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读音
三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三公。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证解释
⒈ 指三公。参见“三公”。
引《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李贤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耽 :‘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
⒉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引《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⒊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续通志·职官四》:“三司起於唐末, 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⒋ 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引《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寧﹞九年, 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明州市舶,诸舶皆隶广州一司。令师孟与三司详议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二节:“九七一年, 太宗灭南汉,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⒌ 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引《明史·职官志一》:“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穀,其考核则听於府部。”
国语词典
三种官职的合称:(1) 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唐.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称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3) 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司
三司造句
- 及司马玮被杀,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印紫绶。
- 当时征收正税多不在农作毕功之后,显德三年,后周下令三司夏税于六月一日、秋税于十月一日开始征收,以便人户交纳。
- 癸未,兴善寺胡僧不空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 大理寺经常与刑部、都察院共同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成为三司会审。
- 宋代二府三司制的中枢机构体制取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转移了宰相的权力。
- 刘曜以功被署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身居显职。
- 在尔朱荣入洛前,元颢已经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受命领兵讨伐葛荣;而元子攸仅仅在宫中担任孝明帝的伴读,资历和官位都远在元颢之下。
- 三月,诏权三司使曾布、翰林学士吕惠卿同究诘市易事。
- 朝廷前几日已下旨,特敕封杨晓峰为楚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汴京南路行军大元帅、龙虎上将军等一串头衔。
- 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三司相关词语
- 1 三危
-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
- 2 三青鸟
- 三青鸟,汉语词语,传说中的仙鸟名。
- 3 三立
- 三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谓立德、立功、立言。
- 4 三归
-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狭小嘛。”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业田产,对于公事却不管,怎么谈得上俭约呢?”
- 5 三纲
- “三纲”是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而是有西汉大儒董仲舒发现古时所写。而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礼纬·含文嘉》。三纲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要求,而是人们对于社会秩序规律的一种普遍认识,而不是一种主张。即臣喜欢效法君主的行为,子喜欢效法父的行为,妻喜欢效法夫的行为,于是总结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为臣之表率,父为子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即出于这种认识。作为君权社会的文化产物,已不适用于人权平等的现代社会。
- 6 三多
-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
- 7 三加
- 三加,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 Merr.的根、叶或全株。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黄疸,肠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湿疹。
- 8 三不孝
- 三不孝,是汉语词汇,出自《孟子·离娄上》,解释为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
- 9 三六九等
- 三六九等,一般来说就是对世间乃至宇宙万物的类别及级别进行区分、归属。狭义是指对人所拥有的物质、思想、职业等的层次高低进行区分。
- 10 三勤
- 三勤是汉语词汇,读音sān qín ,解释为三种苦楚 。
- 11 三苗
- 三苗是炎帝缙云氏之后,“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海外南经》)
- 12 三十六陂
- 三十六陂 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 13 三献
- 三献,古代聘礼及祭祀典礼,奠酒仪式分初献、亚献、终献,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意谓先陈设肉菜等奠品,然后行三次献酒之礼。祀孔行三献礼,主祭者均为朝廷特派或礼法规定之主祭人员,并按爵位或年望高低排列初、亚、终献之行次。《新唐书·礼乐志五》记载中春中秋(即春二月,秋八月)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国学以祭酒、司业、博士分别三献。贞观间皇太子于国学行释奠礼于先圣先师,皇太子为初献,国子祭酒为亚献,国子司业为终献。
- 14 三只手
- 提起“三只手”,人们都知道指的是扒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从别人身上偷东西的小偷”。“三只手”(pickpocket,five-finger,itchypalm)指“小偷”。这个词的来历有不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