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而是一种连词。没有特别的意思
1,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2,上述解释在一般辞典、书本里都能找到。
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根本原因不是找不到对行而上学的解释,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叫“形而上学”这么一个古怪名字?为什么不叫“学下而行”或者“下学行而”或者别的什么?因此我们必须解释“行而上学”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写过一本书叫“physics” ,这个词现在翻译为“物理学” ,古代中国刚接触西方文化的时候把它翻译为“形学” ,意思是“关于物体(形)的科学” 。
后来亚里斯多德把他的一些思想写成一本书,叫“metaphysics” ,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或之上)的科学” 。当时中国译为“形而上学” ,意思是“形学之上的科学” 。
这本“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就是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
因此后来就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来表示孤立 、静止 、片面的哲学观点。
- 九万里风9
-
而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时,相当于“以”。
- Jm-R
-
没有意义的,只是文言文中的语气词
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形:具体的,能看到的东西以及能够感知的东西。哲学上的形而上是指:超越感性的理性思维,是一种脱离实体的纯粹理性思维。可以说:主观的抽象思维都叫形而上。2023-07-16 09:53:291
什么叫 形而上
。形而上楼下一层说的对。叔本华、尼采等 所做的 对传统的 形而上哲学的批判属于后现代2023-07-16 09:53:456
啥是形而上,啥是形而下,啥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是哲学 形而下是自然科学2023-07-16 09:54:156
为何叫做“形而上学”
任何永恒的概念都是形而上的感念2023-07-16 09:54:356
政治哲学中“形而上学”什么意思?求解义。
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刚从高考走过来的人的记忆。。高考复习是这么讲的。。不够具体,但求理解)2023-07-16 09:54:543
什么叫做行而上、行而下?
真羡慕ylxyhz这位五级经理啊,有如此好的政治老师,要是人文学科的老师都是这样的,那就好了!2023-07-16 09:55:163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师此器 是什么意识? 求详解~~谢谢了~~
这是哲学范畴的问题。所谓形而上,就是一个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当成是什么,就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比如晚上听见风声,认为是鬼经过,所以他认为世界上有鬼,这就叫形而上,是抽象的。形而下与此相反,是具体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形而上的人,什么都看不到(也就是这个东西无形无影),也认为是这个道理。形而下的人,有实际的东西存在(情绪、情感、样子、容貌、外形),从这些里面学到(师)、了解事物的本质。大概这么个意思,古汉语,特别是这种话,不好详细翻译,供参考。2023-07-16 09:55:241
形而上学和形而上有关系么???
有某种存在形式上的基础性相似之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经典基础;形而上则是道德的基础。它们都具有规律的普遍性,但是表现的性质、范畴、深度有所不同。2023-07-16 09:55:335
什么叫“形而上”?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2023-07-16 09:55:598
形而上与什么相对?
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都没有搞清楚,索性就是干脆不搞清楚,j就是囫囵吞枣的照搬原文“形而上”“形而下”。实际上,古代华文是一音一字一词一意对应的表达法则,单字词语是神洲华语的语文根基,现代华语是在单字词语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双字词与单字词为主,以多字词语为补充的表达规则。不搞清楚这个语言问题,上面的现代理解就无法转换为现代语言。通读原文可知,“形”是天然变易产生的存态或物态,“器”是人心变易——人心认知天物本原后法道以改易天物产生的物态——人造物态。先不解释这句话,而是先看道家的思想:没有施加人力的变易,即天然变易叫天易;天易生成形物的变易有同定性的法则程式,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施加人类力量形成的变易过程叫“人易”,也是文化的本质。而人能够“易”不是像动物一样依靠体力与固定模式,而是依靠脑心的变易思惟生理机能——灵思本性——人的第一本性。人利用灵思本性认识天易事物的变易存态本原,再仿照天易的同定性法则——天道,改易天物或设创事物,就是人类的“法道”;人认知天然变易生成形物的本原天道,再效法天道或受到启发而改易“天易”形物,产生的物态——人造器物,就是人类高于动物之根本所在。再回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基准是“形”即天易物态。这里的“上”与“下”不是位置高低,而是“变易”的层次性高低或者顺序前后或先后,这里就是在“天然变易产生的形物”这个过程的前后或先后。“而”在这里是“之”,表示偏正关系“的”,不是连词;“者”是代词,表示“某某的存在”;“之”是代词,意识是“它”;“谓”就是“称”“叫做”的意思。因此,这就话的意思就是:在天然变易形物生存前的存在(即同定性的规则程序),称它为“道”;在天然变易形物之后(法道改易)形成的存在,就是“器”。“器”是人类认知天易道法而法道改易思创的物态,即人造物态,引申为人造器具、工具,再引申泛指物态、形物(不分天易人易)。所以,天易变易生成形物的同定性规则程序,就是“道”即老子说的“天道”;引申为同定性规则程序即普遍规律或通贯规则(大道、贯道、通理)、规则、法术,再引申为方法、学术、策谋等。古代人把道看成先天存在,具有主观主义色彩,但是认识到“道”是天然变易的客观规律,是远古认知最伟大、最深弘的认知。2023-07-16 09:56:251
什么叫“形而上”?
