦死后,吕太后专权,吕嘉知道太后想干预政权,暂时无法与之抗衡,于是退位回国。陆贾在家,心在朝廷。他得知吕后立吕氏兄弟为王,胡作非为,非常担心国家!他想到了一个计划,直接去找首相陈平说:“当世界安全的时候,每个人都注意到了首相;当世界面临危险时,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将军们。网络图和谐有能力的人来加入我们。有了贤人的庇护,权力不会分散,国家才会稳定。“根据刘嘉的计谋,与太尉周伯清交往,感情深厚。这样,吕后就不能肆意妄为了。陈平还给了卢佳一百个奴婢,五百万元。贾冉要在大臣面前告状,为的是让吕后放松警惕。秘密准备消灭卢氏兄弟。吕后死后,鲁立即铲除了卢氏兄弟,建立了文帝。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3-07-18 23:35:391

请翻译古文:樊重有远见(全文翻译)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2023-07-18 23:35:492

陆贾`隋河是什么典故?

回答正确,我就不多说了
2023-07-18 23:35:57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治的古义今义

此句出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此文中------------------------------------------------------------------------------------------------------ 治译为:从事研究。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 治:基本字义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 2. 整理:~河。~水。 3. 惩办:~罪。处(chǔ)~。 4. 医疗:~病。~疗。医~。 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6. 从事研究:~学。~史。 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9. 姓。 《孙权劝学》中词语翻译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2、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乃:于是,就。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过:到。 17、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见事:认清事情。 24、但:只,仅。 25、孰若:谁像。孰:谁,若:像。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9、何:为什么。 30、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3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2、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 33、始:开始。 34、与:和。 35、论议:谈论,商议。 36、大:非常,十分。 37、惊:惊奇。 38、今:现在。 3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40、复:再。 41、即:就。 42、拜:拜见。 43、待:等待。 44、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 46、当:掌管。 45、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6、更:重新。 47、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8、邪:吗。表反问语气。 49、乎:啊。表感叹语气。 48、当涂:当权,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通假字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同“途”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古今异义词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以:用 古今异义字 更古:重新。今:更加,越发。 及 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 难道。 就 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 人物的通称。 过到,经过。 但【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语气词,译为“罢了”。今:耳朵 治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当时专管传授经学的学官。 今:求学的高学位。 见古:知道。 今: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常熟博士堂教育为您解答
2023-07-18 23:35:581

