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旌读音
匦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匦函和旌车。唐武则天置匦函,接受投书,以揽天下人才;汉朝廷以蒲车旌帛迎聘在野贤士。
引证解释
⒈ 匦函和旌车。 唐武则天置匦函,接受投书,以揽天下人才; 汉朝廷以蒲车旌帛迎聘在野贤士。
引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畎亩有怀於忧国,匭旌无路而陈情。”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匦旌
匦旌相关词语
- 1 匦使
- 匦院的主持人。
- 2 匦书
-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 隆兴 初元,匦书千至;天子惊嗟,曰纔一二
- 3 函匦
- 函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án guǐ ,是指匣子。
- 4 弧旌枉矢
- 弧旌枉矢,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
- 5 回旌
- 2.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
- 6 获旌
- 汉 典 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凡射共获旌。岁时共更旌。” 郑玄 注:“获旌,获者所持旌。”参见“ 获者 ”。 汉
- 7 谏匦
- 谏匦,拼音是 jiàn gu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收纳谏章的匦匣。
- 8 进善旌
- 进善旌,jìn shàn jīng ㄐㄧㄣˋ ㄕㄢˋ ㄐㄧ,上古专为进善言的人发表意见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旗帜。
- 9 旌旂
- 旌旗,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īng qí,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旗 ,两字本别,今通用。亦作“旍”。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 10 旌节
- 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 11 旌表
-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 12 旌麾
-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 13 匦院
- 匦院,拼音guǐ yuàn,是指官署名。
- 14 匦牍
- (1).盛放物品的匣子。牍,通“ 椟 ”。(2).置于匣中的文书。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挽英雄於彀弽,録匦牍於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