那是"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相对于唯物论的一种辩证法2023-07-16 09:56:482
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学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在中国,也称作玄学,它和我们通常说的孤立、静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2023-07-16 09:56:5912
什么是形而上学
哲学用语2023-07-16 09:57:526
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几个字原本来自中国,而我们习惯上也给西方的类似的思维套上这个名字,形而上学原本并不带有贬义,仅仅是反应了一个人类特殊时期的思维形式和存在的写照。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专指那些晦涩难懂又抽象的问题,包括数学、纯理性追求、对最高精神或真理的追逐等等,加上一些特殊神话教义的影响,就逐渐诞生了一些非常抽象的理念,人们这些早期的原始性的简单抽象思维叫做形而上的学问,形而上就是高于具体形体形象的东西。事实上人类后来的很多知识都是缘于这些形而上的奠基。相比之下中国的形而上也基本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形而上的时代,从早期的易经智慧,到老子,很多思想都类似于西方的形而上,不过,在中国我们通常把魏晋时代的玄学称为形而上学,这时的玄学开始重视哲理,重视理念,传统的易经和老庄智慧得到哲理的提升,真正的哲学智慧开始被追究起来,经验层次下降一格,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抽象探索,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哲学比较早熟,在西方形而上是根基,而中国似乎有趣就在于,形而上晚于经验,西方很有点哲学孕育科学的思维,而中国正好相反,早期的依赖经验,像科学,而中期后的才越发的像西方的传统哲学。这或许和中国早期这个大农业国对于经验的渴望直接相关。西方后来的科学诞生直接推动了西方的资本世界的发展,而中国那种追求哲理的漫无边际的农业遐想一直延续到近代,在经历了被动和列强的藐视之后才大醉方省的思索图存之路,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是今天,那些追求奴隶嘴脸似的屈躬卑膝者也大有人在,她们还在整天的玩弄占卜算卦,把自己打扮成一副五千年前巫师的模样,也不知道是真奴隶还是装奴隶2023-07-16 09:58:081
什么叫形而上的人?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2023-07-16 09:58:193
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所谓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有两种含义: 1、哲学中探究宇宙本体或本源的的哲学理论体系,即本体论。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在主要西方语言中其形式都很相似,如英语的“metaphysics”、法语中的“la metaphysique”、德语中的“die Metaphysik”、意大利语中的“la metafisica”等。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而亚里士多德可能称做“第一原理”、“哲学”。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2、与辩证法相对的哲学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2023-07-16 09:58:4714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是什么?
1、意思不同。所谓“形而上”是指具体的物质、物体的形态之上,高度抽象、总体概括的内容,所以有“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说法。即“形而上”是脱离了具体物体形象,看不见、摸不到的认知、思想、精神、道理、理论等意识形态和规律法则。“形而下”则指具体的、客观的物质分类,依如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之下,各种客观物体分类之下的非常具体的有形态、形状的具体东西,所以有“形而下者谓之器”。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那么,“形而下”可以包括具体的时间、空间、环境(场合)、人、事、物的个体。2、不同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是对科学无法证明的事物的研究,即没有身体,不能被看见或触摸。对物理的研究是客观的、物理的和事物的。3、不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态思维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物理学习是指用客观的、能动的、辩证的思维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形而上;百度百科-形而下2023-07-16 10:00:021
什么叫形而上和形而下?
你连这都不知道,我知道,但是不是给你说,因为你这种对于别人的依赖会害了自己的,2023-07-16 10:00:226
什么叫形而上学
1、"形而上"是一个哲学名词,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2、"形而上"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3、“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2023-07-16 10:00:561
什么叫形而上学?