孙权劝学 课下注释

哦……你说什么?
2023-07-18 23:36:095

【读书】汉高祖刘邦的智慧

汉高祖刘邦的智慧,纵观那些成大事者,皆为具备!秦朝末年,起义不断,而作为楚国大将项梁之侄的项羽,起初是锋芒毕露,率先推翻秦王暴政,似乎成了天下民心所向。与此同时,还有一支起义军崭露头角,这就是刘邦领导的一帮兄弟,不过跟项羽的军队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按理来说,如此发展,最终又实现大一统王朝的应该是项羽才对,为什么会是刘邦呢?个人认为原因在于“总结”二字。刘邦起义过程中,不管是失败还是最终的胜利,他都会总结自己,他称说过:“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能取天下也。”而项羽失败后说什么呢?他说:“非战之罪,天之亡我!”由此可见,毫无检讨,到死都不能领悟。 那么刘邦,这位曾经的“小人物”,他除了会自我总结,身上还有哪些优点呢?1.刘邦不会独断专行,能听得进去他人意见。刘邦自己没文化,所以也不重视儒士。曾有位叫陆贾的儒士,他劝告刘邦要多读书,刘邦很不耐烦地说:“老子骑马打天下,哪用得着诗书?”陆贾气愤不已地说:“马上能得天下,难道要在马上治国吗?当年周武王以武力打下天下,之后文武并用,这才是治国之道。假如秦国平定天下后,以任治国,你还有机会拥有天下吗?” 陆贾的话虽然很刺耳,但是刘邦却虚心接受,并向陆贾求教。而陆贾也是很上心,为刘邦分析秦亡之因,讲述治国理念,每讲到精彩之处,刘邦便大声喝彩。后来,刘邦采用了陆贾的治国理念,并使西汉初期的经济迅速增长。2.刘邦能抓住小人物所需,并懂得给予。刘邦很会满足“小人物”所求,在刘邦眼里,天下百姓皆为“小人物”,小人物所需的就是安居乐业,刘邦只要做到让百姓安康,就没人会造反。 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军队。后来他拥有了天下,但此时面临的是裁军,这件事一旦做得不好,有可能这些被遣散的士兵会造乱。而刘邦的做法却很明智,他遣返士兵的时候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各诸侯国的士兵如果在关中安家,将免除他们徭役12年;如果回到故乡,将免除他们徭役6年;并且由国家来供养他们一年,可谓是衣食无忧。 这些被遣散的士兵,得到了如此厚重的待遇,他们哪还有闲工夫去造反。刘邦的这种做法,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又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3.刘邦为人谦虚,认可比自己强的人。韩信曾说刘邦“将兵不过十万”,其实这是给刘邦留着面子呢。刘邦平民出身,虽当过泗水亭长,但他的实际水平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治理国家,比刘邦强的人太多,比如像萧何、陆贾、陈平等;征战天下,比刘邦强的人更多,比如项羽、韩信、英布等。从这一点而言,刘邦曾谈论“三杰”时说的话,全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他能意识到当自己技不如人时,就得虚心向有能力的人请教。因此他在任人唯亲的同时,也能够重用贤才,并且愿意相信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哪怕他自己非常讨厌那个人。4.刘邦为人大度,不会小心眼。刘邦有个老乡叫周昌,刘邦称帝后,有一回在宫里搂着戚姬作乐,恰好周昌去找刘邦奏事,周昌见到后扭头就走,刘邦追上去抓住周昌便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也不胆怯,说到:“你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这要是换了别的皇帝,周昌早被杀头了。但是刘邦不同,不仅没杀周昌,还让他担任御史大夫。 再比如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也曾经要杀刘邦,而刘邦也是非常恨雍齿,欲杀之而后快。但凡换了任何皇帝,一旦抓住了雍齿这样的背叛者,肯定是快意恩仇。后来雍齿被刘邦抓获,但他非但没啥,还给雍齿封了个什邡侯,最后什邡侯得以善终。对于曾经的敌人季布,也是如此。5.刘邦能输得起,放得下。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不过在此期间,刘邦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窝囊。尤其是彭城之战,汉军的五六十万人,被项羽区区三万人给击溃,刘邦仅仅带着几十人出逃,连刘邦的父母妻子都成了项羽的俘虏。还有固陵之战,因为韩信和彭越只是观战,导致刘邦被楚军困得不敢出营垒。 但是,刘邦的心态实在是难得可贵,他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后,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最终成为楚汉之战的胜利者。而项羽则不同,他是贵族出身,他自认为拥有高贵的血统,就得做到“士可杀而不可辱”。失败之后,明明可以渡江逃跑,然后卷土重来,但他却选择了在乌江自刎。说白了,就是死在了面子上。 如果拿刘邦跟项羽对比,刘邦胜就胜在了性格上,胜在了自己的心态上。汉高祖刘邦的这些优点,纵观那些成大事者,皆为具备!6、刘邦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大本事,却也敢做敢当。 他当亭长时,曾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到骊山去,一路上开小差的人不少。于是刘邦干脆把犯人的绳子统统解开,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一走了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见刘邦并没把什么职衔放在眼里,也没把什么王法放在眼里,更不会因为要保住亭长的差使就什么出格的事都不敢干。只要他认为该干,就会去干,没那么多小心眼,也没那么多小算盘。 7、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当机立断,干净彻底,做什么都很到位,一点也不粘糊。