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令读音
脊令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鹡鸰。水鸟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脊鴒”。即鹡鸰。水鸟名。参见“鶺鴒”。
引《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
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脊令
脊令相关词语
- 1 脊椎骨
- 脊椎骨是椎骨的通称。脊椎骨由椎体、椎弓、髓棘、椎体横突、前关节突和后关节突等各部构成。注:脊椎骨构成脊柱,但不等于脊柱。
- 2 脊巍巍
- 脊巍巍,读音 jǐ wēi wēi,汉语词语,指高耸的样子。
- 3 脊骨
- 释义:脊椎骨,人和脊椎动物背部中间的骨头。
- 4 脊皮
- 脊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 pí ,是指背脊上的皮肤,也泛指身躯。
- 5 脊索动物
- 动物的一个门。包括原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 6 脊心骨
- 脊骨。比喻可依靠的人或事物。 杨朔 《北线》:“眼时他还捉摸不透连队不稳定的道理,光觉得班里懒懒散散的,好像缺乏脊心骨。”
- 7 脊椎動物
- 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脊椎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 8 脊封
- 脊封,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书脊上的封皮。
- 9 脊令原
- 语出《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 清 黄燮清 有《脊令原》传奇,系根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所述 曾氏 兄弟间纠葛的故事而编写。
- 10 脊肋
- 脊肋,汉语词汇,拼音jǐ lèi,意思是标明穹隆脊的肋。
- 11 脊脊
- 《庄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 陆德明 释文:“脊脊,音藉,在亦反,相践藉也。本亦作肴肴。《广雅》云:‘肴,乱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龚遂》:“今则不然,无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为罪,事定反以为功,人心脊脊思乱,谁之过与?”
- 12 脊索
- 脊索(notochord)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后与原肠脱离形成。典型的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即脊索鞘(notochordal sheath)。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脊索终生存在低等脊索动物中(如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脊椎动物中的圆口类脊索终身保留,其他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柱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余。
- 13 脊线
- 又称 “高压楔” , 指大气中气压比同高度两侧及前方偏高的区域, 也即高压区延伸出的狭长区域。在天气图上高压脊不闭合时略呈U形或∩形, 其中间气压高于周围三面, 有如地形上的山脊。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曲率最大)的连线叫脊线。高压脊区一般为气流辐散区, 天气主晴。
- 14 脊杖
- 脊杖,指旧时一种施于背部的杖刑。见《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 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