1、"形而上"是一个哲学名词,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2、"形而上"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3、“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扩展资料:1、按道家学说,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间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识这些存在的。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恒的存在,故万万不可认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维。2、人的精神思想意识,均属于形而下的“器”,甚至于人建模创造的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一切概念,也只是接近真理而并非真理,是形而下的“器”,我们所能说所能想的,均不离“器”的范畴,”道“是说不出想不出的,说出想出即变质离道远矣。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2023-07-16 10:01:161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内涵?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有何区别-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就是: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这是"形而上",即有形物质形成之前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道"。"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因为它是一种物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本质物质;当本质物质、本体或"道"发展变化为万物以后,物质具有了可见的形状,这就是"形而下",即有形以后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器"。"器"就是拥有具体形态、形体、质量和硬度的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现实物质。"道"是"器"的根源、本质和本体,"器"是"道"的发展态。 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对"形而上"的"道"、也就是现实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无形的本质物质世界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上学;对"形而下"的"器"、也就是现实世界形成以后的有形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下学。 研究和论述形而上学,首先要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认识和界定后,才能够推断本质物质的有关情况,这种学说认为物质在本质上是不变的。 形而下学的理论根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它主要是以万事万物为线索,根据物质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情况,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并解释现实问题,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的。 形而上学揭示了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性。总之,在这里的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哲学,它和形而下学的关系类似于今天我们政治课本上讲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023-07-16 10:02:024
"形而上者谓之气,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形而上学”一词与传统用法中的玄学、理学大体相通,现在则通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或人文学科,“形而下学”则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科学,近代中国学人将西文metaphysics翻译为“形而上学”,在学术上精细的理解和分析一直纷争无定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易传》中“道”的意义是多样的,把它统一到一起就是“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易传》中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中国古典哲学谈“天人合一”是先讲统一,后讲对立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系辞》),前些天,我提到“道”字说中国古典哲学无论是儒道释三家,他们所说的“道”归根到底是一样的,都是天地人等万物如何生成,在运行规律上有分歧,这也是为什么成为不同派别的主要原因。儒家认为这个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在于天,这个天我认为有自然之天和主宰之天两种,儒家主要讲主宰之天。有些把这个天神化,有些认为是理,认为是心,认为是气等等。它的统一部分就是道是可知的,可以感悟到的。 《易传》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系辞》)有一定的形状才叫器。在这个问题上,《易传》认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系辞》)象与形是相互对待的。张载认为“象”也是形而上的,“气化”就是道;程颐、朱熹则认为“象”是形而下的,与“器”同类。其实,“象”也是有分类的,“在天成象”,这个象和器一样都是“道”的具体形态而已。我前面说“道”也有分类。朱熹认为天地一理,万物中又各自有各自的理是有道理的。这个象也一样,有微观可见的,也有宏观的可与“道”混淆的。“器”是“象”在人可见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那么,为什么说“形而上”与“形而下”呢?我前些天便开始思考这个“形”字。“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形状”,从这句话的意义上来讲,一是“道”与“器”的分界,二是接近“器”。这个“形”按我的理解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那么“器”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怎样分哪?我认为“形”只是具体形态中的初步,比如我们说的原意;器就是引申义了。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认识的还不够确切,我以后还会进一步研究的。 孔颖达《周易注疏》提出“形由道而立”,“先道后形”。先秦所谓上下,有时间先后的意思,另外也有高卑之义。孔《疏》中说的“形由道而立”,我是认同的。但“先道后形”我不这样认为,张岱年先生说“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肯定‘道"是高于‘器"的”。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道与器的先后,我认为不存在时间先后,而存在逻辑上的先后,有道无物和无道有物都是不存在的。 “道”与“器”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谈到“道器问题”就不能不说到“道”与“器”的转化。张载在谈易变思想时,说到三个方面,即动静、变化、神理。这个“道器”的转化,可以从动静、变化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二。《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动与静是相互对待的,没有动就没有静,宋明理学家认为“静”是主要的,动是从属于“静”的。张载认为“动”与“静”如闭门与开门一样,“阖户,静密也;辟户,动达也。”(《正蒙·大易篇》)动静又是统一的,这个好理解,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张载的易变思想中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动静”的法则,理学家认为“静”的主要性。动静法则中有辨证思想,中国古典哲学中也认同对立统一,但统一是第一位的,理学家的这种认识,与此是一致的。为什么说动静与道器转化有关系哪?因为动静引起变化,变化与道器有很直接的关系。一定数量的“器”的变化可以引起“道”的质变,动静变化可以使事物随之变化。朱熹格物致知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之一致。“道”的动静变化必然引起“器”的变化,而人们通过“器”来认识“道”也是通过变化来得到的。 “道器问题”是儒家一个重要的命题。宇宙论和人性论钩铸了儒家学说的两大支柱,其中的天人关系、利义关系、知行关系、体用关系、道器关系等又像经线一样贯穿其中。“道器问题”很关键的是讲求实践精神,朱熹提出了“博学—积累—贯通—推类”的格物致知模式,博学为积累做了准备,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贯通而得到一普遍原理,用得到的这个普遍原理推类就可以知道那些未知的事物之理。经过这样一个步骤就可以达到格物致知。朱熹提倡的先知后行在这里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了。 这无非就是通过学习实践、行为实践来做到从道向器,从器向道的转化。儒家在体用关系上讲隐微的本质与显露的现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和表示不变的统一的大道与变动的多样的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2023-07-16 10:02:381
“形而上者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器”到底形而上学是什么东西?