刘邦自己虽然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计谋,但判断力极强,也敢拍板,而且豁得出去。正是这种资质,使他多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终至以弱到强,步步走向胜利。究其所以,就在于刘邦是流氓,是流氓中的英雄,因此敢于拿生命豪赌一把。8、刘邦是个流氓,然而却是流氓中的英雄。说他是流氓,只是指他的出身,他的教养,并不是指他的资质。要论资质,刘邦确实无愧于领袖称号,他简直就天生是当领袖的材料。一个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素质他都有,根本不用别人教,况且也教不了。张良、陈平、韩信、萧何他们是给刘邦出过很多主意,但这些主意都是针对现实问题的,有的还是具体操作问题,是谋略而不是战略。战略性的建议也有,而刘邦也往往一点就通。这种洞察力、判断力和悟性,简直就是天生的。韩信说他“将将”的才能“此乃天授,非人力也”,并不完全是恭维,当然也不是讽刺。9、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刘邦最大的优点是“知人”。这里说的知人,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尊重人才和善用人才,而是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优点,也知道人性中的弱点,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能孤立敌人各个击破,终于运天下于股掌之中。什么是天下?天下并非土地,而是人。所以,得天下,也就是得人,得人心。刘邦很懂这个道理。他似乎天生就会和人打交道。《资治通鉴》说他厌恶读书,却天性聪明,胸襟开阔,能采纳最好的谋略,连看门人和最底层的小兵,一见面都成为老朋友。我想,除因他性格豪爽大度,不拘小节,易与相处外,还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此他把所有的人都看作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惟恐其少,不厌其多。怎样才能得人心?也就是要能知道别人心里想要什么并予以满足。韩信念念不忘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之恩,说明刘邦已得他心,也说明刘邦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自己肚子饿要吃饭,知道别人也想吃,便让出自己的饭食;自己身上冷要穿衣,知道别人也想穿,便让出自己的衣服;自己想得天下想当皇帝,知道别人也想封妻荫子耀祖光宗,便慷慨地予以封赏。这种“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的想法和作派,在中国最是大得人心。10、不能替别人着想的人,其实对自己也缺乏体验;而能够以己度人的人,也多半有自知之明。刘邦确实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百无一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用计没有谋略,打仗没有武力。因此他把这些事情都放手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只做两件事,一是用人,二是拍板。这样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处,也调动了别人的积极性,一举两得。加上他明是非,识好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勇于纠正自己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使得别人心甘情愿为他所用,从而在身边集结起一群英雄豪杰,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比如樊哙有勇,张良有谋,韩信会将兵,萧何会治国,简直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结果他这个老板当得非常潇洒,也非常成功。项羽不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什么都自己来,反倒吃力不讨好,变成光棍一条。11、刘邦也犯错误,而且犯判断错误和战略错误,但他肯认错,也肯改。公元前200年,刘邦对形势和军情作出错误判断(实则中匈奴诱兵之计),不听娄敬的极力劝阻,亲自带兵挺进;深入敌方腹地,结果被匈奴围困在白登(白登是平城附近的一个小城。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此役又称“白登之围”或“平城之围”),幸亏用陈平密计(其计不详)才能脱离危险。刘邦班师回到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立即释放关押在那里的娄敬,向他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并封娄敬两千户,升关内侯。12、刘邦不但大度,也细心。刘邦这个人,表面上看大大咧咧,其实心细如发。鸿门宴前一天晚上,他听说项羽第二天就会兵临城下,又听说项伯可以从中斡旋,立即就决定和项伯拉关系,套近乎。但他并不马上急不可耐地去见项伯,而是先问张良与项伯谁的年纪大。听张良说项伯年长,便立即表态“吾得兄视之”。这就等于说自己和张良是“兄弟”。你张良的哥,就是我刘邦的哥。与张良平等,张良有面子;尊项伯为兄,项伯有面子。两边都讨了好,刘邦实在聪明。《史记》中,刘邦自己的解释是:“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毛主席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这八个字就是刘邦最大的优点,以及他能够成就帝业的最重要原因!所以说,读史明智,对于每个人来说,谦虚是一种战略高度的美德,我们要多戒骄戒躁,多向汉高祖刘邦学习,学习他的“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因为这八个字就是刘邦最大的优点,以及他成功的秘诀!
2023-07-18 23:36:111

