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正正简介
方方正正的意思
解释: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出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语法:
方方正正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示例:
徐光耀《平原烈火》:“开了一张收条,在收条上方方正正地盖了自己的手戳。”
方方正正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训练最多的当然还是叠被子,要把被子叠成一个方方正正见棱见角的被包,也要练一阵呢。
- 2.只见此人年方三十出头,方方正正的脸上充满凛然正气。
- 3.把你的便装卷起来,不必叠得方方正正平放在行李包里,这样就能留出地方放置其他的东西,而其他衣服也不会起褶皱。
- 4.几步过后,三愚先生脸色越来越难看,棋子越落越慢,方方正正的红脸膛越变越红;再走几步,他长叹一声,默默把两枚黑子放在棋盘上,干脆投子认负啦。
- 5.这只不过是一个形状优美,方方正正,光光滑滑的年轻人的额头。
- 6.我们总算重返了车站,这里的建筑和北方其他火车站没有什么不同,钢筋混凝土,像盒子般方方正正,就是多了穿着厚重棉大衣的边防军。
英语翻译
- 英语:
square
方方正正相关词语
- 1 食味方丈
- 同“食前方丈”。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语法:食味方丈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
- 2 行不踰方
- 谓行动不踰越法度。《後汉书·班彪传上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 3 芒寒色正
-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出处: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语法:芒寒色正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行。示例: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 4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出处: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语法:匡谬正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四方辐辏
-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出处:《汉书 孙叔通传》:“人人奉职,四方辐辏。”
- 6 党邪丑正
- 犹言党邪陷正。出处:《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语法:党邪丑正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坏人。
- 7 守正不回
- 坚守正道,不屈从。出处:《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语法:守正不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轼《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华仙客》:“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
- 8 方便之门
- 方便:本为佛教语;指用灵活的方式劝人信佛。后引申为给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门。出处: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语法:方便之门偏正式;作宾语;与开连用。示例:他为官清廉,从不为自己或家人开方便之门。
- 9 万方多难
- 万方:全国各地,也指全国人民。形容国家和人民饱受灾难。出处:唐·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10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出处:《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语法:正人君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示例: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 11 贻诮多方
- 贻:赠送;诮:责备,讥讽。在很多方面给人以责备的机会出处:宋·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语法:贻诮多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挢枉过正
- 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语法:挢枉过正联合式;作谓语;同“矫枉过正”。
- 13 大方之家
-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语法:大方之家偏正式;作宾语;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示例: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清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 14 拨乱反正
-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出处:《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语法:拨乱反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纠正比较重大的错误。示例: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