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芳余烈读音
遗芳余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引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遗芳餘烈,奋乎百世。”
唐刘知几《史通·直书》:“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餘烈,人到於今称之。”
元姚燧《李平章画像序》:“学古训以道积厥躬,招俊乂以列庶位,对扬天子之命,亦足袭説遗芳餘烈,报陛下矣。”
亦作“遗休餘烈”。 宋欧阳修《尊皇太后册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获承之,以继我仁考之遗休餘烈。”
国语词典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与功业。也作「遗风余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遗芳余烈
遗芳余烈相关词语
- 1 遗文轶事
- 遗文轶事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í wén yì shì,意思是指未见记载的文献资料。
- 2 遗编断简
-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宋吕大临 《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馀。”
- 3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含义: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4 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 亦作"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 5 道不掇遗
- 【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 6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 7 金牛山遗址
- 遗址海拔约70米,面积为0.308平方公里。1974年~1978年曾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数打制石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三星堆遗址
- 夏商时代我国巴蜀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距今4800—4000年,因最早发现于四川广汉县真武村三星堆而得名。发现经系统规划的古城,大量金、铜、玉、象牙等珍贵文物。
- 9 周口店遗址
-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周口店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动物化石的史前遗址。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20万至10万年左右的早期智人“新洞人”、距今3.85万至4.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这些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 10 遗俗絶尘
- 遗俗绝尘(yí sú jué chén):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出自 清·戴名世《和陶诗》序。
- 11 遗艰投大
- 遗艰投大(yí jiān tóu dà):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出自 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 12 赏善不遗匹夫
-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13 遗风馀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14 遗训馀风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