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惧读音
戒惧的意思
词语解释:
警戒恐惧。
引证解释
⒈ 警戒恐惧。
引《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汉王充《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
明沉鲸《双珠记·奏议颁赦》:“吉凶不能掩人耳目,朕心无任戒惧。”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
国语词典
戒慎恐惧。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戒惧
戒惧造句
- 残忍是一个常怀戒惧的暴君。托·富勒。
- 恶劣的天气状况使那位驾驶谨慎戒惧。
- 要心存戒惧,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保持高度警惕,守住情操防线,把住为官“命门”,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以理性的、富有远见的眼光和戒惧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 他常年在外飘荡,对什么人都毫不戒惧。
- 我们对某些人只须望一眼便起戒惧之心,我们觉得他们在两方面都是阴森森的,在人后,他们惶惶终日,在人前,他们声势凶狠。
- 罗平烺撰写的“十戒书”,下属官员看了似乎不是戒惧、戒忌,而是纷纷赞美、大为感动,这与“戒”的本意也似乎不符。
-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 另外,就是对无常世界的戒惧谨慎。
戒惧相关词语
- 1 戒定慧
-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 2 戒旦
- 报晓警睡。黎明。待旦。
- 3 戒装
- 准备行装。
- 4 戒牒
-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
- 5 戒石
- 戒石,其阴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 清 孙枝蔚 《徐州独无戒石不知废自何时》诗:“州县立戒石,其来盖已久。” 。
- 6 戒律
- 戒律一词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戒律的梵语是尸罗,S/ila译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
- 7 戒严令
- 戒严令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了一个危机,而这个危机有可能会影响国家及人民的存亡时,由国家元首发布的限制性行政命令。
- 8 戒训
- 训戒,告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长大来一发不肯学好,专一结识了一班无赖子弟,闝赌行中一溜撒漫使钱,戒训不下。”
- 9 戒坛
- 戒坛,意思是僧徒传戒之坛。出自《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
- 10 戒书
- 戒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è shū,意思是自我警戒的文字。
- 11 戒衣
- 戒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è yī,是僧尼穿的法衣。
- 12 戒刀
- 戒刀,指僧人所佩带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
- 13 戒严
- 戒严,词意指警戒。基本解释,国家在面对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横祸等事情上为了社会的安全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一般表现为军队接手相关的权利。具体表现形式为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
- 14 戒腊
- 戒腊又作法腊、夏腊、坐腊。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严格意义上是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坐夏、安居的年数,没有安居不算一腊。根据释氏要览卷下载,比丘以夏安居之最后一日(七月十五日)为受腊日,自此而有法岁,十六日则为新岁岁首。僧侣之长幼顺序即依戒腊之多寡而定;受戒年数未久者,则称浅腊。另有一说,谓法腊乃指剃度以后之年数,戒腊为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又依戒腊记载僧席次序之木牌,称戒腊牌。禅家于入寮之终有寮元茶礼,若人数众多时,即依戒腊从上位次第请众寮点茶,此称戒腊茶。又僧侣之生年及戒腊,合称为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