翿旌读音
翿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用红白羽毛交杂制成的彩旌。
引证解释
古代用红白羽毛交杂制成的彩旌。
《仪礼·乡射礼》:“大夫兕中,各以其物获;士鹿中,翿旌以获。” 胡培翚正义:“ 敖氏云:翿旌即白羽与朱羽糅者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翿旌
翿旌相关词语
- 1 風旌
- '语出:宋 苏轼 《次韵柳子玉·地炉》:“衰鬓镊残敧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 2 凫旌
- 《逸周书·王会》:“其西天子车立马乘,亦青阴羽凫旌。” 孔晁 注:“鹤凫羽为旌旄。”
- 3 竿旌
- 竿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ān jīng,解释为旗杆顶端所饰的雉羽。
- 4 告善旌
- 告善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为奖励人臣进谏而设的旗帜。
- 5 弓旌
- 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
- 6 匦旌
- 匦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匦函和旌车。
- 7 弧旌枉矢
- 弧旌枉矢,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
- 8 回旌
- 2.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
- 9 获旌
- 汉 典 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凡射共获旌。岁时共更旌。” 郑玄 注:“获旌,获者所持旌。”参见“ 获者 ”。 汉
- 10 进善旌
- 进善旌,jìn shàn jīng ㄐㄧㄣˋ ㄕㄢˋ ㄐㄧ,上古专为进善言的人发表意见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旗帜。
- 11 旌旂
- 旌旗,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īng qí,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旗 ,两字本别,今通用。亦作“旍”。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 12 旌节
- 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 13 旌表
-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 14 旌麾
-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大家在问
翿 字的笔顺写法
翿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翿 ”字共有20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横 横撇/横钩 横 竖 横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钩 点 横折钩 点 提 横折钩 点 提
2、翿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