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喻读音
讽喻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讽喻
(1) 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英
(2) 一种修辞手段,借说故事来表明事理
英
引证解释
⒈ 见“讽諭”。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讽喻
讽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讽谕
讽喻造句
- 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同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陈垣“以史事讽喻今事”,援古证今,表达他的爱国思想。
- 这本书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一种讽喻。
-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笑话引申出"郑人买履"这句成语,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当然,结果是白居易的这些指陈时弊,鞭挞社会黑暗的谏章和讽喻诗,不仅触忤了权倖,同时也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不快。
- 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比较注重批判、审美、教育、讽喻的功能,到现在,这些功能还是需要的。
- 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变风变雅”“美刺”“讽喻”“讽谏”“不平则鸣”等等主张,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 该诗的喜剧讽喻法是显而易见的。
- 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
- 这首诗就画图生感,自然贴切,言简意深,从六朝的陈后主至隋文帝杨坚,诗人只是轻轻点笔,就达到了深刻的讽喻目的。
- 以自然风景为主题,有时含有讽喻意义的作品。
讽喻相关词语
- 1 讽谏
- 讽谏,拼音fěng jiàn,意思是指下对上,暗示委婉地规劝。
- 2 讽説
- 犹传说;道听途说。《庄子·外物》:“已而后世輇才讽説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 3 抚喻
- 抚喻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ǔ yù,意思是安抚晓喻。
- 4 感讽
- 《感讽》是唐代诗人李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全诗通过着力写景及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 5 告喻
- 犹晓喻,告诉。《史记·高祖本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喻 秦 父兄。”《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受业者﹞虽有顽固,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旧唐书·黄巢传》:“ 畋 ( 郑畋 )乃驰檄告喻天下藩镇。”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然有法不行与无法同,如已有法,即乞申明,仍告喻天下,将来殿试依法去取。”
- 6 歌讽
- 歌讽,拼音是gē fě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歌咏吟诵。
- 7 共喻
- 谓大家都明白。
- 8 规讽
- 规讽是汉语词汇,拼音guī fěng,意思是规劝讽谕。
- 9 罕譬而喻
- 罕譬而喻,拼音hǎn pì ér yù,成语,解释为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 10 换喻
- 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 11 诲喻
- 亦作'诲喻'。教诲晓喻。
- 12 讥讽
- 讥讽,指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亦称“嘲讽”。语出唐韩愈《石鼎联句》序:“ 刘与侯皆已赋十馀韵, 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
- 13 讽刺舞蹈
- 用夸张幽默的手法讥刺嘲讽被否定的人和事的舞蹈。
- 14 讽说
- 犹传说;道听途说。《庄子·外物》:“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