在材料一中反映的思想,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

5555555555555 我想抄你的,打开却没一个回答的!!!!!!!!! 真无语!!!!!!!!!
2023-07-18 23:36:232

什么是色散?

色散广义的说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几列波在媒质中传播,它们的频率不同,传播速度亦不同,这种现象叫色散;而在物理学中,把凡是与波速、波长有关的现象,叫作色散。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当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扩展资料:在光学发展的早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特别困难.在牛顿以前,欧洲人对颜色的认识流行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颜色不是物体客观的性质,而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的形成都是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比例混合的结果。1663年波义耳也曾研究了物体的颜色问题,他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属于物体的带实质性的性质,而是由于光线在被照射的物体表面上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能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白色,完全吸收光线的物体呈黑色。另外还有不少科学家,如笛卡儿、胡克等也都讨论过白光分散或聚集成颜色的问题,但他们都主张红色是大大地浓缩了的光,紫光是大大地稀释了的光这样一个复杂紊乱的理论。所以在牛顿以前,由棱镜产生的折射被假定是实际上产生了色散,而不是仅仅把已经存在的色分离开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散
2023-07-18 23:36:251

关于汉高祖刘邦

他怎么了、 哦
2023-07-18 23:36:348

色散现象

  1、其实,色散现象指的是光学当中的复色光,经过仪器作用分解成为单色光之后形成光谱的现象。   2、色散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棱镜或者是光栅等仪器作用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3、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借助仪器,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文中提到的色散现象。
2023-07-18 23:36:371

文言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什么意思

我难道是让你研究文章成为有学问的人吗
2023-07-18 23:36:433

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频率组成的光),称为复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称为单色光。一般让白光(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就能产生光的色散。对同一种介质,光的频率越高,介质对这种光的折射率就越大。在可见光中,紫光的频率最高,红光频率最小。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棱镜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光通过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这样,三棱镜将不同频率的光分开,就产生了光的色散。原理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在自然界中,太阳光是白光。当太阳光的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假如用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些光带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023-07-18 23:36:431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如今,你掌管事务,难道还不学习吗?”吕蒙就将军中事务繁多当借口来推脱。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精通儒学,当学官吗?我只是希望你了解历史罢了。若你说你军务繁多,那有谁军务有我多?”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2023-07-18 23:36:511

陆贾回答尉佗我孰于皇帝贤之问时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用了疑问句两相对比说明问题的技巧。意思是我和皇帝相比,哪个才是贤能的人呢?推出皇帝贤能。
2023-07-18 23:35:214

文言文《孙权劝学》翻译,要精简,少的

不少不多。
2023-07-18 23:35:0213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

赞同楼上的
2023-07-18 23:34:356

陆贾思想的先进性和敏锐性,为何使他成为汉初最富有思想的先锋人物呢?

陆贾(约公元前240年一公元前170年),楚国人,汉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早年陆贾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位后,陆贾受命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朝赐予的南越王印,称臣奉汉约,被任命为太中大夫。陆贾是个颇有远见的人。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的自矜,陆贾一直建议高祖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思想,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贾一生所做的事情,总结起来,最著名的莫过于以下四件:一、为刘邦出使南越,成功劝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向刘邦称臣。二、劝说刘邦读《诗》、《书》等儒学思想使其明白“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道理。三、在吕后专权,刘氏天下岌可危的时候,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周勃摒弃前嫌,团结一致,为日后平定诸吕之乱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四、为汉文帝再次出使南越,劝南越王再次去帝号,恢复与汉王朝的臣属关系。陆贾凭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不仅解决了汉朝当时所面临的政治难题,还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语》是汉代最早的一部政论散文,文章质朴,议论切实,开贾谊、晁错政治论文之先声。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同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因战乱多年,汉高祖不想用兵征伐已在番禺自立为南越武王的赵佗于是派陆贾南下说服赵佗归须汉朝,代表汉朝廷授印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陆贾与随从一行等人来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在番禺的王宫里接见了陆贾。陆贾进门时,赵佗故意把自己的双腿大大地叉开,闭着双眼,给人以睡觉的错觉。赵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陆贾,他想以这位使者的态度来揣测西汉皇帝对南越的态度。一向聪明的陆贾没有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见他彬彬有礼地上前做揖说:“大汉使者陆贾参见南越王。”南越王赵佗丝毫没有回应。于是陆贾又大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赵佗终于睁开了眼睛,漫不经心地说:“我南越向来与西汉王朝无交往,今日足下到此有何贵干?”陆贾微笑道:“本使者身负大汉天子之命,是前来道贺的。”赵佗说:“我能有什么喜事啊?”陆贾从容地说:“如今我大汉天子皇恩浩荡,可怜中原及岭南百姓生活疾苦,特差在下告知大王,只要你归顺大汉,南越可做藩属国自制,不用向大汉交税,同时还可以得到大汉人力物力之援。这样一来,对岭南来说既无战争,也无税赋之苦,只有通商之利。那么在下请问大王,这算不算是喜事呢?”南越王赵佗被打动了,他马上命人给陆贾赐座,又笑着说道:“如果贵使刚才说的话是真的,那确实是我们南越的喜事啊。”随从便立刻把早已捧在手上的印绶制书递给陆贾。陆贾说道:“现有大汉天子赠给大王的印绶和制书为证,请大王放心。”陆贾因此有功,被封为上大夫。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视岭南一带为蛮夷之地。对他们采取“别异蛮夷”的政策,严禁国人与岭南一带通商,传播文化,严禁铁器、母牛、母马输入南越。这种政策,严重地损坏了南越国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大大地影响了南越同汉朝的友好关系。赵得知此事后,再三派遣使者来向大汉王朝请求取消禁令,但屡次都遭到拒绝。另外,吕后还派人到赵佗的老家河北真定,挖掘赵氏父母的祖坟,诛赵氏兄弟宗族,并先后派兵讨伐赵佗。赵佗不满再次自立为南越武帝。从此,南北再次陷于分裂的状态。直到汉文帝即位后,才恢复了“和辑汉越”的政策。汉文帝首先派遣官员重修先人冢,每岁奉祀,并封官厚赐赵氏兄弟。公元前179年,后汉孝文帝再次派陆贾南下,又一次说服赵归顺汉朝。前后17年间,陆贾两下番禺,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弱儒生出身的陆贾,却是柔中带刚,以宾客”的身份在刘邦的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为刘邦大汉王朝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陆贾劝刘邦读《诗》、《书》,率先盾到隐藏在歌舞升平背后的危机,以其思想的前瞻性向沾沾自喜的刘邦进上一言,对于维护两汉四百年的基业无疑有积极作用。换言之,陆贾思想的先进性和敏锐性,使他成为汉初最富有思想的先锋人物。也正是他开启了贾山、贾谊以秦喻治乱之理的先河。陆贾是一位能言善辩的谋土。对于他语言的威力,用施耐庵评王婆的话,最为贴切不过了:“开言欺陆贾。”陆贾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所仰慕。
2023-07-18 23:34:101

