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往寒来简介
暑往寒来的意思
解释:
热天过去了,冷天来到了。形容时光的流逝。亦作“暑来寒往”。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语法:
暑往寒来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
示例: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
暑往寒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寒来暑往
成语造句
- 1.乌飞兔走,暑往寒来,不觉十几年飞逝而过。
- 2.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品人间暑往寒来,是朋友,星移斗转情不改;是知音,天涯海角记心怀;祝父亲节快乐!
- 3.日居月诸,暑往寒来,千百年岁月倏忽即过。
- 4.星移斗转,暑往寒来,倏忽间,便逝去了一两百年。
- 5.自古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暑往寒来,早己孝服完满,起灵除孝,不在话下。
- 6.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之间,暑往寒来,已是半年。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seas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暑往寒来相关词语
- 1 饥寒交凑
-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出处:《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语法:饥寒交凑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2 迎来送往
-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出处:《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语法:迎来送往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接待工作。示例:张平《抉择》:“迎来送往、官样文章,成天泡在上边,想下都下不来。”
- 3 鉴往知来
-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出处:《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语法:鉴往知来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审察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示例:“鉴往知来”,历史和科学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铁证。(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
- 4 急来抱佛脚
- 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9卷:“王荆公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则抱佛脚。’”语法:急来抱佛脚作谓语、分句;指事先不作准备。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可不是推三阻四,非等着急来抱佛脚的人。”
- 5 骨寒毛竖
- 形容十分害怕。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语法:骨寒毛竖作谓语、状语;指人害怕。示例:他被吓得骨寒毛竖
- 6 衣取蔽寒
- 取:选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语法:衣取蔽寒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讲究穿着。
- 7 嘘寒问暖
-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出处: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语法:嘘寒问暖联合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社队干部对军烈属非常关心,经常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嘘寒问暖。
- 8 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语法:来去分明作谓语、定语;指手续清楚。示例:他这个人向来来去分明
- 9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语法:春去冬来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示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一:“春去冬来事宛然也。”
- 10 颠寒作热
- 一会儿嫌冷,一会又嫌热。形容喜怒无常,故作娇态。出处:话说潘金莲在家,侍宠生娇,颠寒作热,镇日夜不得个宁静。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
- 11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12 夜去明来
- 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出处:唐·吕岩《沁园春》词:“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奈今日茫然。”
- 13 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出处:《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语法:泰来否往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示例: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
- 14 下不来台
- 指在人前受窘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语法:下不来台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刘老师在讲台上颇有些下不来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多有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