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导读音
簪导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释名.释首饰》:"簪,建也,所以建冠于发也……导,所以导擽鬓发,使入巾帻之里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
引《释名·释首饰》:“簪,建也,所以建冠於髮也……导,所以导擽鬢髮,使入巾幘之里也。”
《北史·艺术传下·何稠》:“魏晋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曰:‘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稠始也。”
《隋书·礼仪志七》:“自王公已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纊充耳。”
《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
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经安髮不知。”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簪导
簪导相关词语
- 1 簪冠
- 五代 齐己 《东林作寄金陵知己》诗:“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 2 簪簪
- 常用来形容骑马的姿势。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一部笙歌出入围,马儿上簪簪稳坐的当街里。”
- 3 簪绂
-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岁进子孙,簪绂盈门,冠盖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诗:“儿长粗能文,母日望簪绂。”
- 4 簪轩
- 冠簪和轩车。喻显贵。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诗:“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 5 簪冕
- 簪冕,拼音是zān miǎ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冠簪和礼帽。喻指在朝为官。
- 6 簪屦
- 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屦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 士廉 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 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屦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
- 7 簪花格
- 典出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 8 簪环
- 释义:发簪和耳环。指妇女首饰。
- 9 簪白笔
- 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 10 簪朵
- 犹簪花,戴花。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 11 簪带
- 释义:1、冠簪和绅带。古代官吏的服饰。2、借指仕宦。
- 12 簪戴
- 2.谓簪发戴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 杭州路 仁和县 土豪 沉扬 善元 ,系籍定马站户,在后簪戴道冠,求充 崇德州 道判。”
- 13 簪履
- 释义: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屦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士廉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屦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顾此襢编之锡,曾不间于乌鸟之怀;是知簪履之遗,益无解于龙胡之痛。”
- 14 簪裾
- 是指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