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腊读音
戒腊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戒蜡'。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
引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
《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
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
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出家人受具足戒后的年数,以过一个结夏安居为一腊。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戒腊
戒腊相关词语
- 1 戒严
- 戒严,词意指警戒。基本解释,国家在面对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横祸等事情上为了社会的安全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一般表现为军队接手相关的权利。具体表现形式为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
- 2 戒惧
- 如:戒惧心理。
- 3 戒定慧
-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 4 戒旦
- 报晓警睡。黎明。待旦。
- 5 戒装
- 准备行装。
- 6 戒牒
-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
- 7 戒石
- 戒石,其阴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 清 孙枝蔚 《徐州独无戒石不知废自何时》诗:“州县立戒石,其来盖已久。” 。
- 8 戒律
- 戒律一词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戒律的梵语是尸罗,S/ila译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
- 9 戒严令
- 戒严令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了一个危机,而这个危机有可能会影响国家及人民的存亡时,由国家元首发布的限制性行政命令。
- 10 戒训
- 训戒,告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长大来一发不肯学好,专一结识了一班无赖子弟,闝赌行中一溜撒漫使钱,戒训不下。”
- 11 戒坛
- 戒坛,意思是僧徒传戒之坛。出自《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
- 12 戒书
- 戒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è shū,意思是自我警戒的文字。
- 13 戒饬
- 释义:告戒。
- 14 戒慎
- 戒慎,拼音jiè shèn,是指警惕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