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不乱简介
方寸不乱的意思
解释: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语法:
方寸不乱作谓语、定语;指人有定性。
示例:
他在危难时经常处事不惊,方寸不乱
成语造句
- 1.很显然这紫皇秀是能够经得起诱惑的人,大大的好处摆在面前,却依然是方寸不乱。
- 2.早有准备的杰克等人,顿时按照阵形,方寸不乱地迎面而上。
- 3.无影脚强调的是脚法,在以快制敌的同时,保证脚下方寸不乱,只有脚下沉稳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挡和消解外来的攻击。
- 4.面对危局,张居正虽然焦虑窝火,但始终方寸不乱。
- 5.方才的混乱和凶险,她都方寸不乱,此时被相公抱在怀中,却没了那从容淡然。
- 6.张飞舞枪成圆,方寸不乱,呼啸而起的龙气形成盾形气晕,猛然承受了英布的一击,却不想那刀气在接触防御能量的那一刻,猛然分裂,成为了三股刀芒!“不妙!”。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in one's right mind
方寸不乱相关词语
- 1 行不副言
- 谓言行不一。出处: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语法:行不副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出处: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语法:不可告人偏正式;作定语;形容居心叵测不敢告诉别人的事物。示例:著诸书者,其人皆深极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隐,乃以委曲譬喻出之。(清 王无生《论小说与改变社会之关系》)
- 3 醴酒不设
- 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语法:醴酒不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待人礼貌衰曰“醴酒不设”。(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延接类》)
- 4 不習水土
-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出处:《通俗编 地理引南史 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 5 刚正不阿
-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语法:刚正不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示例: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 6 圆冠方领
- 冠:古代的帽子。圆形帽方领袍衫。古代儒生的冠服。指读书人出处: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圆冠方领,再行邹鲁之风。”语法:圆冠方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一方之寄
-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出处: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8 守常不变
- 守:遵守;常:常规。按照常规不加改变。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 9 蓼虫不知苦
- 蓼的味苦,寄生于蓼的虫不觉得它苦。比喻人安于习惯,不知辛苦。出处:汉·东方朔《七谏》:“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 10 食不遑味
- 同“食不甘味”。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语法:食不遑味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出处: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语法: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 12 蛮不在乎
- 犹言满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花城》1981年第2期:“‘放心啦,永安饭店那么高,掉下来头都碎了,她又没有身份证,认不出来的啦!’ 阿牛 蛮不在乎的回答。”
- 13 有志不在年高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语法:有志不在年高复句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管桦《小英雄雨来》:“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 14 天理不容
-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语法:天理不容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慨。示例:如此冤情,若不诛卫郑,天理不容,人心不服。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