孙权劝学古文全文翻译注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7]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7]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3谓:告诉。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5曰:说。6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7今:当今。8当涂:当道,当权。9掌事:掌管政事。10辞:推托。11以:介词,用。12务:事务。13孤:古时王侯的自称。14岂:难道。1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书。16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7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8但:只,仅。19当:应当。20涉猎:粗略地阅读。2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22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023-07-18 23:34:047

谁开创了汉朝

是汉高祖刘邦开创了汉朝。
2023-07-18 23:33:57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意思 孙权劝学原文介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原文:《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译文对照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023-07-18 23:33:541

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陆贾的政府不干涉理论,大概可以称为东方的自由放任主义
2023-07-18 23:33:481

西汉思想家:陆贾,从高祖定天下,有《新语》其著作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陆贾,汉初时楚国人,楚汉相争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高祖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赏识,被誉为“有口辩士”。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派人来见刘邦,想签订盟约以瓜分关中,刘邦认为是诈计,就派郦生、陆贾前去游说,用私利诱惑秦军将领,趁机攻破了武关。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派陆贾游说项羽,让项羽释放被俘的父亲、吕后等人,未能成功。 说臣南越 刘邦平定中原后,赵佗 (也称 尉他 、 尉佗 ) 已在南越称王,因国家初定, 刘邦便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佗归附汉朝。陆贾到后,赵佗接见非常不礼貌。陆贾便细数赵佗的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不讲礼仪,随后结合楚汉之争的历史,指出南越和汉朝实力上的强弱悬殊,晓以情理,迫使赵佗改颜谢罪。 赵佗问及他与萧何、曹参、韩信谁更高明,陆贾回答赵佗似乎更高明。赵佗很高兴,又拿自己和刘邦进行比较,陆贾明确答复汉王远胜赵佗。赵佗对陆贾的说辞非常满意,愿意遵从汉朝约束,接受南越王封号,对汉称臣,并留陆贾宴饮数月。陆贾回朝汇报,刘邦非常满意,任为太中大夫。 进献新语 汉得天下后,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称引《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刘邦讨厌儒生,因而骂道:“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陆贾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极力称赞,称其书为“新语”。 称病归隐 刘邦死后,惠帝懦弱,吕后掌权,想封吕姓诸人为王,又担心大臣不服,据理力争。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陆贾知道事不可为,便称病辞官,在好安家落户。 陆贾变卖了出使南越时所得的财物,共计千金,便均分给自己的五个儿子每人两百金,让他们各治生产。陆贾自己则坐着华贵的车辆,带着十个舞乐侍从和一口价值百金的宝剑,轮流到五个儿子家里居住,每家住十天,将来死在哪个儿子家里,就得到他的这些随身之物。由于陆贾常到其他地方作客,每人一年也不过轮流两三次,很好的避免了老来色难的困境。 协同灭吕 吕后掌权时,外戚的许多吕姓都被封了王,总揽朝政大权,打算劫持少帝,篡夺刘氏天下。陈平很担忧,但力所不及,又怕祸及自身,于是常静居深思,考虑对策。陆贾前去问候,没有通报就直接走进房中,当时陈平正在思索问题,没有看见。陆贾指出陈平担心诸吕篡权,少主危殆的事实,进言说:“国定安定时,要留意丞相;国家危险,要留意将军;将相和睦,人民就会归顺朝廷。”因而建议陈平结交周勃,以保护社稷。 陈平采用陆贾之计,献五百金为周勃祝寿,周勃亦投桃报李,从此将相深交,吕氏的阴谋因此一再受挫。为了感谢陆贾,陈平以“饮食费”为名,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辆马车,五百万钱。陆贾用这些财物在公卿中游说,名声大震。在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的过程中,出力颇多。 再入南越 诛灭吕氏后,文帝即位,通告诸侯和四方边境之国,广施盛德。当时赵佗已趁机自封为“南越武帝”。于是文帝派人修复赵佗先人在真定的坟墓,增设守墓之人,按时祭祀,并厚待赵佗尚在中原的兄弟,同时寻觅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等人举荐陆贾,文帝同意。 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见赵佗后,宣示文帝诏书 (即《赐南越王赵佗书》) ,赵佗表示愿意放弃帝号,去除僭越的各项礼仪,永为藩臣,地位如同诸侯。