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节读音
旌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借以泛指信符。
旌与节。
指军权。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引《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正义:“《后汉书·光武纪》李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郑举以相况。”
唐杨炯《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⒉ 借以泛指信符。
引萧三《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毛主席的旌节。”
⒊ 旌与节。 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引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
《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与旰战, 献诚屡败,旌节皆为旰所夺。”
宋岳珂《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天寳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
亦借指节度使。 唐杜甫《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⒋ 指军权。
引宋乐史《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昭槤《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乾隆丙子、丁丑间即从征西域,久拥旌节。”
国语词典
古时使臣所执的符节,用以示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旌节
旌节造句
- 苏武手持旌节在北海度过了十九个艰苦的岁月,他坚强不屈永不失节的事迹至今仍传为佳话。
- 旌节花属一新种附李惠林氏种检索表。
- 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对旌节花科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修订,完善了该科的分类系统。
- 我想到,屈原恋念故土,将一条清凌凌的江水定格为一座煌煌巨冢;苏武坚守节操,将一支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传奇。
- 绝顶之上,上仙旌节引着八匹白鹿拉着硕大无朋的羽盖仙车凌天掠过。
旌节相关词语
- 1 旌表
-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 2 旌麾
-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 3 旌旄
- 释义: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2、泛指旗帜。3、借指官兵。
- 4 旌幡
- 旌幡,读音jīng fā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泛指旗帜。
- 5 旌旆
- 亦作'旌旆'。 旗帜。 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借指军旅。
- 6 旌铭
- 旧时灵柩前书写死者姓名官衔的旗幡。又称铭旌。《后汉书·赵咨传》:“复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 李贤 注引《礼记》:“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故以其旗识之。”
- 7 旌旛
- 旌旛,是汉语词汇,读音是jīng fān ,出自《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 8 旌旗卷舒
- 旌旗卷舒,读音jīng qí juǎn shū,是汉语词汇,比喻战事持续。
- 9 旌繁
- 旌,车的旗饰;繁,马缨。《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使 求 荐诸夫人之宰,其可以称旌繁乎。” 杜预 注:“繁,马饰繁缨也
- 10 旌羽
- 旌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旌旗。
- 11 旌旗蔽日
- 旌旗蔽日是成语,拼音是jīng qí bì rì,意思是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 12 旌门
- 2、犹旌闾。
- 13 旌旂
- 旌旗,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īng qí,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旗 ,两字本别,今通用。亦作“旍”。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 14 径节
- 径节在英制齿轮中,圆周率π与齿距ρ(见模数)的比,径节P=π/ρ,以 1/英寸为单位。在概念上,径节是公制中模数的倒数。相应于单位的换算,径节与模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式P=π/ρ=25.4/m式中P为径节(1/英寸);ρ为齿距(英寸);m为模数(毫米)。径节P与公制中模数m的作用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