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启聩简介
振聋启聩的意思
解释: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语法:
振聋启聩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英语翻译
- 英语:
awaken the deaf
振聋启聩相关词语
- 1 振臂一呼
- 挥动手臂;大声号召。振:挥动。出处: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语法:振臂一呼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声号召。示例:此话甚有道理。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姚雪垠《李自成》)
- 2 狡焉思启
-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语法:狡焉思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分贫振穷
-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出处:《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语法:分贫振穷作谓语、宾语;用于救济。
- 4 装聋做哑
-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语法:装聋做哑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当不知道。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资,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装聋做哑么?”
- 5 玉振金声
- 喻文章道德之盛。出处:《梁书·徐勉传》:“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余力。”语法:玉振金声作定语、状语;指名声。示例: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宋·高观国《水龙吟·为放翁寿》词
- 6 振衣提领
- 振衣:提起衣服。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出处:北周·王褒《京师突厥寺碑》:“索隐穷源,振衣提领。”语法:振衣提领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发蒙振聩
-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语法:发蒙振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 8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出处:《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语法:不痴不聋,不成姑公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9 黜昏启圣
- 贬退昏庸,开启圣明。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语法:黜昏启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重振雄风
- 意指在一度落后、衰退、沉寂之后,重新发达兴旺起来。
- 11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语法: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钱钟书《围城》:“人全贪小利;‘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 12 发蒙振落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语法:发蒙振落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示例:若一切许其登录,锐意奖进,则去此如发蒙振落,如是而王道荡平,大圜停水之中,无少有坎窞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 13 振缨王室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出处:南朝·陈·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日者明德世彦,振缨王室。”语法:振缨王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警愦觉聋
-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语法:警愦觉聋作谓语、定语;指唤醒糊涂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