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而已简介
如此而已的意思
解释:
就这样罢了。而已:罢了。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语法:
如此而已补充式;作状语;用于句尾,作结束语。
示例:
我们的教授有五位,有教语言学和美学的,还有教外国文学的……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仅此而已
- 反义词
成语造句
- 1.这个产品电视广告上说得天花乱坠,买了一用才知道仅是如此而已。
- 2.听起来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见面一叙才了解到,他不过如此而已。
- 3.我们的教授有五位,有教语言学和美学的,还有教外国文学的……如此而已。
- 4.有时候爱情就这么简单,仅仅需要一个眼神,如此而已。
- 5.我想和那个人说自己准备好了,只是没有勇气,请对方多一点耐心。我想说不再需要太多惊喜,在心里等的是一份相守以望的感情,抬起头来相视而笑,安心的生活,如此而已。
- 6.他的心中原先是一条伤口,现在只剩下一道伤痕,如此而已。
英语翻译
- 英语:
that's what it all adds up to
- 日语:
このようなだけだ
- 俄语:
вот и всё <и только>
- 其他:
<德>Das ist alles.<法>c'est comme ceci et c'est tout comme cela
如此而已相关词语
- 1 如汤泼雪
- 同“如汤沃雪”。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语法:如汤泼雪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2回:“二鬼觉得一股热气,如汤泼雪,从顶门直透涌泉。”
- 2 重此抑彼
- 重:重视;抑:压制,贬低。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语法:重此抑彼作谓语、定语;指偏爱。示例:老师对学生不能有重此抑彼的做法
- 3 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出处:《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语法:音容如在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4 实逼处此
-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语法:实逼处此动宾式;作谓语;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今实逼处此,难再迁延,那得不悲!”
- 5 周而复始
- 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指循环往复。周:环绕一圈;复:又、再。出处:《文子 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语法:周而复始紧缩式;作谓语;指循环往复。示例: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 6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语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复句式;作分句;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示例: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 7 统而言之
- 总的说起来。出处:《魏书·李平传》:“皆是皇居帝里,相去不远,可得统而言之。”
- 8 入宝山而空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出处:《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9 老而弥笃
- 弥:更加;笃:深厚。人越老对某事物的感情越深厚出处:《梁书·王筠传》:“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语法:老而弥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拾级而上
-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出处:《礼记》示例:拾级而上,曲径涌幽,奇花异草,尤为奇观。
- 11 诛求无已
- 勒索榨取;没有止境。(诛求:苛求;勒索;已:停止)。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语法:诛求无已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 12 不战而溃
- 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语法:不战而溃作谓语、定语;用于毫无战斗力。示例: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敌人不过几个师团,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不战而溃,只有杂牌军还能打一下。”
- 13 如之奈何
- 怎么办。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语法:如之奈何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今一旦大权在手,我与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
- 14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出处: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语法: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