陆贾不辱使命,回朝禀报,文帝非常高兴。 汉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年),陆贾寿终正寝。 治国理念 ●行仁义、法先圣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后归本于儒家的仁义观,对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发展,在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由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链环。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须起到表率作用,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君主的道德修养水平密切相关。陆贾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这套德化理论,认为秦亡就是因为不施仁义、专任刑罚, 骄奢靡丽以及重用赵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认为汉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辙,就必须反秦道而行之:“行仁义而轻刑罚; 闭利门而尚德义; 锄佞臣而求贤圣”,定下了带有强烈儒学色彩的三大为政原则。 同时,为了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应汉初政治统治的需要,他在坚持儒家基本思想倾向的同时,已经公开地从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儒家的思想体系,开启了汉代儒学重构的先河。 ●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陆贾的“夫道莫大于无为”的思想来源于道家黄老之学。陆贾的无为并不是由作为宇宙本根的道的无为推演出来的,而是从秦王朝骤亡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与秦始皇的滥用刑罚的有为相对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则把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决问题。 陆贾并不排斥有为,他认为如果没有人为的努力,社会就不能进步;既然圣人都有为,那么君子当然也要有为;有为不是妄为,而必须以道为准。主张对一切凡人力所能为、又必须为的事,均应该尽力而为之。 在陆贾思想中,无为和有为是有机的统一,是治道的一体两面,以有为求无为,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积极有为,依仗自身修养制定出一套社会秩序,然后将这套政治社会秩序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制礼定乐,教化天下。 ●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陆贾同时也改进了法学,他批评秦“法治”太过,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减废秦法,但仍然坚持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只不过“法治”不再是治国之本,而是治国之末。陆贾还进一步提出减免赋税徭役,让利于民。要与民休息,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做到“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贡献”。 在历史观方面,陆贾继承了法家韩非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 先圣 、 中圣 、 后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陆贾不仅意识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还接触到了国家和法律的起源。陆贾在继承与发挥法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权变学说,表达了汉初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积极巩固和发展封建统治的新制度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人感应、规限人君 陆贾天人学说中的阴阳灾异思想来源于阴阳家。陆贾一方面继承与发挥了《易传》与《荀子》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同时也吸收进了阴阳家的一些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迷信思想。 陆贾虽从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人间最高的权威,君主可以统治万民,但却没有人能制约君主,因此只有借这种可与人感应的天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种规劝和限制人君胡作非为的作用。 总之,陆贾不仅为儒学在汉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儒学在汉代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启贾谊、董仲舒的汉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学发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的一个中间环节。这种天人感应说,在汉代肇端于陆贾。陆贾和贾谊的这些天人感应的思想,后来被董仲舒发展成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 人物评价 班固: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 王充: (《新语》) 言可采行,事美足观,鸿知所言,参贰经传,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 刘渊: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 (贾) 无武,绛灌无文。 