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筋读音
脊筋的意思
词语解释:
脊骨。
引证解释
⒈ 脊骨。
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在城有箇蔡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
元吴弘道《上小楼·青楼妓怨》曲:“使见识,觅厮离,将咱抛弃,闪的人脊筋儿着地。”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脊筋
脊筋相关词语
- 1 脊伦
- 脊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 lún,语出《诗·小雅·正月》。
- 2 脊偻
- 《增一阿含经·三宝品》:“年过少壮,牙齿缺落,头发皓白,身体垢堺,皮缓面皱,脊偻呻吟,身如故车。”《百喻经·医治脊偻喻》:“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压。”
- 3 脊鸰
- 即鹡鸰。水鸟名。
- 4 脊觳
- 脊觳jǐ hú,汉语词语。释义为犹菲薄、刻苦。
- 5 脊膂
- 脊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 lǚ,是指脊骨。
- 6 脊神经
- 赤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人体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一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神经元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控制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后根上有脊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后根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处,能感受各种刺激。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含传入、传出纤维。后支一般细小,分布于脊柱附近较小区域内的皮肤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颈部以下其余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其中除第2~11对胸神经前支沿肋间分布外,其余神经的前支都先交织成丛,再由此丛发出分支分布于所支配的区域。这些脊神经分别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尾丛,而且均左右成对。
- 7 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脊椎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 8 脊柱前凸
- 脊柱的矢面上前方的凸弯。
- 9 脊鳍
- 指鱼类的背鳍。
- 10 脑脊液
- 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脑室、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脑膜的中层)下腔中,并在这些地方循环活动。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运走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等作用。
- 11 脚抽筋
- 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很难动弹。
- 12 荣筋汤
- 名称:荣筋汤 别名:荣筋汤 组成:人参7分,白茯苓7分,当归7分,甘草4分,官桂4分,黑附子5分,厚朴5分,龙骨8分,黄耆1钱,麦门冬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饴糖少许,生姜3片。
- 13 脊索
- 脊索(notochord)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后与原肠脱离形成。典型的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即脊索鞘(notochordal sheath)。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脊索终生存在低等脊索动物中(如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脊椎动物中的圆口类脊索终身保留,其他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柱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余。
- 14 脊脊
- 《庄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 陆德明 释文:“脊脊,音藉,在亦反,相践藉也。本亦作肴肴。《广雅》云:‘肴,乱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龚遂》:“今则不然,无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为罪,事定反以为功,人心脊脊思乱,谁之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