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读音
言过其实的意思
词语解释:
言过其实
(1)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英
(2) 后亦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
引证解释
⒈ 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
引《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 马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凡此十餘事,皆俗人所妄传,言过其实。”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巴蜀风物之盛,或者言过其实。”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説书的这话有些言过其实!”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一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国语词典
语本《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指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相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造句
- 我若不言过其实夸张些,你们会紧张吗?
- 我觉得他的说法言过其实,不尽可信。
- 孤立的,因此他们为了能最大程度脱离自己与气候改变的关系,就言过其实的说些气候变化的方方面面。
- 显然,所有说"过去的互联网已死"的报道都言过其实了。
- 事情并未如传说严重,媒体报导言过其实。
-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有一些言过其实了。
- 这个人言过其实,脆而不坚,他的话不可全信。
- 你不要相信他言过其实的许诺。
- 他言过其实地,把一件小擦撞说成了大车祸。
- 你所说的似乎有点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相关词语
- 1 言语不一
- 形容一个人,前后说的话,不一致。
- 2 言帚忘笤
- 帚:扫帚;笤:条笤。说扫帚忘条笤。形容人健忘。
- 3 言讷词直
- 唐·韩愈《上考工崔虞部书》:“欲学为辞,则患言讷词直,卒事不成。”
- 4 言不顺
- 【词目】:名不正,言不顺【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1]【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反义词】:名正言顺【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5 言之无文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6 言不及意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 7 言大非夸
- 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序》:“言有大而非夸者,达者信之。”【词目】言大非夸【读音】yán dà fēi kuā【释义】话虽说的很大,但不是虚夸的。【出处】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序》:“言有大而非夸者,达者信之。”
- 8 言谈自若
-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明·刘基《百战奇略》卷十:“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 9 言之谆谆
- 说的人很诚恳。
- 10 言语文化
- 言语文化指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着的关于语言之运用的文化。
- 11 言辞犀利
- 犀利:锋刃坚固锐利,也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言辞犀利指说话很刻薄,尖锐。
- 12 言论自由
- 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基本权利,但要保证被议人员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 13 言之无物
- 言之无物,成语,读作yán zhī wú wù,意思是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 14 言者无罪
- 《诗经·周南·关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