就是哲学2023-07-16 10:02:472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为之物,形而下为之器,上是意识形态法律,法规,下就是实体,高楼大厦 形而上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形而上是指思维的和宏观的范畴,这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也是Metaphysical的中文翻译: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1.一种超出具体科学的纯学术研究,含义基本可以等同为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很多代的弟子整理他的学说,发现有一些学说无法归入具体的科学中,于是他生造了一个词,来表示这种学问,我国的一个翻译家发现不好翻,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于是把这个词翻为形而上学.也成为玄学.2.纯学术的研究容易流为教条主义的说教,黑格尔把形而上学做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这个词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是贬义的.3.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变,且原因不在内部而在事务外部.形而上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4.马克思哲学也是对其进行强烈批判.形而下就是辨证(就是用全面 发展 运动)的看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形而上指片面 静止的看问题 .只讲形式和表面,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下则相反.形而上:从现实到理论,形而下:从理论到现实 形而上学,哲学术语,表示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它把事物看成是静止的,片面地,非矛盾的,又分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之对应的是辩证法,它把事物看成是联系的 发展的 运动的,也分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和“形而上学”不一样,“形而上”这个词是出自于《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指物质之外的东西,就是意识.“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学科,按希腊语原意解释为“物理学之后”,是在对现实存在的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以外的对世界本原的思考.我国学者取“形而上”为之命名.形而上主要有两种意思:1.就是柏拉图的一本著作的中文译名,叫做《形而上学》,这个译名的来源是来源于《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在物质之上的,抽象的东西,而这个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就是研究的这种抽象事物的方法和学问 2.就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形而上学,这个是个贬义的用法,主要来源于黑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定义,也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对立,由于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沿用了黑格尔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2023-07-16 10:03:061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的形而上学啥意思
形而上 就是与辨证法相对的 不用发展的 矛盾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23-07-16 10:03:165
什么是形而上学?
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哲学这个词是外国传来的,大约百年历史。在没有这个词之前,我们汉语把西方哲学称为形而上学。民国以前还是这样的,电视剧里清朝皇宫戏不是有个西洋人么,教皇帝贝勒学数学,那时叫算学。2023-07-16 10:03:315
“行而上”和“行而下”蕴含着什么意思?
行而上,指的是行的人就上位,有能力的人上位。行而下,指的是有能力的人反而被打压,处于下位,类似劣币驱逐良币。2023-07-16 10:04:051
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5423.html2023-07-16 10:04:25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2023-07-16 10:04:351
哲学问题五十四:从爱人宏观哲学思想理论中,我们怎样理解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
这个哲学问题,中国与世界没有办法接轨。黑格尔盗取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后又被马克思窃取改为【一分为二】)。西方哲学家生生伪造出中国哲学是形而上学哲学,并主观主义的论证起来。日本亦有随声符合者,而【易经】发祥地中国正值一片混乱无人顾及。中国人自己后来也蒙了。无法说清。数百年来,中国哲学家们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谜。又因【易经】牵扯【卦象】被打入【封建迷信】的冷宫。中国易经的【形而上谓之道】,用现代语言解释:决定表面现象变化是,受表面现象之上的【客观规律】支配。换做最简汉语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易经的【形而下谓之器】,用现代语言解释:改变表面现象是【器】(既:办法、措施、手段)】。是工匠手中的工具器物。只能简单粗略应付,本人无陈景润先生之命运。2023-07-16 10:04:454
怎么理解“形而上学”?与之相对的是什么?
与之对应的是唯物辩证法 下面是解释: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2023-07-16 10:05:031
新词,?什么是形而上和形而下?
