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子读音
簪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簪子
(1) 用以绾住头发或插装饰物的一种妇女首饰,有横直之分
英
引证解释
⒈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引《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戴一头黄块块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
洪深《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
亦称“簪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头上庙簪儿珠挑,金翠争光。”
国语词典
别住发髻的饰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簪子 (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
簪子造句
- 看老戏曲,青年男女,两情相悦,花前月下,互赠定情之物一方手绣的锦帕,一只祖传的玉镯,最不济也得是一支精美的簪子。
-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 一个里头放着两个小匣子,一匣是一枝仿着圣手摘蓝的金簪子,那手里却拈的是一个小小金九连环;一匣是一双汗浸子玉蒲镯。
- 顾老夫人见了顾家最得意的长孙,笑得眉眼都开了,今天她穿了酱紫色的麻姑献寿织绣锦缎褂子,戴了八宝百鸟全金簪子一对,更是显得精神熠熠,喜气洋洋。
- 陈华封骇怕极了,暗暗从头上拔下簪子,拨开厚膜看看。
- 乌黑如泉的头发随意的挽成发髻用铜簪子束起,眉不描而黛,肤无需敷粉便白腻如脂,唇绛一抿,嫣如丹果……
- 着一件白长纱裙,珍珠白的宽丝带淡淡绾起乌黑飘逸的及腰长发,却散发出了一股仙子般的气质斜斜一枝翡翠簪子垂着细细一缕银流苏,精致的玉颜上施有一层薄薄的粉黛,未有过多的修饰,却丝毫不失倾国倾城的姿色,腰间的绿色金线勾勒出完美的姿态。
- 孰料朱厚照纵马过卢沟桥时把簪子颠掉了,遂按兵不行,大索三日不得。
- 额前刘海飘拂,耳根卡着一根凤凰簪子。
- 妇人说:“那是我亡夫从前在谈恋爱时,送给我的定情之物,那不是一枚普通的簪子啊,我怎能不痛心呢?”。
簪子相关词语
- 1 簪珥
- 释义: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
- 2 簪缨世族
- 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旧时指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自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 3 簪笔
- 古时行礼时的冠饰。《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
- 4 簪绅
- 犹簪带。 唐 颜师古 《奉和正日临朝》:“肃肃皆鵷鹭,济济盛簪绅。”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子孙诜诜,礼乐簪绅。” 明 张居正 《答陈节推书》:“凡在簪绅,举同欣庆。”
- 5 簪裳
- 【示例】宋苏辙《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 6 簪星曳月
- 簪星曳月( zān xīng yè yuè):形容佩带光彩耀眼。出自唐褚载 《赠道士》。
- 7 簪笔磬折
- 簪笔磬折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古代插笔备礼,像磬一样弯着腰作揖,以示恭敬。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簪组
- 冠簪和冠带。 借指官宦。
- 9 簪儿
- (1) 用以绾住头发或插装饰物的一种妇女首饰,有横直之分 英 woman’s hairpin
- 10 簪笄
- 即簪子。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虽奇巧丽饰,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参见“ 簪子 ”。
- 11 簪头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 黄胖哥 拿那簪头,递与员外。”参见“ 簪子 ”。
- 12 簪盍
- 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 宋 王十朋 《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明 李东阳 《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13 簪褭
- 簪褭出自《商君书·境内》:“故爵上造,就为簪褭。”
- 14 簪菊
- 《簪菊》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贾探春所作菊花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为数不多的高士,表达自已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须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重阳登高插花的风俗,也流露出探春企图如男子一样要立出”一番事业”的心情。此诗并没有多少新意,多是或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