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麾读音
旌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旌麾
(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例
英
(2) 借指军队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旍麾”。
⒉ 帅旗。
引《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⒊ 泛指旗帜。
引《旧唐书·封常清传》:“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王安石《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梁垒,金鼓扫秦缶。”
⒋ 借指征战;战乱。
引三国魏曹植《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之域尤稀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旌麾
旌麾相关词语
- 1 旌旄
- 释义: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2、泛指旗帜。3、借指官兵。
- 2 旌幡
- 旌幡,读音jīng fā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泛指旗帜。
- 3 旌旆
- 亦作'旌旆'。 旗帜。 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借指军旅。
- 4 旌铭
- 旧时灵柩前书写死者姓名官衔的旗幡。又称铭旌。《后汉书·赵咨传》:“复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 李贤 注引《礼记》:“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故以其旗识之。”
- 5 旌旛
- 旌旛,是汉语词汇,读音是jīng fān ,出自《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 6 旌旗卷舒
- 旌旗卷舒,读音jīng qí juǎn shū,是汉语词汇,比喻战事持续。
- 7 旌繁
- 旌,车的旗饰;繁,马缨。《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使 求 荐诸夫人之宰,其可以称旌繁乎。” 杜预 注:“繁,马饰繁缨也
- 8 旌羽
- 旌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旌旗。
- 9 旌旗蔽日
- 旌旗蔽日是成语,拼音是jīng qí bì rì,意思是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 10 旌门
- 2、犹旌闾。
- 11 旌节花
- 旌节花,灌木,高1.5-5米;树皮暗褐色。叶互生,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少有矩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疏锯齿,无毛,或背面沿中脉被疏毛。穗状花序腋生,下垂,长4-10厘米;萼片4,三角形;花瓣4,倒卵形,长约7毫米,黄色;雄蕊与花瓣几等长。浆果球形,有短柄,直径约6毫米。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常生于山谷、沟边、林中或林缘。茎髓供药用。
- 12 旌斾
- 旌斾,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pèi,释义是旗帜,出自《饮马长城窟行》。
- 13 旌表
-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 14 旌节
- 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