周易上好象有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指无形的 东西,器是指有形的东西。 近现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之所以在欧洲地区,在思想学术这个原由或层面上(来看),在于欧洲成功地实现了学问、学术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离;这种分离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的说法大约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即欧洲的地中海地区走出“中世纪”的时期。恩格斯说早期的科学是“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3]的,此一如欧洲近代的大学大多是从教会学校发展、衍变而来的一样;而学问、学术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离,也恰恰就是西洋“形而上”性质的“宗教神学”与“形而下”性质的“理性科学”的分离。“文艺复兴”时期,尤“文艺复兴”之后,关于世界整体的认知体系与关于世界物具体认识的学科门类,从此逐步分离开来并逐渐获得了展开:一个干脆还原给了宗教或神学,一个则给予了近现代科学,形而上与形而下、世界之观与物理之识、情感与理性、模糊与清晰、神秘与实证,从中世纪走了出来……恩格斯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尽管个别的相互对立的见解的争论一直拖延到现在……但是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是与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4]——中西方思想学术的“剪刀差”,亦从此展开来了(当然16世纪中西展开的“剪刀差”是多方面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对象化、具体化,是学问“深入”的必由之路。当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学术,一种思想,还依恋与停留在“天人不分”的模糊性或模态性的于宇宙、世界之认知上,还停留在“天人不分”的于宇宙、世界的综括性的认识兴趣与叙述体式上,那么,它就没有走出古典文明的时代,没有走出古典学术的时代,也即没有走上近现代的学术之路。——追求对宇宙、世界包罗性或综括性的整体认识(形上),或是古典文明、古典学术的最大特征与古典时代的思想家的最高追求;当认知的起点与终点尚未从整体宇宙观、世界观里分离出来而付诸于具体或具象或具识时(从具体“物事”出发来现象观测与理论演绎,而不从整体“世界”出发来思想观照和理论演绎),那么,近现代实证式的分门别类之“科学”是一定不会产生的。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学术不断将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又将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不再执迷于“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5](中国并没有神学,而科学则一直服从于易道哲学)。所以,恩格斯明确指出:“因此,精确的自然研究只是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人那里才开始,而后来在中世纪由阿拉伯人继续发展下去;可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6]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7]近代科学的形下性与实证性是近代科学的根本特征,这一点在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8]的培根(1561-1626)的看法里,体现得就最为明显或系统。因为在培根看来,只有出于感觉与经验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感觉与经验这可实证的东西才是一切知识的泉源。恩格斯说:“按照他的学说……科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用理性的研究方法去整理感官所提供的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形式。”[9]也就是说,近代的科学都是以经验、实验、实证为基础,观察与实验的实证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乃至近代以来的所谓“哲学”其实也是靠可推理或可实证的自然哲学来发展的,恩格斯评价培根时谓之:“在他看来,自然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的最主要的部分。”[10]“哲学”尚且如此(科学化),近代所谓“科学”的形而下性,也就可想而知了,亚·沃尔夫谓之“在近代之初,科学还没有与哲学分离……近代科学先驱者们的数学和实验倾向,不可避免地导致分化成精密科学即实验验证的科学和纯思辩的哲学”[11]。然而,恰恰是中华学术、学问,15、16世纪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离(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是严重的“科学化”,近代之前的中国科学则是严重的“哲学化”,如天文学和医药学等),16世纪以来直至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都还一直徘徊在古典文明的时代,乃至明末以来经史方面朴学的实证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与传承。2023-07-16 10:05:58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为之物,形而下为之器,上是意识形态法律,法规,下就是实体,高楼大厦 形而上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形而上是指思维的和宏观的范畴,这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也是Metaphysical的中文翻译: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1.一种超出具体科学的纯学术研究,含义基本可以等同为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很多代的弟子整理他的学说,发现有一些学说无法归入具体的科学中,于是他生造了一个词,来表示这种学问,我国的一个翻译家发现不好翻,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于是把这个词翻为形而上学.也成为玄学.2.纯学术的研究容易流为教条主义的说教,黑格尔把形而上学做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这个词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是贬义的.3.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变,且原因不在内部而在事务外部.形而上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4.马克思哲学也是对其进行强烈批判.形而下就是辨证(就是用全面 发展 运动)的看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形而上指片面 静止的看问题 .只讲形式和表面,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下则相反.形而上:从现实到理论,形而下:从理论到现实 形而上学,哲学术语,表示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它把事物看成是静止的,片面地,非矛盾的,又分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之对应的是辩证法,它把事物看成是联系的 发展的 运动的,也分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和“形而上学”不一样,“形而上”这个词是出自于《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指物质之外的东西,就是意识.“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学科,按希腊语原意解释为“物理学之后”,是在对现实存在的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以外的对世界本原的思考.我国学者取“形而上”为之命名.形而上主要有两种意思:1.就是柏拉图的一本著作的中文译名,叫做《形而上学》,这个译名的来源是来源于《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在物质之上的,抽象的东西,而这个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就是研究的这种抽象事物的方法和学问 2.就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形而上学,这个是个贬义的用法,主要来源于黑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定义,也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对立,由于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沿用了黑格尔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2023-07-16 10:06:091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的字面含义,或者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谢谢!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辩证是指用发展的、变化的、矛盾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发展。与之相反的,当然就是用静止的、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发展。 形而上学就是这个意思。2023-07-16 10:06:282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抽象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路有宽度之规、坡度之律。【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法则、规律、道理和器物的关系。【哲学范畴】形而上是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用抽象(理性)思维,形而上者道理,起于学,行于理,止于道,故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是物质方面的微观范畴,用具体(感性)思维,形而下者器物,起于教,行于法,止于术,故有形而下者谓之器。2023-07-16 10:06:39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形而上学”一词与传统用法中的玄学、理学大体相通,现在则通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或人文学科;“形而下学”则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科学,近代中国学人将西文metaphysics翻译为“形而上学”,在学术上精细的理解和分析一直纷争无定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易传》中“道”的意义是多样的,把它统一到一起就是“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易传》中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中国古典哲学谈“天人合一”是先讲统一,后讲对立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系辞》)。2023-07-16 10:07:005
政治上说的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呢?
