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何底止简介
伊何底止的意思
解释:
同“伊于胡底”。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语法:
伊何底止作谓语、定语;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伊何底止相关词语
- 1 不可奈何
-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语法:不可奈何作谓语、定语;指无能为力。示例:没有比步枪更厉害的武器,这种碉堡式的住房当真有点不可奈何。茅盾《东江乡村》
- 2 何必当初
-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语法:何必当初作谓语、分句;常与“早知如此”连用。示例:他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断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谓其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 3 水底捞针
-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语法:水底捞针作宾语、定语;指劳而无功。示例: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 4 童子何知
-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语法:童子何知作宾语、定语;多用于蔑视的口吻。示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5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
- 冥冥:高远;弋人:射猎的人;篡:非法获取。大雁飞向远空,猎人没法得到。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或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出处:汉·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语法:鸿飞冥冥,弋人何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语法:举止娴雅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她是一个举止娴雅的女孩,有一个文质彬彬的男朋友
- 7 谭何容易
-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语法:谭何容易作谓语;形容问题复杂。
- 8 不奈之何
-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谒微生,愿求脱命计。”语法:不奈之何作谓语、定语;指无法。
- 9 相煎何急
- 煎: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语法:相煎何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两个王子,年龄只差一岁,小时候总是亲昵地玩在一起。当他们渐渐知道王位的利害时,就开始相煎何急的争斗了。
- 10 亡可奈何
- 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 11 投膏止火
-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出处:《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语法:投膏止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出处: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语法: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宾语、分句;用于慨叹。示例:唐·卢照邻《病梨树赋》:“岂赋命之理,得之自然,将资生之化,有所偏及。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13 莫敢谁何
- 没有谁敢怎么样。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语法:莫敢谁何作分句;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示例:争奈董卓弄权,将危汉室,群臣畏惧,莫敢谁何。(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
- 14 饮鸩止渴
- 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语法:饮鸩止渴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