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义读音
言不及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言不及义
(1) 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指只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
英
引证解释
⒈ 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引《论语·卫灵公》:“羣居终日,言不及义。”
《魏书·阳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四万万男女同胞、侨胞、异胞之中,有的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的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国语词典
只说些无聊话,没有谈到正经的道理。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言不及义
言不及义造句
- 此人说话常常言不及义,你别听他的。
- 这几个青年整天呆在一起,言不及义,好为事端,早晚要惹祸!
- 他说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义。
- 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 空谈闲聊言不及义必致穷困;勤劳工作必可致富。
- 然思及往事,历历在目,心潮难平,欲写,言不及义,拍案慨叹。
- 钱醢之莫名其妙,周阿大言不及义,那人掩饰不住对钱醢之在场的厌烦。
- 正事谈得有了结果,心情轻松,便言不及义了。
-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你一眼就可以识出一个蹩脚的批评家,如果他一开口就言不及义,谈诗人而不谈其诗作。
言不及义相关词语
- 1 言者无罪
- 《诗经·周南·关雎·序》
- 2 言之无物
- 言之无物,成语,读作yán zhī wú wù,意思是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 3 言过其实
- 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4 言语不一
- 形容一个人,前后说的话,不一致。
- 5 言帚忘笤
- 帚:扫帚;笤:条笤。说扫帚忘条笤。形容人健忘。
- 6 言讷词直
- 唐·韩愈《上考工崔虞部书》:“欲学为辞,则患言讷词直,卒事不成。”
- 7 言不顺
- 【词目】:名不正,言不顺【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1]【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反义词】:名正言顺【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8 言之无文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9 言不及意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 10 言大非夸
- 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序》:“言有大而非夸者,达者信之。”【词目】言大非夸【读音】yán dà fēi kuā【释义】话虽说的很大,但不是虚夸的。【出处】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序》:“言有大而非夸者,达者信之。”
- 11 言谈自若
-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明·刘基《百战奇略》卷十:“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 12 言之谆谆
- 说的人很诚恳。
- 13 言不及私
-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常常用来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语出《晋书·王湛传》。
- 14 言气
- 言气,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án qì,指言辞声气;或说话生气。指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