唯心主义2023-07-16 10:07:222
什么是形而上学,举例说明
级别:学者2005年8月16日1,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2,上述解释在一般辞典、书本里都能找到。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根本原因不是找不到对行而上学的解释,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叫“形而上学”这么一个古怪名字?为什么不叫“学下而行”或者“下学行而”或者别的什么?因此我们必须解释“行而上学”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写过一本书叫“physics”,这个词现在翻译为“物理学”,古代中国刚接触西方文化的时候把它翻译为“形学”,意思是“关于物体(形)的科学”。后来亚里斯多德把他的一些思想写成一本书,叫“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或之上)的科学”。当时中国译为“形而上学”,意思是“形学之上的科学”。这本“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因此后来就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来表示孤立、静止、片面的哲学观点。4,例如:刻舟求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023-07-16 10:07:432
通俗易懂的解释"形而上" "形而下"还有"形而上学"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就是: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这是"形而上",即有形物质形成之前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道"。"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因为它是一种物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本质物质;当本质物质、本体或"道"发展变化为万物以后,物质具有了可见的形状,这就是"形而下",即有形以后的物质,《易经》中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器"。"器"就是拥有具体形态、形体、质量和硬度的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现实物质。"道"是"器"的根源、本质和本体,"器"是"道"的发展态。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对"形而上"的"道"、也就是现实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无形的本质物质世界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上学;对"形而下"的"器"、也就是现实世界形成以后的有形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下学。研究和论述形而上学,首先要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认识和界定后,才能够推断本质物质的有关情况,这种学说认为物质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形而下学的理论根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它主要是以万事万物为线索,根据物质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情况,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并解释现实问题,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的。形而上学揭示了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性。总之,在这里的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哲学,它和形而下学的关系类似于今天我们政治课本上讲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023-07-16 10:07:53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2023-07-16 10:08:049
形而上的人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在主要西方语言中其形式都很相似,如英语的“metaphysics”、法语中的“la metaphysic”、德语中的“die Metaphysik”、意大利语中的“la metafisica”等。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分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分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既在字面意义上相近,在实际意义上也很符合,属于经典的翻译。2023-07-16 10:08:57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2023-07-16 10:09:083
形而上形而下怎么解读?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已经很明了。把无形的抽象的称为形而上,有形具体的称为形而下。1、要更加透彻地解释,关键在于形、者、之的解释。如果形解释成为形容,描述的意思,者指描述事物的人,之指的事物,那么意思可以理解为:往上讲事物的原理,往下讲事物的作用。2、若形解释为品格格调,意思则是格调高上的人讲究方式,格调低下的人讲究用处。因为形上之间有而字,包含承前启后的意义,有相形而分上下的意思。3、如果谓是称为的意思,那么者就不是指的描述事物的人,而是形而上或者形而下的主语助词,就要通过对比道与器的内涵,相对确定涵义。即将两个概念并列确定各自的内涵与外延。道之于器是方法,器之于道是功用,例如说得道与否,是指是否找到了成功的方法。说成不成器,是指有没有用的意思。因此形,就是现实情形、行为模式、形式的、显示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约束现实情形的概念形式上叫做规律,落实下来叫做生效。2023-07-16 10:09:25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词语定义】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对称。用来说明“道”(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法则、规律、道理和器物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抽象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路有宽度之规、坡度之律。)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道为上界,统领约束下界作为器的自然万物。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哲学范畴】形而上是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用抽象(理性)思维,形而上者道理,起于学,行于理,止于道,故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是物质方面的微观范畴,用具体(感性)思维,形而下者器物,起于教,行于法,止于术,故有形而下者谓之器。2023-07-16 10:09:373
