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读音
口是心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口是心非
(1) 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引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也。”
邹韬奋《关于民主与集中》二:“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
国语词典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网络解释
口是心非 (汉语成语)
口是心非造句
- 这个人一贯口是心非,当着你说好话,背是里却打你的坏主意。
- 同志们对他这种口是心非的作法很不满意。
- 现在我明白了他说的事与愿违、口是心非。
- 他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我们不要信任他。
- 老师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
- 别看他外表忠厚诚恳,实际上却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应该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 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很虚伪,我无法和他交朋友。
- 这家伙说一套,做一套,典型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 这是所有女孩子的通病吧,没有女孩子不口是心非的吧,比如要你走就是要你过来抱她,要和你分手是希望你挽留,当然这只是我举的一些例子,源于女孩子的矜持和娇羞,她们是感性动物,和男生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就好
口是心非相关词语
- 1 口彩
- 每逢过年,温州一带民间喜讨口彩,只准讲吉利话,忌讲不吉利话。"亲戚酬酢,吉语生馨,即岁时送礼亦必加太平钱、万年青柏等事,否则指为一祥。"(清孙同元《永嘉闻见录》)
- 2 口技
- 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3 口干舌燥
- 出自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指非常干渴。释义: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非常干渴。
- 4 口分田
- 口分田是唐行均田制时什口分配种植谷物的田地。是政府征收田赋的依据。口分田由北魏至隋的露田而来,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和玄宗开元元年 (公元713年) 的规定略有不同。基本内容是: 凡男子年18以上每人授田80亩。奴婢、耕牛均不授田。60岁以上的老男和笃疾、废疾授田40亩,寡妻妾授田30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授田减半。年老 (60岁) 还田一半,身死后得全部归还。口分田不得买卖,但自狭乡迁宽乡者例外。凡给口分田,皆从近便,本县无田者,在近县授给。口分田的授、还均在每年十月进行。
- 5 口水
- 唾液是含有粘蛋白的液体。来自口腔粘膜下方或邻近组织的腺体.人每天分泌全唾液1~1.5升。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9%以上,固体成分不足0.7%,其中有机物为0.5%,无机物为0.2%.无机物实际上是一些电解质,主要是钠,钾,氯,磷酸钙和重碳酸盐.有机物主要是各种蛋白质,此外,还有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 6 口語
- 口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kǒu yǔ,指口头言语;泛指言论或议论。见《说郛》卷七五引 宋叶梦得《石林家训》:“溺妻妾之私,以~相谍。”
- 7 口诵心维
- 口诵心维,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 8 口材
- 口才。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 周望 字 仲弼 , 蔡州 人,有口材,好谈兵
- 9 口不择言
- 口不择言,典出《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形容一个人情急时说话不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
- 10 口含天宪
- 口含天宪是一个成语,读音是kǒu hán tiān xiàn,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 11 口齿伶俐
- 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12 口呐
- 表示说话迟钝。
- 13 口碑载道
- 口碑载道,拼音是 kǒu bēi zài dào,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 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 14 口供
- 口供的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诗的韵律形式上,《口供》也开辟了《死水》的新道路。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口供》是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