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膂读音
脊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脊骨。 2.比喻要害之地。
引证解释
⒈ 脊骨。
引《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宽博润而平,犹如象王头顶额。”
宋周邦彦《汴都赋》:“上维下制,前按后覆,譬如长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伤人。”
⒉ 比喻要害之地。
引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带为三辅脊膂,实关紧要。”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脊膂
脊膂相关词语
- 1 脊神经
- 赤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人体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一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神经元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控制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后根上有脊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后根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处,能感受各种刺激。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含传入、传出纤维。后支一般细小,分布于脊柱附近较小区域内的皮肤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颈部以下其余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其中除第2~11对胸神经前支沿肋间分布外,其余神经的前支都先交织成丛,再由此丛发出分支分布于所支配的区域。这些脊神经分别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尾丛,而且均左右成对。
- 2 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脊椎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 3 脊柱前凸
- 脊柱的矢面上前方的凸弯。
- 4 脊鳍
- 指鱼类的背鳍。
- 5 脑脊液
- 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脑室、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脑膜的中层)下腔中,并在这些地方循环活动。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运走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等作用。
- 6 蛇脊
- 比喻蜿蜒的山脊。 宋 晁补之 《开梅山》诗:“跻攀鸟道出荟蔚,下视蛇脊相夤缘。”
- 7 裏脊
- 猪肉是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肉质较嫩,易消化。猪里脊又分外脊和里脊。处在脊背位置,脊背上面的是外脊,贯穿整个脊背,所以又称为通脊、扁担肉、硬脊,是较嫩的瘦肉;里脊位于外脊下侧,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条肉,呈长条圆形,一头稍细,是最嫩的肉。由于里脊分量太少,做菜时往往用外脊替代里脊。
- 8 要膂
- 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俟 朔方 军至,并力齐进,传檄 赵 魏 ,断 燕 蓟 要膂。”
- 9 贫脊
- 土地层薄;不肥沃,
- 10 起脊
- 是书脊略向外鼓起的一道工序。
- 11 里脊
- 猪肉是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肉质较嫩,易消化。猪里脊又分外脊和里脊。处在脊背位置,脊背上面的是外脊,贯穿整个脊背,所以又称为通脊、扁担肉、硬脊,是较嫩的瘦肉;里脊位于外脊下侧,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条肉,呈长条圆形,一头稍细,是最嫩的肉。由于里脊分量太少,做菜时往往用外脊替代里脊。
- 12 霜脊
- 霜脊,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刀剑的脊。
- 13 脊觳
- 脊觳jǐ hú,汉语词语。释义为犹菲薄、刻苦。
- 14 脊鸰
- 即鹡鸰。水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