《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说简单点,行而上是指虚空的、精神的,行而下是指具体的、物质的我们传统文化是宣扬行而上,因为孔孟老庄都是大思想家,中国文化一向主张修身养性,注重精神上的修炼,不鼓励物质上的最求。而现在的社会是主张行而下,比如最求金钱、名誉、地位等“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来指从抽象到具体的、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如黑格尔等。ue5e5ue5e5“形而下”也作“自下而上”,常用来指从具体到抽象的、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如德国实验美学代表人物费希纳等。亚里士多德身前在吕克昂学院讲课,去世后该学院的第11代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旧稿与讲义,编纂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遗稿,有形物体的学说著作编在一起,取名《物理学》(希腊语作physika,拉丁语作physica,英语作physics),又把论述超感觉的即经验以外对象的文章编在《物理学》之后,取名《物理学以后(诸篇)》(希腊语作tametataphysika,拉丁语作metaphysica,英语作metaphysics,此处meta-是与after-意义相同的前缀),该书传到中国后,曾译作《玄学》,意在表明书的内容和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周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意思是,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叫做道;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叫做器。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以后(诸篇)》译为《形而上学》。2023-07-16 10:09:593
列子个人资料介绍 列子名是什么
列子资料 列子,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主张清静无为,思想本源是黄老思想。生活贫困,但修为很高,将万物的产生归结于无形。 列子图 《列子》,相传原著作者是列子,共二十篇,现存的《列子》一书据研究不是真迹,而是东晋张湛编著,并加了注解。该书分为八篇,分别是《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其余篇章已流失。留下的每篇都有很多具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教会人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唐朝将《列子》命名为《冲虚真经》,列子本人则被封为冲虚真人。《列子》是道教的经典,其文风和《庄子》相似,都含有多个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其中很所多描绘仙界奇景和神人灵异故事,这样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为主张修道成仙的道教提供了素材。其中《列子?说符》、《列子u30fb汤问》、《列子?皇帝》等,教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把握规律,教人们勤学苦练,积极向上等,其思想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列子》版本有很多种,《列子》的成书过程大概有三个阶段:一是列子和列子门徒根据列子行为和言论所著。二是汉代而成《汉书.艺文志》。三是张湛根据资料,整理残卷所著。并依照《汉书.艺文志》,编撰成如今的《列子》,里面可以看出很多魏晋文笔和思想。 列子名什么 列子,名御寇,在古代人们为了表示对思想家表示尊敬,都习惯在其后加“子”,例如:庄子、孟子等。列子曾从师于关尹子、壶丘子、支伯高子等,是除老子、庄子外道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 列子雕像 列子为人低调,在郑国专心研究学问,常有“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一说。他编著的《列子》一书,是早期黄老道家的巨著,其中有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其中的两小儿辩日被列在小学课本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熟知列子的寓言故事,却不熟悉列子这个人,列子的真实名字“列御寇”更是不为人知。 历史上关于列子的事迹很少,只因他真正做到抛弃世俗,潜心学道。这样具有原则的思想家可谓寥寥无几,他是一个真正值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学者。他自身有名的事迹有两点,一是贫富不移,二是御风飞行。列子学识渊博,生活有准则,思想品德高尚。列子一生清贫,经常饿的面黄肌瘦,别人向宰相子阳说明了列子的情况,郑国子阳派人给他送去食物,被列子拒绝。不久子阳被杀,列子如果当时接受食物,难免受到牵连。还有就是列子从壶丘子那学会了御风飞行的事,在当时轰动一时。 列子名言有:“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有时闭塞,事物有时顺通”等。 列子是哪国的 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又名列御寇。在据史料记载,列子在郑国隐居四十年,潜心研究道家思想,一心只做学问,不问仕途,不贪慕虚荣,完成巨作《列子》一书,字数长达十几万字。《列子》一书为我国思想文化长河留下光辉的一笔,列子的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贤能志士。 战国地图 郑国为战国初期诸侯国之一,公元前806年,姬友被周宣王封在郑地,封为郑恒公。郑地起初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随后又改在今陕西省华一带,周平王时期又迁至今河南新郑一带。 公元前771年,郑恒公被犬戎所杀,随后的的郑武公又把郑国迁至三地交界的新郑。郑国在郑庄公时期已经达到强盛,周天子见郑国势力不断壮大,遂欲将郑国分解,引来郑庄公不满,于是和周天子发生矛盾,郑国在]葛之战中相继打败了周国联军。而后又几倍其他诸侯国,使郑国在当时是势力最强的诸侯国。郑庄公去世后,其子为争王位,郑国开始陷入混乱,自此郑国开始由盛转衰。公元前375年,韩国攻占郑国,郑国灭亡。郑国的历史持续了432年,在位君王20位。 列子在郑国完成的《列子》中包含很多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列子在家乡也是人们的骄傲。列子死后,被葬于郑国,虽然经过千年变化,列子现在的墓地还位于当年的郑国封地内,列子本人也算魂归故里了。 列子的作品 列子著有《列子》,在汉代道教出现后又命名为《冲虚真经》,是道家学派的智慧之书,列子本人在唐太宗时被封为“冲虚真人”。这本书发扬的是道家的黄老思想,能开启人的心智,给人予启示和智慧。 列子书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有寓言故事、哲理散文、神话故事等,现存只有八篇。但在成书之初有二十篇,十万多字,这八篇是 *** 收集资料而编的,其他部分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流失。