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读音
道不拾遗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道不拾遗
(1) 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武昌县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七:“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国语词典
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十四年》:「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也作「路不拾遗」、「路无拾遗」。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造句
- 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 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 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氛。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古人美好的愿望,如今在我们文明村已变成现实了。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 全国解放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时人赞叹,建文时,法网疏阔,道不拾遗,士风朴茂,尚义者多。
- 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 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
道不拾遗相关词语
- 1 事无不可对人言
- 事无不可对人言,读音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没有什么样的事情不可公开。
- 2 人心不足蛇吞象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个汉语短语。拼音: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比喻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指人贪心,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劝世名言,告诫世人不要产生贪念。同“贪心不足蛇吞象”,另有“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说。
- 3 贪心不足蛇吞象
- 其实‘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个传说,其大意是: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后来有人把宰相的‘相’写成了大象的‘象’从而演化出‘人心不足蛇吞象’接着有人把‘人心’直接改为了贴切的‘贪心’也就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
- 4 谋逆不轨
- 谋:图谋;逆:违背;不轨:不合法。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
- 5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 投机:迎合时机;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同“穗”。机会极其难得,稍放松一点就错过。指行事要抓紧时机,不可延误。
- 6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好。形容故旧不可轻弃。
- 7 远水不救近火
-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该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 8 人生路不熟
- 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生道路|幸福的人生。 中篇小说。路遥作。1982年发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一心想离开农村,后因叔父的关系当了县委通讯干事。他抛弃了深爱着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而与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相爱。不久,他“走后门”当干部的事被人告发,只得回乡劳动,他和黄亚萍的关系也告结束。
- 9 天不盖,地不载
- 盖:遮盖,掩盖;载:装载。形容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
- 10 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11 真人面前不说假
- 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 12 恶虎不食子
- 恶虎不食子,汉语词汇,比喻不伤害亲近的人,该词出自《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
- 13 不畏人知畏己知
- 不害怕别人知道却害怕自己知道。
- 14 无一不知
- 无一不知,拼音wú yī bù zhī,汉语成语,解释为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