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丰简介
国富民丰的意思
解释: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语法:
国富民丰作谓语、宾语;指国家富强。
示例:
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国富民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国富民强
成语造句
- 1.遵照护国使者的考核结果,现在我正式把昌国国主之位,传承给新国主宋毅然,希望新国主沿袭紫云大陆的制列,把昌国治理得国富民丰,请新国主承接传国玉玺以示接纳。
- 2.大清河清海晏、国富民丰、何来的战乱波动。
- 3.王上起兵于危难之际,历经沙场,败天下名将,如今坐拥中原腹地,国富民丰,甲兵精锐,又何惧天下诸侯?
- 4.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
- 5.自我考烈王继位以来,那可是国富民丰兵强马壮。
- 6.十五月亮十六圆,中秋国庆喜相连。全家团聚庆双节,美酒飘香传四方。锣鼓炮竹声声响,国旗灯笼高高悬。丹菊盛开添国色,国富民丰高歌赞。祝你:双喜临门庆佳节,国庆中秋都快乐。
国富民丰相关词语
- 1 体察民情
- 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语法:体察民情作谓语、宾语;指了解民间情况。示例:当官的必须要体察民情,不能拍老袋想当然
- 2 国困民穷
-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语法:国困民穷作宾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3 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出处: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语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示例: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 5 亡国奴
- 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语法:亡国奴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丧国的人。示例: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都要参加红军去打日本……”
- 6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出处:《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语法:劳民伤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天下闻风皆争进奇巧,则劳民伤财自此始矣。(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
- 7 国之干城
-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语法:国之干城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执政兴国
- 执政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 9 贫富悬殊
-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出处:朱自清《论且顾眼前》:“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语法:贫富悬殊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贫穷和富裕。示例:我们要尽量消灭贫富悬殊
- 10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 俭:节省;奢:奢侈。穷人不学也会节俭,富人不学也会奢侈。指人的思想受环境习惯的影响出处: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语法:贫不学俭,富不学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11 误国殃民
-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语法:误国殃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二章:“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 12 雪兆丰年
-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语法:雪兆丰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邦国殄瘁
- 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出处:《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语法:邦国殄瘁作宾语;指国家病困。示例:清·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宁使人材蛰伏,邦国殄瘁,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
- 14 亡国灭种
-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出处: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语法:亡国灭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政治。示例: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如此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如果还因循上述的政策不愿迅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