刘勰: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进《新语》,其辩之富矣。 钟惺:逆取顺守",自是三代以后有天下不易之道。此语已先贾生辈发之,自是汉文治首功。 薛稷:陆贾南行,责蛮夷之失礼;陈汤西讨,诛单于之暴慢。终令赵佗贡职,郅支传首,竹帛所载,斯其庶乎! 刘知几:刘氏初兴,书唯陆贾而已。 刘克庄:郦烹未久蒯几烹,陆子优游享令名。南帝称臣橐金返,更推馀智教陈平。 徐钧:溺冠骑项不知儒,马上功成习未除。新语见称应有意,当时人未说诗书。 彭时:往者奉使之臣,充以驿人驵夫,招衅启戎,职此之故。今宜择内蕴忠悃,外工专对,若陆贾、富弼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 屈大均:自古文人至越者,始陆贾,继终军,皆有光于越。 潘永因:言语一科,岂尽悬河。清谈差胜,专对无多。词正鲁连,能排西帝;语新陆贾,可服南佗。 主要作品 《汉书·艺文志》记载:“陆贾二十三篇”,除《新语》十二篇外,其他都失传了。陆贾有赋三篇,今已失传;另有《楚汉春秋》,当为秦末与楚汉相争的历史著作,后在流传中散佚,清代茆泮林编过《楚汉春秋》辑佚。 史书记载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轶闻典故 马上得天下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陆贾分金 孝惠帝 时,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 , 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相关争议 籍贯出身 陆贾,楚人,关于西汉时陆氏的起源学术界有三种:1、田姓陆氏,齐宣王之後;2、芈姓陆氏;3、陆浑国之后。但关于陆贾之具体籍贯,自唐时已不可考。 《史记索隐》引《陈留风俗传》云:“陆氏,春秋时陆浑国之后。晋侯伐之,故陆浑子奔楚。贾其后”。“陆浑国”即《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前638)所说的“陆浑之戎”,本为少数民族部落名,居于河南伊、洛一带,陆浑子奔楚,事在昭公十七年(前525)。可见,陆贾之祖先乃移居于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他后来善于做少数民族的工作,或许与这种出身不无关系。 新语真伪 对《新语)的真伪,也有人怀疑过,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还是真的。如明代钱福就认为《新语》是“随时论奏,非若后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然其言既与迁传合,而篇次至于今不讹......其为真本无疑。”张岱年也认为:“《新语》是陆贾的著作,这是应当肯定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学界曾就《新语》一书真伪问题展开过一次讨论,胡适、罗根泽、余嘉锡等人肯定其真,而梁启超、张西堂、孙次舟等则论其伪。 学派归属 后人对陆贾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其思想的学派属性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儒家说 这种观点,把陆贾归之儒家,并认为是汉初"最早最纯"的儒家。   最早将陆贾归入儒家的是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的儒家类列有"陆贾二十三篇"。班固在《宾戏》中对陆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陆贾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是儒家的忠实传人。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陆贾不仅可以与西汉大儒董仲舒并列,而且董仲舒还是陆贾思想的继承者。 自从班固和王充定下了这个调子以后,历代许多学者均沿袭这一观点,认陆贾为儒家。如:宋人黄震;明人钱福;清人严可均等,认为《新语》为儒家者颇不乏人,且越往后评价越高。 2、杂家说、道家说   较早指出这一问题的是宋人石介。他在《汉论》认为陆贾之思想并不纯乎儒,而是霸王道杂之的。   到了近代,怀疑其非为儒家思想者越来越多。胡适认为《新语》中既有儒家思想,又有法家和道家思想,在《述陆贾的思想》一文中,胡适更明确指出此书是杂家。   到了当代,一些学者把陆贾称为“新道家”,认为《新语》是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如萧董父;熊铁基。 评析 上述两种看法各有所据,但均有各执一偏之嫌。这实质上涉及到如何看待儒家的问题。 主儒家说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突出陆贾继承孔孟,“崇王道、黜霸术”的一面,而抹煞其受道家或法家思想影响的一面。从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实际来看,自荀子开始,已开创了以儒为主,兼采各家的兼容并蓄的学风,到了西汉,陆贾、贾谊承其风,董仲舒则集其大成,后世学者也莫不因之。许多学者之所以认陆贾和董仲舒为"醇正",正说明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承认这种以儒为主兼收并蓄是必然的、合理的发展趋势。 后世纪念 陆贾墓 主词条:陆贾墓 陆贾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店头镇桃花塬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陆贾纪念位。陆贾墓三面环沟,一面接塬,现属店头镇关牛山林场,周围松柏杂树交翠。墓前原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石碑一通,上书“汉太中大夫陆公贾墓”,署“清代陕西巡托毕沅”,现已毁。 相关遗迹 好村东边的东原上,有一村,当地人称为陆贾村(一说,陆贾在此隐居生活)。 湖南益阳资水南岸的一处地方,古地名叫陆贾山,传说陆贾出使南越时,曾在那里小居。 广州市越秀山、广州番禺区大夫山森林公园及岭南岭北都有陆贾的历史踪迹和纪念建筑。
2023-07-18 23:33:401

