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豆摘瓜简介
煎豆摘瓜的意思
解释:
比喻亲属相残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唐 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语法:
煎豆摘瓜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属相残。
示例:
或兄弟争国,煎豆摘瓜,而建文之仁,金川门改为僧。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煎豆摘瓜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骨肉相残
煎豆摘瓜相关词语
- 1 相煎太急
- 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语法:相煎太急作宾语、定语;用于内部争斗。示例:现在正是公司危机之时,每个部门都要团结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
- 2 滚瓜溜油
- 形容说话非常流利、顺畅或牲畜长得很肥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做的有枝有叶,念的滚瓜溜油。”语法:滚瓜溜油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 3 投瓜报玉
- 投:投赠。指互赠礼品或对别人的深情厚谊予以酬报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此乃投瓜报玉,施恩报恩,也不在话下。”语法:投瓜报玉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4 贫士市瓜
-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出处:《北齐书·杨愔传》:“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语法:贫士市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5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種2瓜得瓜,種豆得豆”。
- 6 膏火自煎
-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出处:庄周《庄子 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语法:膏火自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有才学的人因而得祸。示例: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晋 阮籍《咏怀诗 八》)
- 7 双豆塞耳
- 塞:堵。两粒豆子堵塞双耳。指听不到声音。比喻不听忠告出处:《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语法:双豆塞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瓜熟蒂落
- 瓜熟了;瓜蒂就脱落了。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元气论》:“如二仪分三才,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语法:瓜熟蒂落紧缩式;作谓语、宾语;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示例: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就会成功,不必着急,瓜熟蒂落。
- 9 瓜剖碁布
- 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区分布局,职司有序。 宋 叶適 《经总制钱一》:“州縣之所趁辦者,本不過數條,瓜剖碁布,皆以分隸,一州則通判掌之,一路則提點刑獄督之。”
- 10 擒奸摘伏
- 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出处:《续古文苑·无名氏》:“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语法:擒奸摘伏作谓语、定语;指惩治坏人。
- 11 强扭的瓜不甜
- 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强扭的瓜不甜,上杆子不是买卖。”语法:强扭的瓜不甜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强扭的瓜不甜,我等你想通了——过这村可没这店了。”
- 12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出处:《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语法:黄台之瓜作宾语;指被屠杀的人。
- 13 豆蔻年华
-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出处: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语法:豆蔻年华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
- 14 瓜衍之赏
-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 晉侯 賞桓子 狄 臣千室,亦賞 士伯 以 瓜衍 之縣。曰:‘吾獲 狄 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 伯氏 矣。’”后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赏。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二:“是以 柳莊 黜殯,非貪 瓜衍 之賞; 禽息 碎首,豈要 先茅 之田。”《南史·谢方明传》:“愧未有 瓜衍 之賞,且當與卿共 豫章 國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