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笔读音
簪笔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指仕宦。
指仕宦。
引证解释
⒈ 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引《汉书·赵充国传》:“﹝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
《汉书·昌邑王刘贺传》:“﹝刘贺﹞衣短衣大袴,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牘趋謁。”
颜师古注:“簪笔,插笔於首也。”
《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手版即古笏矣。尚书令、僕射、尚书手版头復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隋薛道衡《从驾幸晋阳》诗:“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⒉ 指仕宦。参见“簪白笔”。
引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簪笔雍容志已虚,不如归去旧蓬庐。”
国语词典
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指将笔插在头上,以备随时记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簪笔
簪笔相关词语
- 1 簪绅
- 犹簪带。 唐 颜师古 《奉和正日临朝》:“肃肃皆鵷鹭,济济盛簪绅。”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子孙诜诜,礼乐簪绅。” 明 张居正 《答陈节推书》:“凡在簪绅,举同欣庆。”
- 2 簪裳
- 【示例】宋苏辙《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 3 簪星曳月
- 簪星曳月( zān xīng yè yuè):形容佩带光彩耀眼。出自唐褚载 《赠道士》。
- 4 簪笔磬折
- 簪笔磬折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古代插笔备礼,像磬一样弯着腰作揖,以示恭敬。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簪组
- 冠簪和冠带。 借指官宦。
- 6 簪儿
- (1) 用以绾住头发或插装饰物的一种妇女首饰,有横直之分 英 woman’s hairpin
- 7 簪笄
- 即簪子。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虽奇巧丽饰,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参见“ 簪子 ”。
- 8 簪头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 黄胖哥 拿那簪头,递与员外。”参见“ 簪子 ”。
- 9 簪盍
- 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 宋 王十朋 《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明 李东阳 《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10 簪裾
- 是指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 11 簪履
- 释义: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屦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士廉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屦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顾此襢编之锡,曾不间于乌鸟之怀;是知簪履之遗,益无解于龙胡之痛。”
- 12 簪导
- 簪导,是一个古代词语,是指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
- 13 簪缨世族
- 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旧时指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自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 14 簪珥
- 释义: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