文言文译现代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2、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怎么”。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4、为:成为。5、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6、邪(yé):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
2023-07-18 23:33:331

陆贾给刘邦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后,陆贾就经常在刘邦面前提出要多读一点《诗》、《书》的重要性。刘邦以为这些书生是拿自己没有读过几天书开涮,有意卖弄他自己的学问。再加上老刘还的确也不喜欢儒生,拿人家儒生的高帽子当过尿壶。所以,他挺烦陆贾没完没了的重复什么《诗》呀、《书》呀的。不就是一些无病申吟的老调和之乎者也的陈词吗?刘邦开始出粗话骂上了:“老子(乃公)骑在马上打下的天子,怎么会跟《诗》、《书》有屁事!”陆贾显然早有准备,立即反驳道:“骑马打天下,难道就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就拿商汤、周武来说,他们可都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通过安抚百姓守住天下的(逆取顺守)。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嘛。”陆贾也不客气了,抢白刘邦说“历史上吴王夫差、智伯都是极端使用武力而亡的;秦任刑法多年不变,最后消灭赵国。如果秦统一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怎么能够得到并拥有天下呢?”刘邦一下子惊诧得有些无地自容了,连忙对陆贾说:“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之者的原因,包括自古以来的成败之国得失的原因。”陆贾就粗述古往今来的存亡之徵,共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就惊叹一次,连连夸好,大臣们也跟着高呼万岁。大伙把这本书起名为《新语》,足以说明陆贾的观点在当时确是新颖独到,富于创新。这要搁现在,大概要发单行本了。他是第一个提出了汉帝国如何长治久安问题的,他成为汉初最富有思想的先锋人物。 当年李斯也是这样说的,可是事实呢?说归说,关键在实效。不过,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正是这本《新语》的诞生,开创了汉帝国以来系统总结秦帝国经验教训的一代思想先河。历史的奇迹显然还在后面。儒生陆贾并没有让汉高祖刘邦实行儒家的政治理想,相反却是一套黄老道家的政治主张。成为自春秋战国五百年来法家思想独占鳌头直至缔造秦帝国以来,道家哲学作为第二个政治指导思想成就了汉帝国初创盛世七十年的辉煌。 他第一个把道家思想上升为一种治国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不只是道家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是用道家的思想原则把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决问题。陆贾的《新语》虽然是粗略的表述,但他的这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无疑影响到今后的思想发展走向。自陆贾始,一切哲学思想自汉以来,都着眼于实际,注重其实用功效。事实证明,后来的思想家们几乎都致力于思想多元一体的努力。
2023-07-18 23:33:331

孙权劝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拓展资料:出处司马光《孙权劝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2023-07-18 23:33:271

急急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什么意思?

1、这句的意思是: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出自《孙权劝学》。原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3、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023-07-18 23:33:20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逐字翻译

孤:王侯自称 岂:怎么 欲:想 卿:对他人的敬称 治:研究 经:儒家经典 为:做 博士:古代学校讲授儒家经典的人. 翻译:我怎么会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呢?
2023-07-18 23:33:10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什么意思?

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治: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但: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2023-07-18 23: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