这八篇分别是: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 列子的作品多宣扬黄老思想,他隐居在郑国四十年,用尽一生完成《列子》一书。在这期间,列子在郑国的这几十年,不出名,不世俗,致使很多人都不知列子为何人。所以关于列子的事迹并不多,他也如神一般的存在,在《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列子的传说。 《列子》书中有很多教育人、传道理的作品,如列子学射、纪昌学射、薛谭学讴这三则故事,就是告诫人们做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可只知皮毛,要学无止境。愚公移山告诫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遇见困难要迎难而上,要克服它,不要只是逃避。还有歧路亡羊、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夸父追日等,都蕴含了大道理,是应该被人们所珍惜的精神财富,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列子臆说 《列子臆说》的作者是南怀瑾,他采用倒序的方式,对《列子》的故事进行精解,再阐述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反映了他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蕴含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包括自身的学术理论,弘扬了我国的历史文化。 南怀瑾先生像 本书于2010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册。《列子》一书是道家的重要书籍,作者南怀瑾不像以往的学者那样研究列子的人或者《列子》一书的成文年代,他重视《列子》中叙述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故事,让现代人对列子的了解更加深刻。让人们从新认识列子,从而迷恋于古文人的思想,开拓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内涵,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南怀瑾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他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认为中国文化的真谛是仁爱慈悲,他热爱中华文化,并用心宣扬中华文化。他坚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可以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优秀文化。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好学并饱读诗书,为其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事多种事业,这些经历又丰富了他的阅历,使得他对国学认识深刻,精益求精。在传统文化中的儒学、道学和佛学等方面皆有都有造诣,对养生医学方面也很擅长。他建立学堂,处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爱国情怀真的让人很是敬佩。 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作者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列子浮雕 第一则故事是“殷汤问于夏革”的故事,使夏革用科学的思维来解答殷汤试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宇宙的无限性,天地无极。让殷汤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具体,感受万物的神奇,其中的比喻展示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则和第三则的“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两个故事告诫人们,人们应有愚公移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有夸父逐日那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 “大禹迷途”、“小儿辩日”等故事说明再厉害的圣人,都有难倒他们的问题,面对有些问题,他们同样束手无策,提高人们面对困难时的信心。 “穆王西巡”展示了一个“机器人”,这种想象力真的比现代人还丰富,注定列子此人的不寻常。 “鲁公扈、赵齐婴”讲的是颇具现代医学水平的换心术。还有很多故事教会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要有学无止境、勤劳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应自以为是、骄傲自大、急功近利,那样只会作茧自缚。万物复杂多变,人们应突破自我,甩掉浅陋的常识,畅谈时空的无穷。2023-07-16 09:55:551
中共是在什么时间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右倾错误是什么?左倾呢?谢谢!!
“左倾”是激进,“左倾错误路线”就是过于激进; “右倾”是保守,“右倾错误路线”就是过于保守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2023-07-16 09:55:585
列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疑邻盗斧》等。1、《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3、《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4、《纪昌学射》《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5、《疑邻盗斧》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2023-07-16 09:56:021
可矣,守而勿失也.守是什么意思
和vv不会吧出问题来找钱2023-07-16 09:55:472
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是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两个极端,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左倾思想指的是一种激进的思想,它强调的是革命、斗争、快速解决问题,它通常认为社会应该更加激进,应该更快地走向极端,而不是渐进地发展。这种思想通常表现为追求快速变革、冒险行动、打破常规、推动社会走向极端。右倾思想则指的是一种保守的思想,它强调的是稳定、和平、渐进的发展。它通常认为社会应该更加稳健,应该更加渐进地发展,而不是快速变革。这种思想通常表现为追求稳定、谨慎行事、注重传统、不推动社会走向极端。需要注意的是,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互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经历都会导致人们对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2023-07-16 09:5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